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语‖ 诗里的故乡,是乡愁写意的春秋冬夏

 法厉无边 2017-12-15

从《乡愁》写到《当我死时》的诗人,在昨天走了,去到另外一个世界的乡愁中去了。

难怪这个冬天的薄雨一直等到前天晚上才悄悄降临,而且一落就是三天的打量。

淅淅沥沥,断断续续,似呜咽,似唏嘘……

而且还弥漫了层层叠叠的雾霾,或者水雾?让大地的眺望和眼睛竟然有点迷茫,有点朦胧。

感觉到在薄凉的冬雨里的阵阵寒意,以及吹过脸上的风霜也凝结成湿润的目光。

是的,那个时候还在上小学吧。《乡愁》如同一股暖流涌入每一个人的胸膛,那么急切,那么激昂。

祖国的宝岛台湾,从此又多了一首诗意的乡愁。

好想能够早日见到它,见到它的归来解渴十几亿人甚至几十亿人的乡愁。

浅浅的海峡,望断多少乡愁的双眼。

深深的期盼,积蓄无数相思的力量。

读《乡愁》就如同读一本厚厚的历史,总想翻越那种割舍不了的牵挂。

读历史就如同读一首长长的乡愁,总想缩短字里行间那种无可奈何的思量。

也许没有任何良药可以治愈祖国土地被分割的那种疼痛、那种伤痕……

也许没有任何外物可以阻断一个民族对自己骨肉同胞的那种血脉、那种血缘……

因为所有的期待可以架设跨越海峡的桥梁,

因为所有的团圆可以构筑穿越时空的通途。




少不更事的年纪,天天忙碌着的、追追打打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许是没有感觉到故乡和家庭的亲切或者重量。

小学到初中,都是朝出暮归,相当于走读。

没有中餐的便当,没有购买零食的零花,每天早上十点到校,下午四点放学。

早餐撑点,可以拖延饥饿的时长。

中餐晚点,可以忍受夜餐的晚晌。

直到高中离家较远,需要寄宿,才知周末回家的那种急迫和希望。

偶尔的一周中途回家,接过妈妈递过来的一瓶豆鼓辣椒或者酸菜香干之类,才感觉到家的分量,才感觉妈妈的期待和思量。

记得有一次周末因为想去同学家逛逛,没有回家。离家三十多公里的路程,妈妈清早出发中午到达学校,遍寻不到我后沿着同学的指点来到那个同学家的村口……

隐隐约约听到母亲的呼唤,那种泪盈双目、那种情急惭愧……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多年以后,到了离家更远的地方上大学、参加工作,母亲的那些呼唤总是闪现在记忆的最深处,在灵魂深刻的摆渡中,在梦里依稀的泪光里。

也许这就是对母亲的思念,对家乡的想望。

也许这就是乡愁,如同记忆的河流、大江的源头,总是会从遥远的故乡逶迤而来,清晰而蜿蜒,迢迢而绵延。




父母在,家就是乡愁的来处。

父母不在,乡愁其实就是人生的归途。

常回家看看,看的是父母亲人,看的是故土山水……

常回家看看,解的是离乡背井的乡愁,解的是望眼欲穿的思念……

所以,离家再远,也总有归去的冲动。那是血缘,那是血脉,那是无法割舍的原始基因。

所以,离家再久,也总有荣归的思想。那是祖宗,那是祖先,那是无人替代的根基本源。

非我中华一脉,总是无法理解那么多人年复一年一定要在春节回家团圆的那种繁忙。

春运,让世界惊叹!

非我华夏一族,总是无法解读那么多人年复一年一定要在清明扫墓祭祖的那种执着。

清明,让全球惊奇!

这种文明,这种文化,没有几千年的继承、传承和沿续,怎么能够如此历久弥坚、历久弥新?

这种文明,这种文化,经受几千年的洗礼、打磨和弘扬,怎么不会如此继续传扬、永续发展?

乡愁,就是一种传统的传承。

乡愁,就是一种文明的传续。

诗意里的故乡,就是乡愁写意的春秋冬夏。

诗意里的乡愁,就是故乡呼唤的山高水长。




2017/12/15

**********************************************

因为有你,这个世界充满希望和活力。

因为有你,这个世界充满温馨和意义。

长风吹拂,愿你意气风发。

长风伴你,愿你宁静安好。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