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标题:为什么穿大衣的男人看起来很有钱?|基本款 曾有位观众老爷问我: 「读书的时候穷,只能穿300块的优衣库羽绒马甲。毕业后赚钱了,重新做人,花8999买了件始祖鸟。」 「可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我的羽绒服这么贵,姑娘还是说我土?」 这位老爷让我想起了初中数学老师的一句话:你很努力,但没用...... 因为他换来换去,还是羽绒服。 相比之下,同样的价位,大衣就要比羽绒服高级得多。 在北京有句俗话:「狂不狂,看米黄」。米黄就是大衣,男人冬天穿大衣,才是身份的象征,狠角色的代表。 杜少今天就给各位老爷讲讲,什么是大衣: 「Overcoat - 大衣」,19世纪中期传入我国。大衣款式较长,及膝或延至膝盖以下。布料厚重,多为厚毛呢,适合现在深冬。 和满大街的羽绒服比起来,大衣才是最正统的冬季绅装外套。 大衣从发明至今,款式间的差别已日渐趋于模糊,但还是可分为最为经典的3大类。 老爷们只需看懂这3类,就能双手在空中划个半圈,将大衣披在身上潇洒的出门: 「Chesterfield Coat - 切斯特菲尔德大衣」是最早最正统的大衣,现有其他大衣的款式基本上都由它演化而来。 你人生中的第一件大衣,必须是切斯特菲尔德大衣。 Chesterfield Coat最初的设计源于礼服,19世纪30年代,那时的英国绅士衣着干练考究,无论在室内或者室外都要常礼服加身。 但伦敦的冬天阴冷潮湿,让英国绅士感到苦恼:要在室内穿着得体,在室外就要受冻。 于是第六代切斯特菲尔德伯爵就以当时的礼服为原型,设计出穿在礼服或正装外的Chesterfield Coat: Chesterfield Coat的外形很好认,在绅装文化中,所有的男式外套基本都万变不离其宗,老爷们可以将Chesterfield Coat理解为加长加厚版的西服外套: 但倘若你想穿上最正宗的Chesterfield Coat,还是6个小细节需要注意:
作为大衣的开山鼻祖,Chesterfield Coat面料要厚重,以大气的黑灰深色为主。最正统的Chesterfield Coat是羊绒面料,羊绒的含量决定保暖性。如果是成分不含羊绒的毛呢面料克重应在600克-900克。 在长度上,Chesterfield Coat分为长款和短款。 长款Chesterfield Coat一般长至膝下5cm处。 短款Chesterfield Coat则以膝上5-8cm处为佳:
Chesterfield Coat设计源于礼服,虽然在礼服的基础上取消了腰部的接缝缩短长度,但仍然有着明显的收腰轮廓。 这样即使里面衣服的层次再多,在利落的收腰下也不会有臃肿的感觉。
绅装文化中,男式上衣的衣领有很大的讲究,不同的外套对领型的要求也不同。 一件标准的Chesterfield Coat应该是精致的平驳领: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贵族阶级将黑色天鹅绒元素用在Chesterfield Coat大衣中,为在法国被处决的贵族亲属表示哀悼的标志,这种丝绒的翻领逐渐演变成了贵族穿着Chesterfield Coat的习惯。 尽管现在丝绒翻领已经不再流行,但倘若你看见一个男人的Chesterfield Coat镶着蓝黑色的丝绒翻领,那他一定是位非常有品位的绅士。
与其他Old School的绅装上衣一样,Chesterfield Coat在右侧口袋上方也设有票袋。 这个最早用于装歌剧票的设计一直沿用至今,已成为男性对生活品质讲究的象征,而有兜盖的设计也更为正式。
虽然Chesterfield Coat演变到现在,单排扣双排扣都有。但最正统的Chesterfield Coat一定是单排三粒扣。 单排三粒扣的款式更适合Chesterfield Coat的贴合剪裁和利落线条。 在穿着上,老爷们记住一点:Chesterfield Coat里必须配绅装。 Chesterfield Coat作为最正式的大衣,诞生之初就是为了穿在西装或者礼服外,更适合搭配只属于男人的衣服:绅装。所以千万不要让人看到你脱下Chesterfield Coat里面却是一件运动T恤的惨状。 作为「大衣鼻祖」的Chesterfield Coat是每个男人的必备款,但略显低调的外形有时并不能满足男人在冬季释放荷尔蒙的所有需求。 接下来杜少给老爷们介绍你衣橱里必备的第二件大衣: Polo Coat是男人有腔调的大衣。 与低调的Chesterfield Coat不同,Polo Coat的外形霸气外露。 高级的土黄色驼绒面料再加上双排扣大翻领,但凡在分泌雄性激素的男人都会忍不住披上它。 Polo Coat源自英国贵族运动- 马球。它最初用于英国马球球员等待上场或中场休息时,穿以保暖的大衣。因此它被称为「Polo Poat」或「Wait Coat」。 著名马球「Tommy Hitchcock -手汤米・希区柯克」在梅道布鲁克跑马场穿了它,在当时的贵族圈引起了小风潮。 在美国上学的弟弟十分喜欢也订做了一件,并穿到了耶鲁校园。 很快这阵旋风席卷美国高校界。 1929年11月,在耶鲁大学的橄榄球比赛中,观众席上几乎全是穿Polo Coat,马球驼毛外套已成为Ivy Style - 常青藤校园风的标志。 同样,在多年演变中Polo Coat的外形定义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但以下3点还是一款经典Polo Coat的必备:
最初的Polo Coat是以驼绒制成的。纯驼绒在袖口和领子上磨损的很快,所以会将织物与50%的原始羊毛或者涤纶混合在一起,做成更为耐磨的驼绒毛呢面料。 在颜色上Polo Coat一直以经典大气的驼色为主。这种驼色能很好平衡老爷们日常所穿的棕色,蓝色,灰色服装。
和Chesterfield Coat小平驳领不同,Polo Coat习惯以宽大的戗驳领装饰自己。 在扣型上最原始的Polo Coat无扣,只配有一条腰带,但在成为男士必备大衣后,逐渐演变成以双排扣为主。
Polo Coat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下摆上硕大的贴兜。 与Chesterfield Coat不同,Chesterfield Coat的兜是挖兜,Polo Coat是贴兜,使大衣看起来多了点休闲的味道,适合更多场合。 Polo Coat的穿着也相对随意,搭配正装休闲均可。 虽然不像Chesterfield Coat那样正式,既可搭配西装又可搭配休闲。但也不能过分,如果里面直接穿的是adidas连帽卫衣,梭织夹克,甚至冲锋衣都可以脱下来一并烧毁。 休闲款式的牛仔套装和休闲宽松的羊毛衫都是老爷们的好选择。 Chesterfield Coat属于大衣鼻祖,很多不懂大衣的人随便买一件就是Chesterfield Coat的版型。 但Polo Coat则不同,如果你有一件标准的Polo Coat,那你可以毫无压力的称自己为一名「男装爱好者」。 接下来杜少要给各位介绍第三件大衣,也是最为休闲的大衣: Duffle Coat是三种大衣中最为休闲的大衣款式,也是英伦学院风代表。 「Duffle Coat -牛角扣大衣」与前两款在外观上有显著的不同:宽松的直筒型,加上标志性的牛角扣让Duffle Coat非常易于辨认。 最初Duffle Coat是用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Duffel」镇出产的粗呢面料制作,18世纪末英国裁缝约翰・帕特里将这种面料和牛角扣大衣的设计引入英国,误拼为「Duffle」,就沿用了这个名字。 后来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为了让部队官兵更容易辨认,曾多次穿着牛角扣大衣。所以Duffle Coat也称为「蒙哥马利」大衣。 演变至今,Duffle Coat已经不再是渔民和士兵的「工装」,成为了英伦校园风的代表。 同样,告诉老爷们一件标准的Duffle Coat应该具有的5点:
最正统的Duffle Coat是用一种约重963 -1050克/米的双面粗毛呢布料制成,这种羊毛呢布料带有一种特殊的斜纹结构,最初被英伦半岛渔民采用,防水又保暖。
Duffle Coat是大衣中少见有连帽的款式。大大的帽子不仅为了防风御寒,也让戴着军官帽的士兵同时也能带上大衣连帽。
这是Duffle Coat最重要的特征。 正统的Duffle Coat的牛角扣一定是木质或者真正的牛角制成,目的是让当时二战中的英国士兵在寒冷的环境下不需要摘下手套就可以将衣服解开。 粗犷的麻绳或皮绳将牛角扣固定的十分牢固,让Duffle Coat实用的同时,还有一种源自大自然的粗砺感觉。
Duffle Coat两侧与Polo Coat相同,配有大容量的贴兜。
作为英伦校园风的代表,苏格兰格纹的里衬是它身份的标志。 虽然Duffle Coat曾作为军装使用,但它温柔的外表也使它成为最难穿搭的大衣,因为穿错很容易显得自己像个妈宝,所以穿Duffle Coat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紧身款。 Duffle Coat的外形已经很复杂,再选择收腰的紧身款式就会显得不伦不类,像一个青春期正在长身体的初中生。 经典的宽松直筒款式才是穿出Duffle Coat随意感的精髓。 以上就是今天的大衣基本款,据我所知,拥有这3种大衣的男人,绝不会穿羽绒服。 其实男人最大的问题在于懒。 只要能躲在自己的舒适区内,穿得再丑也无所谓。 但其实旁人一眼就能看穿:你那件一整个冬天都脱不下的黑色羽绒服,里面藏着的是满地垃圾的卧室和毫无激情的生活。 别让衣服出卖你的灵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