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系的璀璨星球(二)——火星和卫星及部分小行星

 王岳雷 2017-12-15


王岳雷

 

火星(玛尔斯Mars:是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命名,距离太阳227,987,155公里(1.524天文单位),远日点1.6660天文单位,近日点1.3814天文单位,半长轴1.523679天文单位,质量比地球和金星小,它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表面压力为6.1毫巴(大约是地球的0.6%)。直径6794公里,平均半径3,389.5±0.2公里,赤道半径3,396.2±0.1公里,是0.533个地球赤道半径;极地半径3,376.2±0.1公里,是0.531个地球极地半径;表面积144,798,500平方公里,是0.284个地球;体积1.6318×1011 立方公里,是0.151个地球;平均密度3.94 /立方厘米,质量6.4171×1023千克,是0.107个地球质量。表面平均温度?63 °C210 K),最低温度?143 °C130 K),最高温度35 °C[308 K)。平均轨道速度24.13公里/秒,绕太阳一圈1.8808年(公转周期 687天),自转周期 24.6229小时(24小时3722秒),赤道旋转速度868.22公里 / 小时(241.17 /秒)。一个火星年相当于1.8809地球年(即1年零32018.2小时)。火星地面大气压力为600帕(0.60千帕),只有地球(101.3千帕)的0.6%。由二氧化碳95.97%,氮1.89%,氩1.93%,氧气0.146%,一氧化碳0.056%,水0.02%组成。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与地球相比,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份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山:奥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火星两极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组成的极冠,而且上面覆盖的干冰会随季节消长。它的红色来自土壤中的氧化铁(锈)。火星有两颗小天然卫星——火卫二(Deimos)和火卫一(Phobos)被认为是被捕获的小行星。

火星

火星

火星

火星

火星 

转动的火星
 

火星与地球的大小比较

火星表面

火星表面

火星北极

1980222日由维京1号登陆器拍摄的火星图像

1976年维京1号登陆器在火星基多尼亚地区拍摄的图像

1978211日由维京1号登陆器拍摄的火星表面克里斯平原

 

火星上古斯夫火山全景

“火星探测漫游者” 200413日在火星上的古斯夫火山附近

“火星探测漫游者”2004年在火星上碰见石头

“火星探测漫游者”拍摄的火星面

2014106日上午1127分 C / 2013 A1彗星从近距离彗星飞掠火星

火星上空看太阳

哈勃太空望远镜2000427日拍摄火星

 

火卫一(弗博斯Phobos),是靠火星最里面的卫星,距火星中心平均距离约9378公里,从火星表面算起只有6000千米。于1877年由美国天文学家亚萨夫·霍尔(Asaph Hall)发现。火卫一是一颗形状不规则的天体,形状有点儿像马铃薯,近距点9234.42公里,远距点9517.58公里,半长轴9376公里,轨道周期0.31891023天(7小时39.2分钟),一日围绕火星3圈。平均轨道速度2.138公里/ 秒,赤道旋转速度11.0公里/小时,。大致长27公里,宽22公里,高18公里。平均半径11.2667公里。表面积1548.3平方公里,体积5783.61立方公里,质量1.0659×1016千克。表面温度-112℃(233 K)。因为它们的密度太低了,很可能是由岩石与冰的混合物组成的,并且它们都有很深的地壳坑。

火卫一

火卫一

火卫二(迪莫斯Deimos),是靠火星最里面的卫星,于1877812日由在华盛顿特区的美国海军天文台天文学家亚萨夫·霍尔(Asaph Hall)(18291015 - 19071122日)发现。距离火星23,460公里,近距点23455.5公里,远距点23470.9公里,半长轴23463.2公里,绕火星轨道周期1.263天(30.312小时),平均轨道速度1.3513公里/秒。自转周期为同步自转。是一个小的不规则形状,尺寸15×12.2×11公里,直径约12公里,平均半径为6.2公里。表面积495.1548平方公里,体积999.78立方公里,平均密度2.2 /立方厘米,质量1.4762×1015千克,表面温度-112℃(233 K)。

运转中的火卫二

火卫二

火卫二


内太阳系也包含近地小行星,其中许多小行星穿越内行星的轨道,其中有些是潜在的危险物体。

小行星带是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运行,有数以百万计的小行星,分为小行星群和个体星,根据他们的轨道特点,有的小行星也有卫星围绕较大的小行星运转,它们不像行星卫星那么清晰可辨,有时几乎和合作伙伴一样大。小行星带还含有彗星,这可能是地球水的来源。

这个甜甜圈状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

 除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Ceres)外,小行星被归类为小型的太阳系体,主要由难熔的岩石和金属矿物组成,并有一些冰块。它们的范围从几米到几百公里不等。小于一米的小行星通常被称为流星体和微流星体(颗粒大小),这取决于不同的成份性质。

小行星带占据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轨道,距太阳2.3-3.3天文单位。它被认为是太阳系形成的残余物,由于木星的引力干扰而未能合并。小行星带包含数以万计甚至数百万个直径超过一公里的物体。尽管如此,小行星带的总质量不可能超过地球的千分之一。小行星带非常稀疏,航天器经常通过,没有发生事故。

截至201710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发现74.5万个小行星的数据,其中近504,000个已被编号。201410月英国吉他手、作曲家、演唱家、天体物理学家布赖恩·梅与100多名宇航员,科学家,工程师和艺术家创建小行星日,以纪念1908630日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2014123日小行星日正式开始,2016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630日为国际小行星日。

小行星从最大到最小:4灶神星,21司琴星,253梅西尔德星,243艾女星,433爱神星,951 Gaspra2867Steins25143 Itokawa

特洛伊小行星(Jupiter trojans:位于木星轨道,是黑暗的身体,带有红色,无特征的光谱。截至20175月,共发现了6,515个特洛伊小行星,估计直径大于1公里的特洛伊小行星总数约为100万个。

谷神星(塞雷斯Ceres(小行星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小行星,小行星带最大的小行星,距离太阳4.19亿千米(2.77个天文单位),远日点2.978天文单位(44541万公里),近日点2.5585725天文单位(38262万公里),半长轴2.7681342天文单位(41410万公里),轨道周期1680.5天(4.60年),平均轨道速度17.905公里/秒。尺寸(965.2×961.2×891.2)±2.0公里,直径945公里,赤道半径487.3±1.8公里,极半径454.7±1.6公里,表面积2,770,000平方公里,体积4.21亿立方公里,质量9.43±0.07×1020公斤,平均密度2.077±0.036/立方厘米,表面温度168K230K,自转周期0.3781天。180111日新年的晚上,在巴勒莫的意大利神父朱塞普·皮亚齐(Giuseppe Piazzi174677日~1826722日)发现。

谷神星

谷神星,201554日“曙光号”空间探测器从13,600公里拍摄
 

谷神星

转动中的谷神星
 

谷神星彩色地形图

谷神星,灶神星,爱神星

比较小行星的大小谷神星(1Ceres),灶神星(4Vesta),艾女星(243 Ida),爱神星(Eros),小行星951Gaspra)和火星。

 

智神星(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小行星2),是第二颗被发现的小行星,由德国天文学家海因里希·奥伯斯于1802328日发现。该天体以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与墨提斯的女儿Pallas Athena(雅典娜的别称)来命名。半长轴2.77160611天文单位(414.7百万公里),近日点2.13060671天文单位(318.9百万公里),远日点3.412605509天文单位(510.4百万公里),公转周期4.614296176年(1685.371678天)(4226天),平均轨道速度17.645公里 /秒,旋转周期7.8132214天(7小时4848秒)。尺寸570×525×500千米,平均直径为520千米,表面积(8.3±0.2)×105平方公里,体积(7.1±0.3)×107立方公里,质量(2.11±0.26×102? 公斤,密度2.8/立方厘米,表面平均温度164K

智神星

顺时针从左上角:海后星,小行星324,智神星和淫神星。

 

海后星Amphitrite)(小行星29),以希腊神话中的海神女Amphitrite命名。是185431日由在英格兰和爱尔兰工作的德国天文学家阿尔伯特·麦斯(Albert Marth182855 - 189786日)在伦敦摄政公园南面私人别墅天文台发现的。半长轴382.103百万公里(2.554天文单位),近日点354.398百万公里(2.369天文单位),远日点409.809 百万公里(2.739天文单位),公转周期1491.013天(4.08年),平均轨道速度18.61公里/秒,自转周期0.2246 天(5小时24分钟),尺寸233×212×193公里,质量1.18×1019公斤,平均密度2.36/立方厘米,表面温度170K

 

淫神星(朱莉娅Julia)(小行星89),于186686日法国天文学家爱德华·斯蒂芬(Eduard Stephan)(1837831 - 19231231日)发现,以科西嘉的圣朱莉娅命名的。半长轴381.499百万公里(2.55016天文单位),近日点311.189百万公里(2.08017天文单位),远日点451.82 百万公里(3.0202天文单位),公转周期4 26 天(1487.5天),平均轨道速度18.5公里/秒,自转周期11小时23分钟(0.4745 天),平均直径151.46公里,质量6.71×1018公斤,平均密度3.98/立方厘米。

 

婚神星(朱诺Juno)(小行星3),是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哈丁180491日发现的。形状不规则,半长轴2.67070天文单位,近日点1.98847天文单位,远日点3.35293天文单位,公转周期1595.4 天(4. 36463年),平均轨道速度17.93公里/秒,自转周期7.21小时(0.3004天),赤道自转速度31.75/秒。平均直径为233.92公里,尺寸320×267×200 公里,表面积216 000平方公里,体积8,950,000立方公里,质量2.67×10¹⁹公斤,平均密度2.98 ± 0.55/立方厘米,表面温度163K

2009年拍摄天上的婚神星

 

灶神星(维斯塔Vesta)(小行星4),由德国天文学家海因里希·威廉·奥尔伯斯(Heinrich Wilhelm Olbers)在1807329日发现,距离太阳2.57138个天文单位,远日点2.57138天文单位,近日点2.15221天文单位,半长轴2.36179天文单位,平均轨道速度19.34公里/秒,轨道周期3230天(1325.75天),自转周期0.222 6天(5.342小时),赤道自转速度257.5/秒。尺寸(572.6×557.2×446.4)±0.2公里,直径525.4±0.2公里,表面积(8.66±0.2)×105平方公里,体积(7.46±0.3)×107立方公里,质量(2.59076±0.00001)×1020公斤,平均密度3.456±0.035/立方厘米,表面最低温度85 K-188°C),表面最高温度270 K-3°C)。

灶神星

灶神星表面撞击石

灶神星上的火山口

转动中的灶神星

20076月天上的灶神星

“曙光号”空间探测器和灶神星到谷神星

 

义神星(阿斯特拉Astraea)(小行星5),是1845128日发现的第五颗小行星,由德国业余天文学家卡尔·路德维希·亨克(Karl Ludwig Hencke179348 - 1866921日)发现,以正义女神阿斯特拉(Astraea)命名。半长轴2.573809012天文单位(384.945百万公里),远日点3.065755252天文单位(459.202百万公里),近日点2.08186277天文单位(310.688百万公里),轨道周期4.13573年(450/1510.574天),平均轨道速度18.4公里/秒。平均直径119公里,外形尺寸167×123×82公里,表面积48,300平方公里,体积882,000立方公里,质量2.9×1018千克,平均密度3.3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16.80小时。

韶神星Hebe)(小行星6),于184771日由德国业余天文学家卡尔·路德维希·亨克(Karl Ludwig Hencke179348 - 1866921日)发现,半长轴2.426天文单位(362.851百万公里),远日点2.914天文单位(435.996百万公里),近日点1.937天文单位(289.705百万公里),轨道周期3 284天(1379.756 天),平均轨道速度18.93公里/秒。平均直径186公里,尺寸205×185×170公里,表面积109,000平方公里,体积380,000立方公里,质量1.28×1019千克,平均密度3.81±0.26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0.3031天(7.3小时),赤道自转速度22.4/秒,表面温度170K

 

虹神星Iris)(小行星7),于1847813日由英国天文学家约翰·罗素·欣德(John Russell Hind)(1823512-18951223日)发现。这是Hind的第一颗小行星发现和第七颗被发现的小行星。半长轴2.385天文单位(356.798百万公里),远日点2.937天文单位(439.337百万公里),近日点1.833天文单位(274.259百万公里),轨道周期3 250天(1345.375 天),平均轨道速度19.03公里/秒。平均直径199.8±10公里,尺寸225×190×190公里,表面积135,000平方公里,体积4,630,000立方公里,质量1.62±0.09×1019千克,平均密度3.21±0.49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0.2975天(7.1小时),赤道自转速度25.4/秒,表面平均温度171K,最高温度275 K

 

花神星(弗洛拉Flora)(小行星8),于18471018日由英国天文学家约翰·罗素·欣德(John Russell Hind)(1823512-18951223日)发现。是他发现的第二颗小行星。是由拉丁女神花朵命名。半长轴2.202天文单位(329.422百万公里),远日点2.546天文单位(380.850百万公里),近日点1.858天文单位(277.995百万公里),轨道周期1193.549 天(3.27 年),平均轨道速度19.9公里/秒。平均直径128公里,尺寸136×136×113公里,质量8.47×1018千克,平均密度3.3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0.533天(12小时52分钟)。

 

颖神星(梅蒂斯Metis)(小行星9),于1848425日由爱尔兰天文学家安德鲁·格雷厄姆(Andrew Graham)(181548 - 1908115日)在爱尔兰斯莱戈郡的马克里天文台发现的,这是他唯一的小行星发现。半长轴2.387天文单位(357.052百万公里),远日点2.678天文单位(400.548百万公里),近日点2.096天文单位(313.556百万公里),轨道周期1346.815 天(3251天),平均轨道速度19.2公里/秒。平均直径190公里,尺寸235×195×140公里,质量1.47×1018千克,平均密度2.7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0.2116 天(5.079小时),表面最高温度282 K

爱尔兰斯莱戈郡的马克里天文台

 

健神星Hygiea)(小行星10),1829412日由意大利天文学家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Annibale De Gasparis181949-1892321日)发现。长半轴3.140天文单位,近日点2.773天文单位,远日点3.507天文单位,轨道周期5 206天,平均轨道速度16.76公里/秒。平均直径431公里,外形尺寸530×407×370±7公里,表面积837,080.744平方公里,质量约9×1019千克,平均密度2.08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27.6小时。

海妖星(帕泰诺佩Parthenope)(小行星11),185051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Annibale de Gasparis)(1819119- 1892321日)发现,半长轴2.45254天文单位(366.895百万公里),近日点2.20671天文单位(330.119百万公里),远日点2.69837天文单位(403.670 百万公里),轨道周期3.84年(1402.9天),平均轨道速度19.02公里/秒。平均半径76.665±1.55公里,外形尺寸153.3±3.1公里,质量6.15×1018千克,平均密度3.28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13小时44分钟(0.57168天),表面温度174 K

 

凯神星(维多利亚Victoria)(小行星12),以罗马胜利女神维多利亚命名,1850913日由英国天文学家约翰·罗素·欣德(John Russell Hind)发现。半长轴2.33344天文单位(349.078百万公里),近日点1.81758天文单位(271.906百万公里),远日点2.84931天文单位(426.251百万公里),轨道周期3207天(1302.0天),平均轨道速度19.50公里/秒。平均半径56.385±1.55公里,外形尺寸112.8±3.1公里,质量2.45×1018千克,平均密度2.45±0.67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8小时40分钟(0.36083 天),表面温度178K

 

芙女星(埃及里亚Egeria)(小行星13),1850112日,由意大利天文学家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Annibale de Gasparis)发现,以意大利神话女神埃及里亚命名。半长轴2.57690天文单位(385.499百万公里),近日点2.36115天文单位(353.223百万公里),远日点2.7927天文单位(417.78百万公里),轨道周期448天(1510.9天),平均轨道速度18.56公里/秒。平均半径103.82±4.15公里,外形尺寸214.8×192公里,质量1.63×1019千克,平均密度3.46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0.2935 天(7小时3分钟),表面温度174K

 

司宁星(艾琳Irene)(小行星14),艾琳以希腊神话中的和平化身伊伦(Irēnē)命名,她是宙斯和忒弥斯的女儿之一。1851519日由英国天文学家约翰·罗素·欣德(John Russell Hind)发现。半长轴2.585天文单位(386.730百万公里),近日点2.150天文单位(321.602百万公里),远日点3.020天文单位(451.858百万公里),轨道周期1518.176 天(459天),平均轨道速度18.4公里/秒。平均直径152公里,外形尺寸167×153×139公里,质量6.3×1018千克,平均密度4.42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0.6275 天(15.06 小时)。

 

司法星Eunomia)(小行星15),于1851729日由意大利天文学家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Annibale de Gasparis)发现,以希腊神话中的秩序和法律之神命名。半长轴2.643天文单位(395.429百万公里),近日点2.149天文单位(321.429百万公里),远日点3.138天文单位(469.429百万公里),轨道周期4.30年(1569.687天),平均轨道速度18公里/秒。平均直径268公里,外形尺寸357×255×212公里,质量3.12×1019千克,平均密度3.14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0.2535 天(6.083小时)。

 

灵神星Psyche)(小行星16),由意大利天文学家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于1852317日在那不勒斯发现,以希腊神厄洛斯的妻子普赛克(灵魂Psyche)命名。半长轴2.921天文单位(436.921百万公里),近日点2.513天文单位(375.958百万公里),远日点3.328天文单位(497.884百万公里),轨道周期4.99年(1823.115天),平均轨道速度17.34公里/秒。平均直径226公里,外形尺寸279×232×189公里,表面积1.658×105平方公里,体积6.074×106立方公里,质量2.72×1019千克,平均密度4.5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4小时12分钟。

海女星Thetis)(小行星17),1852417日由德国天文学家罗伯特·路德(Robert Luther1822416 - 1900215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的比尔克天文台(Bilk Observatory)发现。半长轴2.4712天文单位,近日点2.1436天文单位,远日点2.7987天文单位,轨道周期3322天,平均轨道速度18.87公里/秒。平均直径90公里,质量7.6×1017千克,平均密度2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12.3小时。

 

司曲星(梅尔普梅恩Melpomene)(小行星18),是1852624日由英国天文学家约翰·罗素·欣德发现,以希腊神话中的悲剧缪斯(Melpomenē)的名字命名。半长轴343.443百万公里(2.296天文单位),近日点268.472百万公里(1.795天文单位),远日点418.414 百万公里(2.797天文单位),轨道周期1270.552天(3 175天),平均轨道速度19.4公里/秒。平均直径140.6公里,尺寸170×155×129公里,质量2.9×1018千克,平均密度1.69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0.482 21 天(11.57小时)。19781211日在司曲星发现了一颗卫星。

命神星(财神Fortuna)(小行星19),是1852822日由英国天文学家约翰·罗素·欣德发现,后来以罗马运气女神福多纳(Fortuna)的名字命名。半长轴365.235百万公里(2.441天文单位),近日点307.028百万公里(2.052天文单位),远日点423.443百万公里(2.831天文单位),轨道周期1393.378天(3299天),平均轨道速度18.94公里/秒。平均直径200公里,尺寸225×205×195公里,质量1.27×1018千克,平均密度2.7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0.3101天(7.4432小时),表面温度180 K

 

王后星(马萨利亚Massalia)(小行星20),由意大利天文学家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在1852919日发现。半长轴360.305百万公里(2.408天文单位),近日点308.699百万公里(2.064天文单位),远日点411.911百万公里(2.753天文单位),轨道周期1365.261天(3270天),平均轨道速度19.1公里/秒。平均直径145公里,尺寸160×145×132公里,质量5.67×1018千克,平均密度3.54 /立方厘米,旋转周期0.3374天(8.098小时)。

 

司琴星(鲁特西亚Lutetia)(小行星21),是在小行星带,形状不规则,尺寸(121±1)×(101±1)×(75±13)公里,于18521115日由法国天文学家赫尔曼·戈德施密特(Hermann Goldschmidt)(1802617 - 1866426日)发现,并以巴黎的拉丁名Lutetia命名。表面最大的撞击坑直径达到45公里。欧空局太空探测器“罗塞塔号”探测器于2010710日在司琴星3,162公里(1,965英里)范围内通过。距离太阳运行约2.4 天文单位,远日点2.834天文单位,近日点2.036天文单位,半长轴2.435天文单位,轨道周期是3292天(1387.902 天),平均轨道速度18.96公里/秒。体积(5.0±0.4)×1014立方米,质量(1.700±0.017)×1018公斤,密度3.4±0.3/立方厘米,自转周期0.3402 天(8小时10分钟5秒),表面温度170-245 K

“罗塞塔号”距离36,000公里拍摄的司琴星,背景小亮星为土星。

2010710日“罗塞塔号”拍摄的司琴星

司赋星(卡利欧普Kalliope)(小行星22),于18521116日由英国天文学家约翰·罗素·欣德在伦敦摄政公园乔治主教的私人天文台的7英寸望远镜中发现。远日点3.2085天文单位(479,980,000公里),近日点2.6139天文单位(392,100,000公里),半长轴2.9112天文单位(435.09百万公里),轨道周期是1814.3 天(4352.8天),平均轨道速度17.42公里/秒。平均直径181±4.6公里,尺寸235×144×124公里,表面积约88000平方公里,比奥地利的面积稍大。质量8.16×1018公斤,密度3.35/立方厘米,自转周期0.1728天(4小时8.953.5秒)。有一个名叫莱纳斯(Linus)的小卫星,直径约28公里,距离司赋星中心大约1100公里,于2001829日由比利时出生的美国天文学家让·卢克·马戈特(Jean-Luc Margot,生于1969年)和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教授迈克尔·布朗(Michael E.Brown)发现。

司赋星和莱纳斯卫星

 

司剧星(塔利亚Thalia)(小行星22),18521215日由英国天文学家约翰·罗素·欣德在伦敦海德公园的W.Bishop的私人天文台发现。远日点3.240天文单位(484,663,000公里),近日点2.015天文单位(301,483,000公里),半长轴2.628天文单位(393.073百万公里),轨道周期是1555.679天(493天),平均轨道速度17.42公里/秒。平均直径107.5公里,质量1.96×1018公斤,密度3.07/立方厘米,自转周期12.312小时。

中华星Zhōnghuá)(1957 UN1)(小行星1125/3789),19281122日,旅居美国的中国学者张钰哲发现了一颗旧星空图上没有的小行星,临时编号1928UF,最后证实,这是一颗从未被人发现的小行星,这是第一颗亚洲人发现的小行星。张钰哲在美国发现的这颗小行星,由于当时没有较大的天文望远镜来做长期跟踪观测,后来便一直没有找到它的下落,仅作为似曾相识的小行星留在人们的脑海里。1949年年后,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在张钰哲台长的指导下,坚持不懈地开展小行星的观测工作,终于在19571030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从万千繁星中找到一颗与1928UF轨道相似的小行星,正式编号1125,并命名为“中华”。在1986年新发现的物体1986 QK1被确认为就是原来的1928年发现的1928UF,而这个物体被命名为3789中国。远日点3.8083天文单位(569,713,000公里),近日点2.4437天文单位(365,573,000公里),半长轴3.1260天文单位(467.64百万公里),轨道周期是2018.7天(5.523年),平均轨道速度16.84公里/秒。距地球1.45899天文单位(218.262百万公里),距木星1.34344天文单位(200.976百万公里),自转周期5.367小时(0.2236天)。平均直径约27公里。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门楼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奠基碑

紫金山天文台陈列的古天文仪器天球仪,又名浑天仪、浑象,1903年制作。

紫金山天文台陈列的浑天仪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小行星3789中国1928 UF1986 QK1),是19281025日由旅居美国的中国学者张钰哲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沃尔沃思县威廉姆斯湾耶克斯(Yerkes)天文台发现,被命名为“中国1125”。然而,由于没有再次看到,它的名称后来被1957 UN1所取代,后来成为了1125中国。1986年被重新发现后,被确认为就是原来的1928 UF的再发现,被命名为“3789中国”。 远日点3.89331天文单位(582,431,000公里),近日点2.68025天文单位(400,960,000公里),半长轴3.28678天文单位(491,695,000公里),轨道周期是5.96年(2176.5天),自转周期3.8402小时(0.16001天)。 

威斯康星州沃尔沃思县威廉姆斯湾耶克斯天文台

威斯康星州廉姆斯湾耶克斯天文台一张190263日拍摄的梅西耶51星系照片

威斯康星州廉姆斯湾耶克斯天文台40英寸折射望远镜

 

舒女星Freia)(小行星76),是在小行星带的外部轨道运行,于18621021日在丹麦哥本哈根被天文学家海因里希·路易·德·雷斯特(Heinrich Louis d’Arrest1812813日出生于柏林,1875614日)发现。半长轴3.414天文单位,近日点2.855天文单位,远日点3.973天文单位,轨道周期6 113 天,平均轨道速度16.0公里/秒,平均直径183公里,自转周期9小时58分钟,尺寸183.7±4公里,质量(1.97±4.20)×1018千克,平均密度0.79±1.69/立方厘米。

曙神星Eos)(小行星221),是1882118日在维也纳大学天文台的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萨(Johann Palisa1848126-192552日在维也纳)发现。半长轴3.009天文单位,近日点2.695天文单位,远日点3.324天文单位,轨道周期5.22年(1907.8 天),平均轨道速度17.16公里/秒,直径为95.5公里,尺寸103.87±3.6公里,直径103.52±5.60公里,质量(5.87±0.34)×1018千克,平均密度10.10±1.74/立方厘米,自转周期约10小时26分钟(0.4351天)。

 

爱神星Eros),(小行星4331898813日,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古斯塔夫·维特(Carl Gustav Witt)在柏林铀矿天文台发现了这颗古怪的小行星,后来以希腊神话之神爱神(Eros)的名字命名。是一颗长33公里,厚度为13公里的迷你小行星。爱神星轨道半长径为1.46天文单位,远日点1.783天文单位,近日点1.133天文单位,半长轴1.4579天文单位,公转周期1.76年(643天),平均轨道速度24.4公里 / 秒,自转周期5小时16分钟。距地球最近时为0.13天文单位,大小为34.4×13×13千米,被称为“胖香蕉”。质量6.687±0.003×1015千克,平均密度2.4/立方厘米。

爱神星

 

艾女星Ida)(小行星243),是小行星带的一颗小行星,于1884929日在维也纳天文台由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扎(Johann Palisa)发现,不规则的形状,远日点2,991天文单位(447,447,231,237米),近日点2,732天文单位(408,701,382,728米),半长轴2,862天文单位(428,149,105,918米),平均轨道速度17.6公里/秒,轨道周期为4.84年(1,767.644天),自转周期为4小时38分钟(0.193天),平均直径为31.4公里,尺寸59.8×25.4×18.6公里,平均半径15.7公里,质量4.2±0.6×1016公斤,平均密度2.6±0.5/立方厘米,表面温度200 K-73°C)。1993828日,太空探测器伽利略号在10500公里的距离通过了小行星,并将图像传送到地球。图像显示该天体被撞击坑覆盖,大部分表面被覆盖着一层灰尘,即风化石。艾女星的卫星“艾卫”,是由伽利略号发回的图片中发现的,其名字取自希腊神话中居住在伊达山上的达克堤利(Dactyl)。艾卫的直径只有1.4千米(4600英尺),是艾女星的20分之一。

艾卫Dactyl),于1994217日从伽利略航天器在1993828日拍摄的图像中发现,当时,它与艾女星距离90公里。尺寸为1.4×1.2公里,平均温度约为200 K-73°C),轨道周期大约是20个小时,轨道速度大概是10/秒,表面有十多个直径大于80米的陨石坑,标志着在历史上遭遇了许多碰撞。

艾女星和卫星“艾卫”

艾女星和卫星“艾卫”

 

小行星951Gaspra,是一颗S型小行星,于1916年被俄罗斯天文学家G. N. Neujmin18851222 - 19461217日)发现。它的名字是发现者根据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一个旅游胜地所起[5]。小行星951是第一颗人类飞行器所探访过的小行星。19911029日,伽利略号在前往木星的途中掠过了该颗小行星。远日点2.5931天文单位(4.457×1011米),近日点1.8267天文单位(4.103×1011米),半长轴2.2099天文单位(4.280×1011米),轨道周期3.29年(1,200天),平均轨道速度18.19公里 /秒,自转周期为7.042小时(0.293 天),平均直径12.2公里,尺寸18.2×10.5×8.9公里,质量2-3×1016公斤,平均密度约2.7/立方厘米。

 

梅西尔德星Mathilde玛蒂尔德)(小行星253),是一颗小行星,直径约50公里,是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萨(Johann Palisa1848126 - 192552日)于18851112日在维也纳天文台发现的。它有一个相对椭圆的轨道,平均轨道速度18.0公里/秒,需要4.31年(1574.3天)时间绕太阳一圈,自转速度异常缓慢,需要179小时45分钟才能完成自转。远日点3.35003411天文单位,近日点1.9467702天文单位,半长轴2.648402147天文单位,距地球0.939032天文单位,距木星2.06073天文单位,尺寸66×48×46公里,质量(1.033±0.044)×1017公斤,平均密度1.3/立方厘米,表面温度约174K,表面有两个大的陨石坑,石狩(Ishikari)(直径29.3公里)和卡鲁(Karoo)(直径33.4公里)。

梅西尔德星最大的陨石坑

 

小行星4179Toutatis),临时命名为1989 AC,是一颗细长的石质小行星,形状不规则,由法国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波拉斯(Christian Pollas)于198914日发现。远日点4.1242天文单位,近日点0.9399天文单位,半长轴2.5321天文单位,轨道周期4.03年(1,472天),平均轨道速度16.69公里 /秒,自转周期为7.042小时(0.293 天),平均直径2.45公里,尺寸4.75×2.4×1.95公里,质量5.05×1013公斤,平均密度2.1/立方厘米,自转周期176小时(7.3天)。20121213830分,中国太空探测器嫦娥二号在距离该小行星3.2公里处飞行,相对速度为10.73公里/秒,从93240公里的距离拍摄了小行星4179一系列照片。

中国探月探测器嫦娥二号

坤神星Dione)(小行星106),18681010日由加拿大裔美籍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雷格·沃森(James Craig Watson1838128 - 18801122日)发现,并以希腊神话中的狄奥尼(Titanness)的名字命名。远日者3.7032天文单位(553.99百万公里),近日点2.64584 天文单位(395.812 百万公里),半长轴3.17451 天文单位(474.900百万公里),轨道时期5 237天(2065.9天),平均轨道速度16.61公里/秒。直径176.7±0.4公里,自转周期为16.26小时(0.678 天),质量(3.06±1.54)×1018公斤,平均密度1.83±0.92/立方厘米,表面温度156K

 

欧女星(欧罗巴Europa)(小行星52),185824日德法天文学家和画家赫尔曼·戈德施密特(Hermann Goldschmidt)(1802617 - 1866426日)从他在巴黎的阳台上发现的,命名为欧洲。远日者3.417天文单位(511.201百万公里),近日点2.785天文单位(416.621百万公里),半长轴3.101 天文单位(463.911百万公里),轨道时期5 164天(1994.629天),平均轨道速度16.9公里/秒。平均直径约315公里,形状像一个大约360×315×240公里公里的三轴椭球体。自转周期为0.2347天(5.6小时),质量5.2×1019公斤,平均密度3.6/立方厘米,表面温度173 K,最高温度258K-15°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