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句典

 老河鱼的记忆 2017-12-16

善为篇[1]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出自宋代苏洵《心术》。支:支撑、抵御。制:克制。意思是:忍耐一下可以抵得住种种急躁和鲁莽,沉着冷静可以克制种种冲动。本句原指战争中该忍就忍,该静就静,不能凭一夫之勇来行事,后常用来说明遇事要冷静沉着。

【宽小过,总大纲】出自《后汉书·班超列传》。意思是:要抓住大事,宽恕小的过失。

【建大业者,不拘小节】出自《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意思是:创造宏伟事业的人不拘泥小节。

【百言百当,不如择趋而审行也】出自《淮南子·人间》。意思是:就是百句话都说对了,也不如选择一句可行的加以审慎地去实践。

【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出自《三国志·魏书·陈泰传》。意思是:壮士的手被毒蛇咬伤之后,就立即砍断手腕,免得毒性蔓延到全身。

【明者,销祸于未萌】出自《资治通鉴·汉纪》。意思是: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萌:萌芽。

【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终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后妃传》。意思是:假如没有一个好的开始的话,就不会有好的结局。苟:假如。

【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出自《国语·晋语一》。意思是:堵塞流水不从发源的地方堵,水必定还要流出来。比喻处理问题必须从根本抓起。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不做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不寻求不可能得到的东西。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意思是: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知道事情的始终,不必亲眼去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必亲自去做就能让事情成功。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意思是: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

【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出自《战国策·秦策三》。意思是:圣人不能制造时势,但时机一旦来临就绝不会失掉它。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出自《墨子·非攻中》。意思是:君子不以水为镜子,而以人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以水为镜能看到自己的面容,而以人为镜,便会知道吉和凶。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海崖文学短句出自《庄子·养生主》。意思是: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薄得几乎没有厚度。用薄的没有厚度的刀刃在牛的骨节空隙下刀,那就会很宽绰,运转刀刃就有余地了。恢恢:阔绰。

【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出自《管子·霸言》。意思是:看一个国家要看它的君主如何,看一支军队要看它的主将如何。

【苟不求助,何能举】出自《荀子·大略》。意思是:不求贤人帮助,怎么能办好事情呢?

【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三思:指经过多次考虑。意思是:做事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去行动。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尺蠖将自己的身躯尽量地弯曲,是为了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生命。屈:弯曲;信:音“申”,意“伸”。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意思是:生养了万物,但不据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出自《荀子·解蔽》。曲:局部,偏见。暗:糊涂,不明白。大理:全面的正确的道理。意思是:人的通病往往都是被局部的现象所蒙蔽,而看不清全面的正确的道理。警戒人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要拘泥于片面的成见。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出自《墨子·修身》。意思是:读书人虽然有书本知识,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行动。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出自汉代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亲厚者:自己的人,亲近的人。见仇者:敌对的人。意思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亲近的人感到心痛,而让与自己敌对的人感到痛快。成语“亲痛仇快”、“亲者痛,仇者快”即来源于此。

【深则厉,浅则揭】出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意思是:渡口水深,索性连着衣服涉水,水浅时便撩起衣服蹦过去。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厉:连衣涉水;揭:撩起衣服。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出自《诗经·豳风-伐柯》。意思是:砍树枝做斧柄,手里的斧柄的尺度就是伐取的标准。柯:斧柄。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做事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只顾眼前的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只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成语“欲速则不达”即由此而来。

【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坐,要坐得端正;站,要站得恭敬。在遵从礼制的时候要因时因地来行权宜之变,出使别国要顺应当地的风俗。

治学篇[2]

【才多俗美,更数十年犹得收其实用者,其教使之然也】出自明代张岳《草堂学则》。更:经历。意思是:人才之众多,风俗之淳美,再经历十年仍能受益,这都是教育带来的结果。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规:圆规。矩:曲尺。意思是:不使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用来比喻行事如果没有准则,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

【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出自李汝珍《镜花缘》。意思是:在学问上不分年龄大小,学问大的受到尊重。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出自顾炎武《日知录》。意思是:一个人在学习上不可以自卑,也不可以妄自尊大。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出自朱熹《训学斋规》。意思是:读书……必须逐字逐句声声洪亮,不能马虎。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出自《抱朴子·勖学》。意思是:不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好比想捕鱼而没有网,心情虽然迫切,但没有收获。

【君子不羞学,不羞问】出自《说苑·谈丛》。意思是:君子不羞于学习,不羞于询问。

【倾则不精】出自《荀子·解蔽》。意思是:心有偏向,办事就不能专诚。精:精心,专一。

【常玉不豫,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意思是:平常的玉不雕琢,就不会有好看的花纹;君子不学习,就不能成就他的德行。豫:雕刻。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毂率】出自《孟子·尽心上》。大匠:高明的工匠。毂率:标准。意思是: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拙笨的工人不会使用就改废绳墨,羿不会因为拙劣的射手就改变其拉弓射箭的准则。说明教育应有一定的法则,不能因为学生的问题就轻易改变。

【教不立,学不传,人材不期坏而自坏】出自宋代杨时《二程粹言·论学篇》。意思是:如果不兴办教育,如果没有老师传授学问,那么,本来可以不废弃的人才也自然会废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