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研发最新软体机器人不仅能抓取,还能实现"人造肌肉和心脏"

 RoboSpeak 2020-12-23

我们见过很多软体机器人,他们中有的可以披着科技的外衣,靠将一个完美的故事登上《Science Robotic》的封面。比如眼下这款

无意冒犯

也有的实实在在的科学家,怀揣民生大计,踏踏实实做着软体机器人。比如我们之前为大家介绍的文力老师和他的软体机器人。小编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款良心之作。那就是被一些媒体被誉为柔性金箍棒的美国哈佛大学BioDesign实验室研发的软体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外表看上去并不华丽,所做的动作也不会惊艳到很多人。但看到下面这两张图片之后,戳中了我的泪点。

如果身边有患病的老人

就更能体会这款机器人的价值了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富贵病也成为困扰很多人的慢性病,而这些病中,最让人接受不了的便是中风引起偏瘫。据哈佛的官方网站称,目前美国大约有四百万名慢性脑卒中幸存者患有偏瘫,而全球发达国家又有六百万人患有偏瘫。此外,还有数百万其他人患有类似的情况。手部运动能力的全部或部分丧失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哈佛的软体机器人就分布在这个手套的手指里,患者可以通过控制柔性金箍棒来重新获得抓取的能力。这对于患这种病的老年人,无疑是另一种重生。以下是关于研究团队与偏瘫患者的一段采访。

除去偏瘫便是能够保持心脏跳动的柔软的机器人泵,目前,人工血泵是由坚硬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它会侵入心脏,血液必须流经泵体,容易引发感染。它可轻轻挤压心脏,帮助它保持泵血,对心脏无侵入。它适用于心衰竭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让他们终身手术后不用服药。

能够做到这些,其关键因素在于,这款机器人能够被信号驾驭,不是简单的伸缩,而是在信号的控制下,完成若干种变化。

第一类变化:伸缩

第二类变化:弯曲

第三类变化:扭曲

以上三个维度的变化还可以同时进行

而最关键的在这些看似无意的变化中其精度也是可圈可点的。图中红箭头是目标方向,一旦指定,它就一直朝着那个方向。

图中的虚线图案代表预订指令,实线是机器人按照指定路线走出来的路线,跟指定的路线几乎吻合。

这种可收缩的躯体和灵活的运动方式也能巧妙地避开障碍物,立即返回原来的轨道~

第二次遇到障碍物,干脆将障碍物推开,依然按照原定路线前进。

这款机器人的优秀表现,也让人们不禁为它的未来有了更完美的畅想。比如人造肌肉。当这款软体机器人变得更细小,更有劲,且刚柔并济时,它就会越来越像我们的肌肉了。

而刚柔并济的典型代表,还有达芬奇的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能够垄断手术机器人市场绝非偶然,这虽然是刚性结构但相当柔软的机械臂,真的比人手还灵活。难怪它可以轻松将葡萄皮隔开并完美缝合。

而如果技术可以,我们让柔性软体金箍棒来做这个手术,它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还会大幅降低。当创伤直径小于2毫米时,很多手术当天就可以出院了。

所以,这种软体机器人也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今天的很多大手术在未来变为小手术,或者微手术。

真正好的机器人就应该这样,不遗余力的造福于人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