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弹棉花·「起落之间」

 公司总裁 2017-12-15

弹棉花·「起落之间」

“弹棉花啰,弹棉花,弹得棉花软又细呀!弹棉花啰,弹棉花,半斤弹成八两八!”旧时,每当弹棉的人从身旁经过,总会响起这样的一首歌,如今歌声不再而情怀依旧。

弹棉花·「起落之间」

弹棉又叫“弹棉花”、“弹棉絮”、“弹花”,因而,那些弹棉的手艺人被亲切地称为“弹花匠”。弹棉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据记载,我国元代就有此业,元代王桢所写《农书》中这样写道:“当时弹棉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四尺左右长;两头拿绳弓绷紧,用县弓来弹皮棉。”旧时,农村有不少贫苦农民和工匠因生活所迫,常年在外地为人弹棉絮,俗称“弹棉郎”。

弹棉花·「起落之间」

弹棉花·「起落之间」

弹棉花·「起落之间」

弹棉花·「起落之间」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最初都是一弯弹弓、一张磨盘、一个弹花棰和一条牵纱篾。吊弓的构造很简单,弹花时全仗人手用弹花锤击打弓弦,将棉纤维弹松,每人每日不过弹皮棉8斤。其传承方式也是由师傅带徒弟或父传子,所以很多弹花匠的手艺都是祖传。

弹棉花·「起落之间」

弹棉花·「起落之间」

弹棉花·「起落之间」

弹棉絮工序繁琐复杂,棉花去籽以后,将棉花弹活,丝缕理清才能拢成棉被形状,再用弦弓来弹.弹时,用木棰频频击弦,使板上棉花渐趋疏松,后铺底线,拉面线后稍微压实,翻转弹定型,点缀花草,书写主人姓名,就能铺另面的网线了。最后扎角,用木制圆盘压磨,使之平贴,坚实、牢固。即便是年头久远的又硬又黑的棉絮,一经重新弹制,又洁白柔软如新。“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这是弹棉花工匠们对自己的手艺的一种诠释,也是人们对他们的劳动最为形象的比喻。

弹棉花·「起落之间」

弹棉花·「起落之间」

上个世纪90年代起手工弹棉花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弹花机的出现让弹棉花这个老手艺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随着很多新式的被子出现,手工棉被也渐渐被人遗忘,然而它给一代又一代人带去的温暖永远无法取代。弹棉花·「起落之间」

一个时代编织一代人的梦,弹棉郎的盼望在遥远的上世纪已经在这个时代所呈现。我们唏嘘这古老的手艺的没落,也欣然它度过年华后的转身。

围绕指尖的,不仅是对生活的探索,更是精神生活的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