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失足成千古恨,只因幼时所犯的过错,百年苦修却黯然陨落

 中医馆737 2017-12-15

释僧群乃是神僧传中所记载的一位高人,清贫守节,蔬食持经。其居于罗江县之霍山,寻了一个清灵去处,构建茅屋草房,每日粗茶淡饭,清汤寡水,孤立在海中,远避红尘,少与外人来往。

霍山上有一石盂,水深六尺,甘甜清澈,古老相传,此地乃是群仙之旧所,仙气氤氲,非是俗尘凡世所能比,释僧群亦此绝粒,再不食物人间烟火,只是饮石盂之水。

释僧群的茅屋庵舍与石盂隔了一条水涧,释僧群不能轻易的到达石盂,常常用木头为梁,翻过小涧,到达石盂取水,由此过了一百三十年,朝夕不变,释僧群只引此盂之水而不死,有闻知此事者莫不惊奇。

却说一日,释僧群如往常一般去石盂取水,踏出禅门,迈出小院,行到小涧边上,正欲取来木头做梁过河,却见一只折翅野鸭在水中舒展羽翼,正好挡住了木头的另一边,更奇怪的是那只折翅野鸭也不怕人,似乎又是与释僧群作对,释僧群恐防止伤了他,数次将木头挪开,那折翅鸭亦随之而行,释僧群因有折翅野鸭阻挡,不能到石盂取水,只得转而归去。翌日再来,那野鸭亦是如此,此后一连数日皆是如此,释僧群因断饮石盂之水,数日便终。

其死前正有人上山,释僧群对其言:“吾今日之死乃是报应也!”路人问道:“何故?”释僧群道:“我年少之时,甚为顽皮,不知善恶,曾将折断一只野鸭翅膀,想来如今那水涧之折翅鸭便是其灵也!”言罢释僧群就圆寂,路人闻之长叹不已。

此故事选自《太平广记》名为《释僧群》。文中的那口石盂想来应该是真正的仙泉,释僧群只饮此水便活了一百三十年,不得不令人惊叹。释僧群这位神僧也确实令人佩服,百年来不与红尘往来,不受世俗所染,清贫守节,清心无欲,正不亏是一代神僧,换到如今又有几人能做到?但神僧亦有过,旧日曾犯下罪过,后来亦因此过而死,这种结局不得不令人悲叹。

试想一位高僧,谨守戒律,活了一百三十年,却因幼时所犯的错,遭到报应,从而黯然陨落,怎能不令人感叹。非是要亵渎这个故事的本意,我只是想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个故事无非是想要表达一个因果报应的道理,从而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我读了这个故事却有自己的看法,并不是断章取义,或是胡乱臆想。文中的释僧群既然乃是一个神僧,必然会对幼时所犯的错进行忏悔与赎罪,然而就是这样,一百三十年的苦修与虔诚,仍然没有逃脱折翅野鸭的报应,也没能挣脱因果定律的束缚,最终黯然而死。由此我便有所感悟,有的错是无法弥补的,不论你如何赎罪,如何忏悔,赤裸裸的因果定律不会因你而改变,改来的终究是回来的,就像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子错满盘皆输一般。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便是做人行善厚生,行事谨微妥帖。

原文如下:

释僧群,清贫守节,蔬食持经。居罗江县之霍山,构立茅屋,孤在海中。上有石盂,水深六尺,常有清流。古老相传,是群仙所宅,群因绝粒。其庵舍与石盂,隔一小涧,常以木为梁,由之以汲水,年至一百三十。忽见一折翅鸭,舒翼当梁头,群将举锡拨之。恐有转伤,因此回归,遂绝水数日而终。临终,谓左右曰:我少时,曾折一鸭翅,验此以为报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