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奕斌,硕士学历,高级物流师。2008年任北京嘉和嘉事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现任嘉事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北京嘉和嘉事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嘉事京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兼董事长,负责集团内全国物流布局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现为北京医药行业协会药品流通领域技术专家顾问、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硕士生导师、中国医药供应链联盟理事会联盟专家委员会医药管理领域专家委员、北京市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检查评审专家。 区域性物流企业,往往需要去猜。因为大企业都是有政策影响力的,可以参与标准的制定。区域性物流企业在这方面影响力比较低,标准出来以后大企业已经想到了如何应对,区域性物流企业还不知道。 社会化物流的运营能力、执行能力对区域性物流企业来说压力也非常大。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埋头苦干,也不能闭门去想,只能猜,猜出来了就能在这个残酷的竞争环境中找到一个出路,这也是生存的机会,发展的机会。 2016年我对于医药物流做了几点猜测。 监管层。国家现有很多政策都明确提出了多仓协同,为区域概念打开了一个缺口。将来我认为是整体的监管,现在随着两票制的推行,山东、上海都有对应的信息化平台去完善追溯能力跟监管能力。做第三方,大概三四十个客户,被日常追踪检查的频率是非常高的,每次都能感受到监管主体跟监管重点的区分。现在查物流的时候可能会延伸到委托方,提高相关联的监管重点,对关联方、委托方来说会重点监管票、账、钱,对物流来说是监管质量工作。 供给侧。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大型企业都在启动区域型配送中心物流整合的工作。多仓管理和逆向物流规避。多仓管理在政策上得到了支持,但多仓管理会对库存的分布提出很多挑战,所以将来逆向物流是否是有效的物流运输体系也是将来的重点。质量安全信息,包括流程的标准化建设。过去发标书是这么说的,我们有一个这样的项目,你跟我写方案。现在接到标书不是这样了,我们有个项目,里面的流程是什么样的?监管重点是什么样的?你按照他的SOP,转化为你的SOP,从供给侧来说,很强势地进行了统一。 需求侧。货权动态转移、院内物流,很多案例都在实现。供给需求现在由于大家都达到了自己的能力,对于医院来说又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供配体系并没有建设的非常好。及时保障能力是基本的要求。医院两周的库存就是两周的保障。现在药库项目跟医院一天好几配,能做到一周的保障,碎片化压力非常大。 分工进一步专业化。现在很多大型商业集团都把物流独立出来,进行垂直纵向的管理。一年来一直希望形成一个网络同盟,但都疲于应对各地的两票制和各地的建设。虽然做了一些类似的工作,但是发展非常滞后,基本上没有。 干线及支线运输班车化及循环运营。上游生产企业对下游企业的质量标准要求不太一样,包括商务订单的节奏没有统筹划一,生产企业很多开账、关账的日期都不一样,导致了高峰跟低谷重合度也比较低。 第四方物流的产生。我个人认为第四方物流是独立于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组织行为。现在国药和一些咨询公司都在尝试做这些工作。 2017年医药物流名词很多。 平台物流、供应链整合、云仓、人工智能、区块链、SPD、货到人拣选系统,还有监管层面大力推的技术监管。供应链金融很火,是现在解决两票制时候大家必须要提的一件事情。主体商来说,万达、恒大、阿里进入了互联网医院,顺丰京东联合几大体系去做第三方医药物流的解决方案。京东在北京也收购了对应的医药经营公司来完成自己的主体建设。富士康也宣布进入医药圈。我们在网上很容易看到国药生态系统的建设,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物联网、冷链班车、4PL、集采供应链金融,华润也在建立自己的班车,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器械三方物流叫了很多年,但真没成气候,没成气候的原因基本上还是这几条,监管困难、人才缺乏、学科太多、解决问题难度太大、医院过于强势导致计划性比较差…… 2017年我们医药圈子里面都有哪些变化? 多技术的使用,这是技术层面。从功能层面,包括金融功能和医院服务的其他功能,包括许多售后服务的功能,都想在功能层面有所改变。还有主体层面,我们刚才看到了富士康、阿里、京东,这是主体层面产生了许多的变化,多个主体参与到行业里面来。服务的宽度和深度都在加大,深入到医院的药房,甚至到了医院的诊室、科室里边去做相关的服务性功能,服务模式的创新也越来越多。仓干配一体化,仓干配技术支持,就是一个总体的工具。还有技术的服务模式,VMI等等,都是服务模式上的变化。2017年药品跟器械还是成为两极分化。 未来医药物流格局猜想。 药品物流领先发展,器械物流专业化分工发展。想做大而全的器械物流难度非常大,这种专业会按学科和领域分。做大分销的器械物流还是做院内的物流?是做骨科还是IVD的?一定会进行专业性的区分。 院内物流和售后市场竞争加速。其实很多物流的事情没法解决,但是通过售后的方式就可以解决了。我认为院内物流售后竞争加速会非常剧烈。现在有很多独立的、经营公司以外的公司已经非常快速的渗透到院内物流领域来。社会物流企业扩大服务内涵,过去说医药物流是许可范围的,基本上没延伸服务,外延出去就是一些委托性的服务。但是自从许可取消、两票制的发展、GSP的取消后,监管主体的改变导致社会物流服务内涵也会产生变化。 临床药品血样物流会走向前台。这里面还会有些规范、监管没有完全做起来,但随着一次性评价工作的推进,这块业务会更规范。 技术层面就是智慧化。将来整个物流的发展,大数据、互联网 的应用,物流必然是智慧化的发展。 功能层面。第一一定是生态化的格局,是有自我造血跟生存能力的。第二是一体化,这个一体化简单说,仓干配的服务体系是比较完整的,要是做这些,必须是网络化跟平台化的一个建设,这是物流的一个格局。 从主体上我国会产生几个巨头形成垄断。京东搭建的是共享平台,用这个去生存。血样物流,包括器械的专业性分工,将来格局上面会占到一席之地。最后一个就是联盟化,顺丰也好,京东也好,要有一个纵向的联合,叫合纵。联盟化,区域公司有很好的仓储能力、配送能力、对院内物流的服务能力,应该会形成一个联盟,但这个联盟是由第四方物流做联盟,以此对抗前面两项的格局。 2016年我们有一个对策,叫练好内功要做墙头草,人家需要什么服务我们就练什么内功。今年大势不可为,要顺势而为,要加入到共享的生态圈。隐性化跟细分化领域的发展,要做大体系不太愿意做的一些地方,来去攻坚这部分的业务。 最后一项是我一直想做的,积极推进紧密性联盟化,我个人认为区域性公司,一定会跟我有同样的风险意识跟危机意识,应该会有一个机会去推进这样一个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