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抽丝剥茧觅大义《西江英雄传》披露咏春拳新源流

 奋豆纵横 2017-12-15

 近年来,随着电影《叶问》系列的放映,甄子丹快速击打木人桩的形象在人们心头久久萦绕不去,一时间,咏春拳几乎成为武术之美的象征,也在悄然之间唤起人们对屈辱历史的追忆,对不屈英雄的膜拜,以及对民族复兴的翘首期盼。然而,这门并没有多长历史的武林显学却渊源模糊。

 

图片1.png    

迄今为止,我们对咏春拳发源的了解来自叶问《咏春拳源流》一文。读者如果细心的话,就会发现这篇四百余字的短文里有一个关键词:红船。没错,至善禅师藏身红船为“煲头”(专司煲汤的厨师),传艺于船工梁二娣;而严咏春丈夫梁博涛则将武功传授给其侄梁兰桂,再由梁兰桂传授给红船武生黄华宝。叶问《咏春拳源流》中没有点出梁兰桂的身份,其实对红船历史稍有了解的话,就知道1854年名伶李文茂领导的天地会起义失败后,清廷迁怒于红船,一把火烧掉琼花会馆(火烧少林寺的原型),禁演粤剧达十四年之久。这期间为了保存革命和艺术的火种,粤剧伶人曾在十三行伍家的万松园举办“庆上元班”,培养幼童学习粤剧,领头的教习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兰桂叔”和“华保叔”。

叶问《咏春拳源流》所叙述的脉络来自其师陈华顺,而陈华顺的说法一定来自梁赞的耳提面命。1854年天地会大起义失败后,梁兰桂和黄华宝在广州致力于粤剧复兴,梁赞开门授徒亦有保留红船武技革命火种的意思。无奈当时尚处于清廷残暴统治之下,唯能择少数有资质者加以培养。咏春拳在当时的佛山武术界号称“富贵拳”,意思是只有少数交得起学费的富家子弟才能进门,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取舍。另外,梁赞自己不具有红船身份,恪于红班拳不得外传的祖训,在咏春拳源流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掩饰也是可以理解的。

时至今日,咏春拳源于红班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标志之一的木人桩其实是红船的标配。在佛山广东粤剧博物馆就有红船模型,那上面木人桩赫然在目。在武术家眼里,重视下盘功夫的咏春拳和红船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叶问之子叶准才肯定了咏春拳来源于红班拳这一事实。

图片2.png 

史事终归要回到历史语境才能得到完整的理解,咏春拳这门散发着悲壮革命精神的武技早已超出了武学范畴,而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一首民族复兴伟大历程中的动人交响曲。长篇历史小说《西江英雄传》的作者徐炜按照这种思路,在歌颂民族英雄李文茂的同时,也花费不少笔墨认真刻画了“佛山赞先生”这个人物。《西江英雄传》描述了梁赞学习红船绝技的曲折过程,理清了从梁兰桂、梁二娣、黄华宝到梁赞之间的传承关系,并在第一百七十一回交代了梁赞之所以用“咏春”两个字命名“红班拳”的原因,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穿过历史的迷雾,追寻先贤的踪迹,在草莽英雄的丹青碧血中寻觅他们为之献身的民族大义,隐蔽在河面下的真实脉络便会一一浮现在我们面前。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西江英雄传》可以说开了一个好头,对咏春拳的源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图片3.p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