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憾与精彩同在

 阿里山图书馆 2017-12-15
  吕绍嘉与克里斯汀·刘易斯(左)演绎理查·施特劳斯

12月9日晚,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迎来2017-18音乐季“胜友如乐”最令人瞩目的演出之一——包括《最后的四首歌》和《英雄生涯》在内的理查·施特劳斯作品专场音乐会。这是由指挥家吕绍嘉临时替代祖宾·梅塔指挥的两场音乐会的第二场。虽然,国家大剧院的补救方案足以令人欣慰,演出本身也称得上精彩,但遗憾仍不可避免。很多时候,关键人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他们不在场时体现得更加明确。2015年的《阿依达》和音乐会上,梅塔的看似无为而治的指挥风格多少令人感觉平静有余而激情不足,而当理查·施特劳斯的音乐奏响时,笔者意识到,梅塔指挥下的管弦乐色彩,并不容易得到。
    
这一点在作为音乐会开场曲的歌剧《随想曲》引子中尚不明显。这首乐曲是吕绍嘉对梅塔原定的两场音乐会曲目所做的惟一变动,由原来的《蒂尔的恶作剧》改为理查·施特劳斯最后一部歌剧的名为“引子”的序曲或前奏曲。这首室内乐编制的弦乐六重奏(谱台数: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各3,中提琴和大提琴各4)作为帷幕开启前的音乐是歌剧宝库中十分独特的笔法。国家大剧院客座首席、同时也是苏黎世爱乐乐团终身首席和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第一小提琴的王晓明与另外13位弦乐演奏家在理查·施特劳斯式“音符编织”中奏出的弦乐织体绵密而明澈,透出晚霞般的温暖色泽。之后的《最后四首歌》,担任独唱的是美国歌唱家克里斯汀·刘易斯,这位来自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女高音近年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主演过《阿依达》等歌剧,是相当有实力的歌唱家。如果仅仅就《最后四首歌》的演唱而言,她的中音区显得过于暗淡,有些时候声乐的旋律线条难以冲出管弦乐伴奏而被淹没。虽然,理查·施特劳斯在《最后四首歌》中几乎是将他一生钟爱的女高音作为与管弦乐水乳交融的一个声部运用,但在理想的演出中,独唱声部的线条还是应该如金线般贯穿始终,这一点,也是《最后四首歌》对于全世界任何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构成的艰巨挑战之一,第一首《春天》女高音在游移不定的调性上唱出的起音,就被认为是作曲家未考虑到女高音最佳音域的处理。在高音区,克里斯汀·刘易斯的嗓音有足够的力量、光彩和穿透力,她的音准尤其值得称赞。如果考虑到她在音乐会开始前由于身体不适而虚弱得几乎难以登台,那么她这一晚的表现令人由衷敬佩和感激。在第三首《入睡》中,当著名的小提琴独奏到来时,王晓明在他手中那把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上发出的歌唱,是真正的天籁之音,对于如笔者般不愿错过《最后四首歌》的每一次演出和每一版录音的热爱者,王晓明的独奏能够与世界上任何一个顶级乐团的首席分庭抗礼,尤其是在弓法的从容、歌唱线条的连贯和呼吸感的自然而言,以精彩绝伦来形容并不过分。

下半场的重头曲目《英雄生涯》也是如此。吕绍嘉对全曲的整体处理有着高度的清晰感和控制力,但理查·施特劳斯这首音诗的澎湃激情和落霞余晖般的瑰丽色彩,在笔者看来,如果在梅塔大师指挥棒下,或许会有更丰富的呈现。这首作品中表现“英雄的爱侣”的小提琴独奏,作为公认的在乐队音乐中技术和表现难度最高、长度也达到极致的独奏段落,王晓明的演奏再次显示了这位杰出小提琴家的非凡造诣。临近曲终那个让所有乐团首席胆寒的高音,王晓明做到了真正的一步到位,未加任何调整,坚实地保持在那个熠熠生辉的长音上,余音袅袅。

                      文 | 王纪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