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微课堂-方剂小青龙汤

 明月翠竹 2017-12-15





导读:

小青龙汤是麻黄类方中最擅长止咳平喘的一张方。小青龙以古代神话中东方之神命名的古方,沿用数千年,屡用不爽。现代依然是中医治呼吸道疾患的主要方剂。应用好,其效如神!


分享地点:基层中医之家

分享时间:2017-09-30

分享医生:湖南省湘乡市邓志强中医馆 邓志强 





1
方歌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

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

若渴去夏取萎根,三两来加功亦壮;

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

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枚功莫上;

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

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2
方药组成


麻黄三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芍药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重证以一两等于15g,熬成600ml分三次服,中度以1/2、1/3的量即可。能小剂量不大剂量,以十克,十五克多用。(宜:饭后服,温服)




3
经典条文

1.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论》第40条)

2.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论》第41条)

3.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4.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4
主证


咳喘、鼻鸣、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青龙水),口不干渴,苔白水滑,脉浮紧。



5
适用人群


面色多青灰黧黑,绝少见红光亮者,面部水色斑。鼻涕、痰液呈水样,量多,口不干渴,畏寒,舌苔白、舌水滑,口内清涎多。泡沫痰、白痰、灰痰、黑痰,落地成水。遇寒加重,遇热则缓。如游泳,寒凉水果,冷饮,淋雨,空调。静脉输液,抗生素无效。



6
病机分析


伤寒表不解:太阳,寒邪束表未解;恶寒无汗,脉浮紧。

心下有水气:胃脘部有水饮之邪;外寒内饮,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脉象弦紧。



7
症状


主要证:

干呕:水邪犯胃,胃气上逆。

发热:表寒未解,正邪相争。

咳嗽:水气射肺,气逆作咳。(症状越重,效果越好)

或有证:   

渴:饮停不化、津液不滋。

利:水走肠间,清浊不分。 

噎:水气犯胃,中阳被阻。

小便不利:水寒滞气,气机不利。

少腹满:气机不利,小便不利甚。

喘:水寒射肺,肺气上逆。




8
治则


发汗蠲饮,表里同治。



9
方义


君: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桂枝:增强通阳宣散之力。

臣:芍药: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 干姜、细辛:散寒温肺,化痰涤饮。

佐:五味子:敛肺止咳。半夏:降逆止咳,燥湿去痰。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五味子与芍药配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伤寒41条:内饮停留。

咳嗽:寒水之气,上逆射肺。 微喘:寒邪束表,水气犯肺

发热:表邪未解。不渴:说明内有饮停。

服小青龙汤,如渴,则寒祛欲解、寒饮已消。如太阳照耀。

去麻黄的理由:或肃降不行,或宣发不利;宣发太过,不利肃降;所以去麻黄加杏仁肃降;再者,寒饮内停之人,阳气多虚,麻黄发散阳气,故去麻黄,以免阳气更伤,恐有拔根之误。



10
现代应用


1、以痰液清稀为特征的咳喘。如慢支,支气管哮喘、慢阻肺;

2、以鼻涕,眼泪清稀表现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花粉过敏、病毒结膜炎、泪囊炎;

3、寒证的腰腿痛,腰突神经根水肿;

4、以浮肿或局部水肿的疾病。如声帯水肿,渗出性中耳炎;

5、流感;

6、分泌清水的湿疹;

7、肺癌,食道癌;(外寒内饮型加附子)



11
鉴别


鉴小青龙汤:外寒内饮,重在蠲饮;

小青龙加生石膏:外寒内饮化热证;(在小青龙汤基础上口渴,心烦)

大青龙汤:外寒内热,烦躁,重解表;

小青龙加附子:素体沉衰,阳气不足,增强温阳祛寒之功,类似激素之功,相当于集团军之主帅;

桂枝厚朴杏子汤:桂枝体质,汗出,咳喘。舌淡苔稍厚,大便干;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外寒内热,咳喘,口渴,痰涕黄;



病例1

李某,男,32岁。家具工人。2017年9月7日初诊。

症状:反复咳嗽,咳白稀泡沫痰,咳嗽剧,夜不能寐。吹风加重。住院好转,出院如常。反复治疗2月。舌淡苔水滑。脉沉稍紧;处方超微中药小青龙加附子、苏子、灵芝。

复诊9月12日,口诉好转70%,痰稍稠。(原方加蝉蜕10剂,一日两剂。)

9月27日电话回访,咳嗽早好了,现赶货忙。(建议调体质)


病例2

李某,男,46岁。反复哮喘,面暗黄,无光泽,形中等,咳白色泡沫。哮鸣。反复发作。长期依赖静脉输液。舌淡胖边齿痕,苔白水滑。脉沉弦紧。

处方:附子小青龙。(早期重干姜,轻五味子。后期重五味子。)症状缓解后,用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总结:

1.辨气色:水寒射肺,寒饮内伏,心胸之阳不温,不能上荣于面、面色黎黑,两眼周围黑圈,水斑、水环。

2.辨脉:弦主饮或脉浮紧沉主水病。尺脉微(不要滥用小青龙发虚人之汗)

3.辨舌:水饮凝滞,舌苔多水滑,舌淡嫩。

4.辨痰涎:多痰,痰咯较爽、清稀不稠、形如泡沫、落地成水、如蛋清样、冷如凉粉。

5.辨咳嗽:咳重喘轻、喘重咳轻,咳喘加重。均以小青龙温寒蠲饮为主。

6.辨兼证:水饮之病机。如水寒上犯,阳气受阻、噎、呕、水寒滞下。膀胱气化不利。少腹满,小便不利、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发热、头痛。

以上六个环节,但见一证便是或两个主症,即可用。



注意事项:

1、细辛:全根不带叶,剂量入汤剂,打开盖,排气通风;附子:先煎(捣碎后)饭后温服,分三次,晚上不服。

2、避免呕吐,初次少量。

3、男性服后小便痛,不利,减麻黄或服真武汤解。

4、不可久服,拔根。体痩、心慌、素有心脏疾患不宜,多汗不宜。

5、头晕,恶心、心悸、唇麻,考虑附子中毒、低血压。服双黄连、红糖水。

6、不可饮冷饮,水果;体痩之人本方缓解后,苓桂剂,生脉散、金水六君煎、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善后。



李可先生经验


小青龙用一两15g量,半夏半升60g、五味子30g。麻黄大剂量加等量蝉蜕。暝眩反应,头痛、面赤而呕,得汗则止,不必尽剂。体痩,老弱,小量30ml多次服。生半夏等量生姜同煮。(现代制半夏,经清水浸泡,甘草、白矾、生姜浸月余。反复换水清洗,制成后成渣子了,药性大减);细辛15-30-45g入煎剂。


太阳经是病的来路,也是病的去路,诸症先解表,扶正托透。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