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百麦阁主 2017-12-15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东湖山水)

说老实话,绍兴东湖的山水和建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因拍的片子较多,博文将其强行分成“山水”和“建筑”两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这么着吧!

下面几幅片子,黑白的,借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人的作品;彩色的,是思泉拍的。对照一下,蛮有意思的。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

绍兴城多孤丘石山。缘于千百年来城市的发展推动了石山的开采,遗留下来的石宕,不乏洞壑深潭之类的奇景。后人以此为园,成就了越中名胜——石宕园林。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

绍兴石宕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山水审美与理景艺术闻名遐迩,而东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

   思泉这样的外行人的眼光看,东湖是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的巧妙结合,成为著名园林。东湖不宽,有些地方甚至不及运河的宽度,但它的奇石、奇洞所构成的奇景,却被旅游界公认为罕见的“湖中之奇”。

东湖的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称箬篑山。汉代起,箬篑山就成了绍兴的一处采石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搬走了半座青山,留下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取石者还深入地下20多米(多雨的江南不知如何做到?),深的地方甚至达四五十米处。天长日久,形成了长约200米,宽十几到几十米的水塘。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

    清末(1896),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18461912年)以其独特的眼光看中了这半壁残山剩水筑堤,砌墙,种树,构思巧妙地营建了各类楼台亭榭和桥梁,恰到好处地垒叠假山等建筑小品,并在摩崖和各种建筑上镌众多的石刻、楹联,……将这一常人不屑一顾的废石宕建成美轮美奂的园林艺术精品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

在绍兴旅游,随处可见的乌篷船,是江南水乡最独特的交通工具之一,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手脚并划的小船。

2014年秋天游览东湖时正值举办“绍兴乌蓬船风情节”。

乌篷船可坐可卧,在东湖水墨意境的景色中别有风味。

啰嗦了这么多,还是看片子吧!集中呈上,偶作解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

此峰自蓬岛飞来——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

海上仙山——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

龙池——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

喇叭洞。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

上大下小,形似喇叭,且洞壁可回音,洞中说话,远隔好几十米仍可听见。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
    桃仙洞。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

两侧有对联:“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

两方摩崖石刻,“奇峰”、“芦花落雁”——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绍兴游(四十四,东湖——山水)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