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气指数

 老河鱼的记忆 2017-12-15

编制流程

中国景气动向指数编制流程[15]

中国景气动向指数编制流程

问题分析

从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在研究建立领先、同步和滞后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试算先行指数,以期更好地把握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但是10多年过去了,虽然我们对中国现有的统计数据进行过大量的分析,对于景气分析的理论做过深入的研究,有一些机构建立起了我国的景气动向指数指标体系。但是,以往先行指数及一致指数的编制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分析其主要原因:

1、最重要的原因是对一致指数的范围认识不深刻而导致的基准循环错误。通常情况下,绝大部分学者和专家都将GDP指数的波动周期当作经济周期或者是划分经济周期的唯一依据。这是错误的,以支出法的GDP为例,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我国经济90年代末期的一段时期内,宏观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但企业的效益和居民收入没有上去,因为相当一部分产出变成存货投资了,企业的利润肯定不会太好,就业形势和居民收入也肯定大受影响。因此不能将GDP作为衡量经济周期的唯一指标。另外,分配法的GDP包括生产税净额、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折旧,同理财政收入(或者税收)、企业利润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本上是分配法GDP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们都应与宏观经济波动基本一致,而不能将其中任何一部分当作先行或滞后指标。

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收支平衡、物价稳定。那么一致指数应该包括以上各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到统计指标应该包括:总产出(GDP)、工业生产、就业、居民收入、企业利润等。而有的机构将支出法GDP范畴的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作为领先指标,肯定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肯定是由于基准循环错误而导致的结果。

2、西方先行指标体系并不完全对中国适用。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不久,对经济规律的认识主要借鉴了西方国家经济理论。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体系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体系有所差别,而且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在西方国家先行指标在我国不一定适用。 例如一个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领先指标的制造企业毛利率,在我国则是完全同步的指标。这可能是我国的市场经济程度所决定的,因为我们得到的制造业数据终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统计的。

3、数据基础不具备造成了构建一致指数的困难。由于我国的统计体系还不完善,因此统计的范围还不够广泛,统计数据的时间长度也较短。GDP是研究经济波动基准循环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在我国的统计数据中,GDP缺少月度核算资料,而且季度GDP核算是从1994年开始的,数据长度不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GDP核算支出法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包括投资、消费品零售、进出口在内的一致合成指数来反映GDP的变动情况。另外缺少全行业的月度就业统计资料。就业情况是构建一致指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业数据的缺失为构建一致指数造成了很大困难,使得所构建的一致指数缺少了就业方面的信息。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采用一些和就业相关程度比较高的指标来代替反映就业变动的情况。比如,居民收入、企业利润等收入指标。

4、对滞后指标认识错误,将一些滞后指标不经过逆转直接当作领先指标来应用。如属于滞后政策变量的财政支出、各项贷款。

5、对预警评分灯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认识不深,导致认为预警评分灯号过时的错误。预警灯号作为景气动向指数的组成部分,对于处于起飞阶段的中国经济,能够弥补一致指数不能直观描述经济运行现状所处状态的不足,能准确地判断当前经济究竟处于'过热'、'偏热'、'正常(稳定)'、'偏冷'或'过冷'五种状态的哪一个区域,仍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其难点主要是指标的选择及临界值的确定,检验标准是预警评分灯号的走势应与一致指数的走势完全一致。预警灯号还具有以考虑统计指标的经济意义为主,而不像一致指数的构成指标必须与基准循环一致,这样可以把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完全考虑进来,组成一个全面、系统的预警评分体系。[16]

指标组

中国景气动向指数指标组

①国债利率差:7年期以上国债市场加权平均收益率减去1年及以内国债市场加权平均收益率;

②物流指数:是由社会货运量、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编制的合成指数;

③社会收入指数:是由各项税收收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编制的合成指数;

④社会需求指数:是由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进出口总额编制的合成指数。

⑤恒生中国内陆流通指数*组成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中国大陆。包括H股(内陆注册,香港上市的公司,股票以港币发行交易,股票总数:37);红筹股(香港上市的, 由内陆国有机构直接或间接持有35% 以上股权的公司,股票总数:30);其他(包括'私筹股'和其它主要业务在内陆的港资公司。 私筹股是一个非正式的概念, 是指在大陆以外 (在此指香港)上市但由内陆私营企业家控制的企业。 股票总数:29)。[17]

指标选取

决定预警灯号体系科学性强弱的第一个因素就是监测指标选择的好坏。指标选择的原则是:

重要性:即主要考虑指标变化对总体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对一致性的要求主要通过编制一致指数来完成。(在以一致指标为主的基础上)不一致的指标通过临界值的限定来消除由于不一致所带来的相互抵触。

灵敏性:即对经济波动的反应比较灵敏。

稳定性:即对所选指标变化幅度进行不同状态划分后,划分的标准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

可操作性:即选择现行核算制度中可以取得的指标,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探讨。

区域划分

预警指标状态区域划分就是事先将宏观经波动状况分为几个判断区间。状态区域的划分和临界点的确定是决定预警系统科学性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区域划分: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轨迹,我们将判断区域分为'过热'、'偏热'、'正常'、'偏冷'和'过冷'五个域,分别以'红灯'、'黄灯'、'绿灯'、'浅蓝灯'、'蓝灯'表示。'绿灯'区居中,代表常态区或稳定区。

临界点确定

临界点就是判断各监测指标和综合景气状态的数量标准。

单个指标临界点的确定:单个指标临界点的确定在编制预警信号系统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而且是件很复杂、很细致的工作。

在确定单个指标临界点的时候,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要根据每个指标的历史数据的实际落点,确定出指标波动的中心线,并以此作为该指标正常区域的中心;然后根据指标出现在不同区域的概率要求,求出基础临界点,即数学意义上的临界点。

第二,在数据长度过短或是经济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的时候,必须通过经济理论和经验判断,对该指标剔除异常值,重新确定中心线并对基础临界点进行调整。

① 根据状态区域的概率,确定临界点。我们确定状态区域的概率主要出于以下考虑:首先,'绿灯'区居中原则。'绿灯'区属常态区域,其落点概率应在40%-60%之间。我们选定50% 。其次,'红灯'区和'蓝灯'区属于极端区,经济含义为'过热'和'过冷',概率一般定为10%左右。我们定'红灯'区和'蓝灯'区的区域落点概率各为10%。最后,'黄灯'区和'浅蓝灯'区为相对稳定区,即为可控区域,表示经济的'偏热'和'偏冷',落点概率应比极端区为大,我们确定这个区域的落点概率分别为15%。

② 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剔除异常值并调整该指标的中心线值和基础临界点,然后求出修改后临界点所划分的区域落点概率,确认符合经济运行的态势后,确定为最终临界点。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确定基准指标以外的其他指标临界点的时候,其他指标临界点的确定一定要与基准指标挂钩。如不变价类指标的临界点应大体与基准指标同步(至少变化幅度是同步),而现价类指标的临界点应在基准指标的基础上,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变化因素。此外,还必须要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践来确定。

临界值确定

预警指数临界值的确定:

绿灯区中心线为N×3 (N为指标个数);

绿灯、浅蓝灯的界限为N×(3+2)/2 (各有一半指标分别处于绿灯和浅蓝灯);

绿灯、黄灯的界限为N×(3+4)/2 (各有一半指标分别处于绿灯和黄灯);

浅蓝灯、蓝灯的界限为(N×2)-1 (所有指标处于浅蓝灯,当任一指标落入蓝灯区时);

黄灯、红灯的界限为(N×4)+1 (所有指标处于黄灯,当任一指标上至红灯区时)。

预警指标状态区域划分和临界点确定

检验标准

用一致指数与预警评分灯号的曲线走势及峰谷对应情况来检验。由于一致指数的构成指标必须是同步指标,而预警灯号主要考虑各项指标所代表的经济意义以及综合评分对整体经济的代表性(可以且必须引用部分非同步指标),而且这两项指数的计算方法完全不一样,但他们都是同时反映经济运行现状的综合指数,只不过评分系统更直观地描述了经济现状的程度,而不仅仅是趋势,为消除由于时滞差别所带来的相互抵消,可以通过各指标的临界点的确定来解决。因此预警灯号综合评分与一致指数的走势必须完全一致。[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