12月14日,钢琴家艾莉索·维萨拉兹将在国家大剧院国际钢琴系列登台,这将是2017国际钢琴系列的最后一场音乐会。 艾莉索·维萨拉兹今年75岁,她在过去55年中,一直作为演奏家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最初,她跟随自己的祖母学习钢琴,后来她来到莫斯科跟随著名的演奏家涅高兹以及涅高兹的学生雅科夫·扎克学习钢琴演奏。涅高兹在俄罗斯钢琴学派中的盛名不必多说,而雅科夫·扎克则是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冠军获得者。在她所沿承中的师门中,里赫特、吉列尔斯、加夫里洛夫都是她的同门师兄弟。 1962年,她获得了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第三名,四年之后再度拿下了舒曼国际钢琴大赛的冠军头衔,此后,她一直被国际媒体描述为当代最杰出的舒曼诠释者之一。与很多为了演奏事业离开祖国的俄罗斯钢琴家不同,她一直留在祖国发展演奏事业,并曾被前苏联政府颁发艺术最高奖,被前苏联授予最高艺术荣誉。 她“弹出了最好的舒曼” 在独奏舞台上,维萨拉兹受到了世界舞台的欢迎,她定期在伦敦、米兰、巴黎、里斯本、柏林和巴塞罗那等城市举办独奏音乐会,曲目集中在18世纪和19世纪晚期作曲家的经典曲目,她对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和舒曼的演绎都堪称权威。钢琴演奏大师里赫特曾评价她对舒曼的演绎“弹出了最好的舒曼”。此外,维萨拉兹对室内乐的演奏也兴趣浓厚,她与大提琴家古特曼组成的室内乐组合迄今已在舞台上活跃了近60年。 不论作为演奏家、教育家还是大赛评委的身份,在音乐面前的维萨拉兹始终保持着“虔诚”的姿态,2002年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中,担任评委的她曾出于艺术上的分歧拒绝在决赛决议书上签字,而她如炬般敏锐的目光也的确得到了时间的验证——如今,当年的冠军以及淡出了演奏家的行列,而她看中的选手,迄今仍然是炙手可热的演奏家。 她将带来“舒曼与他的朋友圈” 此次来到国家大剧院,她将分别为观众演奏两首来自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和舒曼的钢琴作品。 其中两首贝多芬的作品分别是《 G大调钢琴奏鸣曲》和《E小调钢琴奏鸣曲》,这两首作品虽然没有“热情”“月光”那般高知名度,但对贝多芬钢琴音乐的创作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G大调钢琴奏鸣曲》中可谓蕴藏着诸多“萌芽”,这些萌芽在此后的作品中纷纷开花结果。《E小调钢琴奏鸣曲》则是贝多芬“晚期钢琴作品”的开端,复杂的音乐织体中蕴藏着贝多芬的智慧与情感。 两首舒曼作品分别是《 克莱斯勒偶记》和《狂欢节》,《克莱斯勒偶记》 创作于1838年。其中“克莱斯勒”是舒曼一位好友在撰写乐评时惯用的笔名。在这部作品中舒曼大胆尝试着用音乐宣泄情感,观众不难从热烈的旋律中品味出真实和爱,舒曼在给卡拉拉的信中将这一切描绘为“你和我的生活,以及你的身影”。《狂欢节》则是一部充满创新的套曲,全曲由21首短小作品组成,这21首作品分别拥有一个标题。这些作品或描绘人物,或向肖邦、帕格尼尼等大师致敬。其中观众将听到二十二岁的舒曼用音乐描绘时年十五岁的克拉拉,将听到舒曼创作的极度逼真的肖邦风格夜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套曲中最后一首小曲名叫“大卫同盟进攻凡夫俗子的进行曲”这里提到的“大卫同盟”在音乐史上也有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舒曼和他一众志同道合音乐家的自称,也就是今天观众熟悉的“朋友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