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珠心算教学与训练

 我是大美人琳琳 2017-12-15

  实践证明,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是一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不但培养儿童超常的计算技能,而且能进一步发展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珠心算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珠心算本身的形成规律,合理安排教学与训练时间,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是提高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关键。

  一、确定科学的教学与训练途径

  教学与训练的途径决定着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模式。在教学与训练中只有客观地遵循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对象、培养目标及珠心算本身的特点,确定科学、高效的教学与训练途径,才能实现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最优化。

  珠心算是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心智技能。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可分五个阶段:一、活动的定向阶段,即先要知道什么和怎样做;二、物质或物质化阶段;即借助实物或模型、图样等进行手的操作;三、有声言语阶段,却离开实物用出声言语完成活动,这是智力活动的开始;四、无声的 “外部”言语阶段,即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进行与外部言语相似的默语活动;五、内部言语阶段,即凭借简化了的内部言语、不需要有多少意识参与就能自动化地进行智力活动。加里培林这一“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为珠心算技能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确定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途径指明了方向。

  珠心算教学与训练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课外兴趣小组提高型;二是课堂教学班普及型。后者又可分为课外与课内两种。

  以兴趣小组形式进行的提高型,由于参加的儿童一般从一个或几个年龄相当的班中挑选出来的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儿童,所以教师要采取熟练珠算,逐步过渡到珠心算的思路进行教学。从加强珠算的基本功(即记数、拨珠、写数等)和珠算加减法训练着手,待加减算能算10笔两、三位数时,再引入珠心算。这样基本功扎实,进度快,有利于培养心算尖子,参与竞技。

  对于全班进行的普及型,特别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好走珠算与珠心算基本同步的路子,即从认识数开始逐步渗透珠心算的思想。在认识数时,对所教的数通过实际拨珠、模拟译珠(想珠)、描盘式图、做盘式卡等,建立起脑中正确、清晰的算珠映像。同时将基本加减算按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