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少叟3cub0sj34d 2017-12-15

  “找乐儿”,是天津人的一种幽默和机智。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文人墨客,似乎在血液里都有“找乐儿”的细胞。而且这种“找乐儿”绝不是茶余饭后的“耍活宝”,“找乐儿”中充满了智慧。在咱天津静海,有一户在朝中四代为官的“励家”,即励杜讷、励廷仪、励宗万、励守谦。其中励宗万拿一个土豪“找乐儿”的故事,竟令不苟言笑的乾隆爷捧腹失态,传为美谈。

  静海有一姓胡的大财主,为富不仁,欺压乡邻,百姓们敢怒不敢言。但他也想附庸风雅,知同乡励宗万的祖父励杜讷在康熙二年因书法超群,被选进宫内编写《世祖实录》,康熙皇帝令其为故宫题写“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的匾额。大财主知道励宗万书法也相当了得,承德避暑山庄大殿中的“抱柱楹联”,就是乾隆爷撰、励宗万书,于是三番五次差人写信求励宗万为自己府上题写匾额。有一年,励宗万回静海祭祖,首先以书法济贫,为家中贫寒的乡亲写书法,卖给古董商。最后因推辞不过,也随手给胡财主家题写了“竹苞”两个大字。这个财主家几代目不识丁,便请乡内教书先生解释这两个字。教书先生给他讲:这两个字摘自《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人们喜欢用“竹苞松茂”,来颂赞华屋落成。这个财主一听高兴坏了,马上做成巨大的金字牌匾,挂到自家府上,并四处吹嘘:“避暑山庄中的‘抱柱联’不过如此,我府上的匾额才是独一无二!”

  “励家”四代给康、雍、乾三帝讲学几十年,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路过静海都要下船。当他听说这里有励宗万题写的匾额,要亲自去看一下。随行的刘墉等臣跟在后面,众人来到励宗万题写“竹苞”的宅院,乾隆抬头一看,顾不得矜持威严,捂着肚子乐得直不起腰啦!刘墉聪明,看了一眼,忍住没笑,毕恭毕敬地向皇上深施一礼:“奴才敢请圣上明示所笑何为?”乾隆学着励宗万的天津口音:“这不找乐儿吗?”在场的众人经皇上这么一说,不少人已明白了几分,在一旁窃笑。乾隆接着说:“看起来这户财主,一定在当地引起民愤,此处的文化人明明知道励宗万写的是什么,也不向这家财主点破。大家看,励宗万将‘竹苞’二字写成草书,将两个字拆开来念,这不是‘个个草包’吗?”

  您看,天津人的“找乐儿”是不是充满学问?我们还常听外地人说“天津人讲究”。怎么个“讲究”呢?咱下期就来讲一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