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事业部总裁傅忠强:金融科技颠覆汽车金融

 long16 2017-12-16

J.D.Power(君迪)与平安银行日前联合发布《拥抱科技创见未来——中国汽车金融行业金融科技应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智能风控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在重塑消费者的购车体验,推动汽车零售业态转型升级。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事业部总裁傅忠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科技给平安银行汽车金融核心竞争力带来的提升是革命性、颠覆性的。

《白皮书》指出,2016年中国汽车零售额高达40372亿元,截至目前汽车金融渗透率已达到35%左右。傅忠强表示,我国汽车零售的客户体验还存在巨大改进空间,汽车金融渗透率的提高需要各方合力。

专访|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事业部总裁傅忠强:金融科技颠覆汽车金融

渗透率提高有赖各方

我国汽车渗透率约在30%-35%,车型和区域会影响数据变化。欧美发达国家的渗透率可以达到80%以上,所以我国的空间非常大。如果只看二手车,美国二手车的销量是新车的3倍,而我国二手车销量只是新车的1/3多,简单比较,我国二手车就还有七八倍的增长空间,这也是渗透率的提升空间。

傅忠强表示,我国汽车渗透率较低,有消费习惯的原因,也有环境、政策的原因。从消费习惯来讲,“60后”可能很看重拥有自己的车,现在“90后”、“95后”等年轻人对汽车所有权没那么看重,可能只要能拿来用就行了,消费习惯的改变会影响汽车金融传统以抵押贷款为主的模式;融资租赁业务在国外市场比较成熟,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肯定会加快发展。

在政策方面,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和《汽车贷款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表明了国家鼓励汽车金融行业的导向,对行业主体是利好,此前的政策已经多年没有变化。相比之下,二手车相关政策的规范、理顺有更大的余地,如果在税收等方面能受到政策扶持,可能会打开几何级的增长空间。

傅忠强认为,汽车金融服务的核心还是客户体验问题。现在的客户体验比以前好多了,但跟美国相比还是有差距。美国人买车,不管是租赁方式还是贷款方式,可能在家里用电脑就能全搞定。当然,这有赖于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2005年、2006年很多汽车金融服务提供商退出市场,也与信用体系有关,那时候没有“白户”、“黑户”;现在有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还有其他征信公司,这是很好的基础。所以,不管是新车、二手车业务,还是后市场业务,金融服务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事实上,汽车整个生态链还有很多可以用金融串起来的场景,从学车开始,“学、购、用、养、换、修、改、装、游、玩”这十大场景怎么用金融服务前置支持?举个例子:如果渗透率是35%,那么还有65%的人用全款购车,银行可以想办法让这些全款购车的人把钱存过来,为他理财,给他贷款,同时新车贷款也享受到厂商的贴息。这样的意识对于渗透率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

专访|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事业部总裁傅忠强:金融科技颠覆汽车金融

有竞争,更要开放合作

平安银行可能是15年来中国唯一没有中断过汽车金融业务的银行,包括两行合并前的深发展。自两行合并以来,汽车金融业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到2017年预计放款约1200亿元。傅忠强表示,作为行业领先者,平安银行应该对行业有贡献,把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承担起来。《白皮书》只是一个开始。

傅忠强指出,近几年,金融科技给平安银行汽车金融核心竞争力带来的提升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是最关键的。贷款有几个环节是必须的——客户申请、审查、审批、面签、抵押、放款,这些环节对客户来说有很多痛点,整个流程至少要两周左右。如今,运用金融科技,从客户申请到放款,最快只要500秒。以前客户申请要很厚一沓材料;现在70%的客户只要一张身份证和一张驾照就能申请通过,而且是24小时自动审批。以前客户必须到银行面签,还要在银行的上班时间,还要排队,万一有材料没有带,还要回去拿;现在在4S店就可以远程智能面签,而且可以做到“零等待”。

“平安银行汽车金融必须要抓住两大利器,一个是科技,另一个是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优势。很多企业可以做到‘秒拒’,但做到‘秒批’是很难的。‘秒批’的背后有我们200万客户的大数据。平安集团的资源、数据,在合规的前提下,也能够为我们所用,如平安信用卡700万车主卡的数据、平安产险近3500万个人客户的车险服务数据,也能为我们所用。在营销端,平安有130万寿险代理人,这些‘地面部队’也会帮我们推销产品。在催收清收端,我们提出的‘SAT’概念中的‘T’就是‘远程’,由平安金融服务公司进行电话催收,如果超过1个月还没有结果,他们委外的公司就会出发清收。”傅忠强表示。

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业务是非常标准的B2B2C模式,在新车领域B就是4S店,在二手车领域B就是二手车经营户,这个B非常重要,目前市场上任何一家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都不能绕过B、直接做B2C,因为车源、场景都在4S店。现在主要汽车品牌都有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虽然得天独厚,但同时也单一。银行的风控能力更强,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成本更高一些。

“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肯定有竞争,同时也有合作:银行有自己的客户,也会向车企‘输送’客户;除了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以外,汽车品牌也会引进银行,相互展开服务方面的良性竞争。”傅忠强表示。核心竞争力在体制,更在文化傅忠强表示,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发展得比较快、比较好,除了有行业向好、集团综合金融优势的原因之外,事业部制也很关键。“我们可能是目前银行业中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汽车金融事业部,总分支人财物一条线到底,前中后台分开,总部集中化管理。其他也有银行想做这样的事业部制,但是如果业务已经归分行了,再要剥离出来成为汽车金融一条线上的会很难。”

“我们的发展也借了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东风。过去,汽车金融事业部自己的科技人员数量为零,必须依靠总行的科技力量,但总行业务条线很多。从2016年11月总行新领导班子就任开始至今,已有150个科技人员到位汽车金融事业部。归根到底,核心竞争力还是企业文化。平安的文化确实凝聚人心、士气、战斗力。汽车金融事业部比较好地传承了平安的文化,这跟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主要负责人都是平安老员工也有关系。”傅忠强如是说。


延伸阅读:

金融科技重构汽车消费模式


《拥抱科技创见未来——中国汽车金融行业金融科技应用白皮书》预计,未来10-15年,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市场消费模式将呈现出全新局面,逐步实现全线上便捷购车、汽车金融智能化、汽车消费定制化、车内消费无感融入等消费新模式,加速人车互联时代的到来。

《白皮书》指出,2016年,中国汽车零售额高达40372亿元。截至目前,汽车金融渗透率已达到35%左右。但与其他零售行业相比,汽车零售的客户体验还较为传统,存在巨大的改进空间。近5年来,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事业部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由百亿元级跨入千亿元级,业务增速远高于乘用车销量增速,市场份额连续多年领跑同业。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事业部总裁傅忠强表示,千亿元起步,打造汽车金融“航母”,是平安汽融的发展愿景。平安汽融计划在未来3年内成为集团“行生态”的主要入口和盈利来源;并争取在未来5年内打造国内最专业的“行生态”金融服务平台,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金融服务供应商。

现有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创新性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消费者的选车、购车和用车体验。《白皮书》显示,大数据风控和系统自动决策引擎的使用,大大加快了贷款审批速度,消费者1秒就能知晓审批结果,秒批率4年内从5%提高到70%,同时两年内就将贷款申请到放款提车的时效从8.79天缩短至最快500秒,消费者尽享即刻提车的乐趣;速度的提升并未导致质量的降低,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不良率为0.6%,并且大范围扩大了汽车金融的覆盖人群。

J.D.Power中国区金融及服务行业事业部总经理薛珉表示:“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已经告别了高速增长的时代,开始迈入平缓增长的下半场,围绕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消费业态将不断变化,汽车金融也因此面临着一系列的创新和变革需求。金融领域的创新、资源协调,客户体验的完善,跨界竞争的应对等,都有赖于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傅忠强进一步指出:“金融科技将驱动汽车消费模式和汽车消费业态的变革,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消费者将面临一段时间内新旧业态共存的局面。我们坚信,随着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观念改变、新型参与者的加入和金融科技的进步,汽车消费将彻底转型为由消费者主导消费全流程。”

根据《白皮书》,汽车领域的智能化、共享化、电气化和网联化已是大势所趋,金融科技的参与,将重构汽车消费模式和业态,加速人车互联时代的到来。金融科技对汽车消费模式的重构将呈现以下趋势:首先,通过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电子商务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线上购车,消费者在家即可订车、申请贷款并享受送车上门服务。而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完善,智能风控、智能营销和智能客服能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提供给消费者最佳的销售和售后体验。

未来,随着新能源车的逐渐普及,消费者将从整车购买的单一模式转向模块化购买,从而引发汽车消费的模块化和定制化革命。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使车内空间将成为消费者另一个消费场景,金融科技的进步将实现车内消费的无感融入,使消费过程便捷流畅。共享出行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将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消费者的拥车模式,金融消费可能呈现出由C端向B端的转移趋势。 (周轩千)

记者 周轩千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