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风华正茂
2017-12-15 | 阅:  转:  |  分享 
  
风华正茂的时候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二十大几,三十不到,风华正茂。那时候,物价在天上,薪水在地下,一部自行车要两百多,一个月工资才四十几,全国人民勒紧裤带向钱看,目标定位成为“万元户”。

一个水利工作者,外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一出差就三五个月,入驻工地都是穷山恶水,现在叫原生态,撤离时都变成漂亮小镇,象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都成了清江河道上璀璨明珠。没有电脑,也没手机,联系方式是最原始的信笺,无聊时就跟老婆大人写信,一写就是三五十张,一张张白纸,被欢快的笔尖划过,就叫情意绵绵,比现在对着手机恶吼,诗意多了,隽永多了。

回家休假是件幸福的事儿,坐汽车十多个小时,到汉口新华路也就深夜了,公汽已停摆,坐的士要二十几元,那也太奢侈了,想都不敢想,背着一大袋宜昌特产桔子,步行二十多里地到家,也就快天亮了,年轻时很笨,坐在新华路等头班早车,估计到家的时候也差不多。

两个人生活,很自由,就是经济上有点紧,上半个月偶尔还可以看场把电影,下半个月就得辦着指头过日子了,计划生育不是基本国策,而是确实养不起小孩,一直拖到三十好几才敢要一个小可爱。老婆左省右俭,好不容易攒上三五千元,总是被老家特殊事情挪用,而且都是有去无回性质,每次都得郁闷上三五天。

生活节奏是相当的从容,一张图纸可以画上一两个月,周末加班的日子很少,基本上就是两人世界。一大早骑车带着老婆跑上二三十公里,游泳一两个小时,也就相当于铁人两项了,再吃上一碗面粉,两根油条,感觉象神仙的日子。锻炼也不是有意识的行动,而是确实没事做,又没钱消费,自己跟生活找乐子。现在很多所谓的大款们专门安排时间,练书法、搞键身变成新贵的标志,好象都是我们当年玩得不要的项目。

看着身边的人一转眼就发达了,神气了,特别是乡亲们都变成大款了,也都眼红过,心燥过,但老婆大人坚定地认为: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明天,不跟风,不盲从。后来明白,能耐住寂寞,沉淀自己,比风光无限更重要,一个好老婆就是一辈子的定海神针。

风华正茂的时节也是知识储备的黄金时节,因为没有发达的电信设备,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缘,看看书,琢磨一些生活上的道理,日积月累下来,就成了把握成功机会的重要抓手,人一辈子机会很多,但机会都是给予有准备的人,准备越充分,抓住成功的机会就越多,而且对成功的心态很淡然,也就不会出现“暴跌”的现象。

作为一个长江的建设者,确实是一个高大尚的职业,也是一个慢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三峡渡水利枢纽、溪洛渡水利枢纽、向家坝水利枢纽一个接着一个建成了,风华正茂的青春随之而逝,皱纹多了,头发白了,变成了一个老水利了,看着祖国的青山绿水,一辈子值了。

献花(0)
+1
(本文系费红卫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