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咚咚专场 |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目中无你

 拈花微笑图书馆 2017-12-15

  本文约:1200字,3图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音频时长:7'04''

  你在孩子面前的权威还存在么

  作为家长,你一定有这样的感受,自孩子上学后,好像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目中无家长,越来越不听从家长的教导,即使他明白家长做的事情是为自己好。家长在面对孩子冥顽不化时,说的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孩子之所以在知道父母是为自己好的情况下仍然我行我素的原因在于,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没有让他养成听从教导的习惯。当然,这里的“教导”不等于“唯命是从”。

  回想一下,孩子在上学以前,每到吃饭时,是不是正是撒泼胡闹的高发期?想象这样一个场景,饭已上桌,大家坐在桌前,妈妈给孩子往他专用的小碗里盛饭,但是他这时偏偏不干,一定要你把饭盛在大人用的碗里。

  “我不要这个小碗,我要跟你们一样大的碗!”

  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会把小碗换成大碗,一边还相互安慰:“没事儿,他长大点就好了。” 等到下次孩子再提出无理的要求时,父母仍然会步步退让。

  再来想象一个场景,孩子开始上学后,我们应该让孩子按时到达学校才对。但是有时孩子前一天晚上迟迟不肯睡觉。我们心疼孩子,第二天总不忍心提前把孩子叫醒,导致孩子上学前总是慌慌张张,今天把课本落在了家里,明天又忘了带笔。当孩子看到父母当着自己的面互相指责不应该让他赖床时,孩子一定会想:呵呵,你们慢慢对战吧,我接着睡会儿去。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尴尬情况,原因在于,家长忘记了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严,不明白为孩子树立纪律意识的重要性,没有意识我们完全不需要对一个五岁的孩子讲清楚为什么不能迟到为什么要早睡觉。

  一、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合理

  举个例子,我们要求孩子周末时拿出5小时做作业然后玩耍2个小时是合理。而要求孩子在做完作业后,再刷5小时的练习题则是不合理的。孩子会想,凭什么让我做完作业后还要做额外的任务。

  二、父母双方保持意见一致

  在对孩子提出要求之前,父母双方首先要统一意见。一定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饭桌上,妈妈在没有跟爸爸商量的情况下,突然告诉孩子周末我给孩子报了一个辅导班。然后孩子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一定会向爸爸寻求支援。爸爸一方一松口,妈妈这方一定反驳,结果就在父母双方争辩时,孩子默默站起来去房间打游戏了。这场博弈的赢家是:孩子。只有当父母双方意见一致,都告诉孩子做一件事情的必要性时,孩子才会明白,做这件事是必须的。因为他明白反抗是无效的,一个人斗不过两个人。

  三、态度坚决,少些禁止,多些鼓励

  优秀父母的一个共同点是,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是坚决一致的。当然,这些要求总是表现为鼓励,而不是禁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尽量多用“应该”这样的字眼,避免用“不能”这样的字眼。因为越是“不能”做的事情,孩子越是对其充满了好奇心:要不,我试试看到底能不能做?

  四、孩子做错了事,需要说禁止

  虽然父母需要尽可能多鼓励、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而不是经常性制止和纠正,但是在孩子已经做错某事的情况下,对孩子说NO表达禁止是非常必要的,以防止孩子积累消极经验。

  我们要做到的是,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禁止孩子的错误行为,避免孩子积累消极经验。父母双方在意见高度一致的情况下,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孩子的执行力是最高的。要避免孩子出现逆反情绪,我们需要多些鼓励,少些禁止。

  敲黑板

  如何树立在孩子面前的权威

  一、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合理

  二、父母双方保持意见一致

  三、态度坚决,少些禁止,多些鼓励

  四、孩子做错了事,需要说禁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