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绘画原只为谋生,却创造了中国画坛的奇迹!

 湖心书馆 2017-12-16

有些人看似温文尔雅、高冷,其实心里藏着一团火,对什么都不抗拒,都愿意尝试。任伯年就是这样一个人。任颐(1840-1896)名颐,字伯年,清末画家。儿时随父学画,十四岁到上海,在扇庄当学徒,后以卖画为生。所画题材,极为广泛,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无不精妙。他的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

任伯年生活在一个民间艺人家庭,父亲是民间画像师,大伯二伯都是名声显赫的画家,特别是他父亲,觉得生存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家财万惯不如一技在手,所以一直悉心指导任伯年画画。伯年也乐意学,表现出极好的绘画天赋,据传,他十来岁时一次家中来客,坐了片刻就告辞了,父亲回来问是谁,伯年答不上姓名,便拿起纸来,把来访者画出,父亲看了,便知是谁了。

1861年,太平军攻入浙江,与此同时,左宗棠率湘军反扑,却滥杀无辜百姓,任伯年的父亲就在此时遇害身亡,愤怒的任伯年毅然投奔太平军,也是想做就做的个性,一双画画的手,竟举起了太平军队的军旗,成为一名“执掌军旗的旗手”,结果可想而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他不得不移居宁波,隐蔽下来,开始卖画为生,后来前往上海,为了开拓书画市场,他就开始学画双钩,人物画就学陈老莲,思路快,构图巧。

伯年有位好友刘德斋,擅长夕阳素描,伯年也经常向他讨教,因此学会西方素描与速写,他还随身带一本折子,速写各阶层人物、飞禽走兽,有一次在农村看到两牛头斗角,身边无纸,就画在长衫上,后题一绝,“丹青来自万物中,指甲可以当笔用,若问此画如何成,看余袍上指刻痕。”如此乐于尝试,又聪明敏感,很快成为无所不能、无不精妙的全能画家,不到十年时间就声名大噪,在他的引领下,带动了不少画家,开创了有上海地区特色的“海上画派”。

任伯年成名之后,订单变得极多,加上有个精明严苛的太太,有时他停笔,一面剃头,一面吃饭,他太太就抱怨,嫌他荒废画业,损失了润笔,这期间,吴昌硕结识了任伯年,看到任的画技,佩服得五体投地,想拜师学艺,一天,吴昌硕画了幅荷花上门请教,任伯年提笔,替他渲染,正在大笔淋漓之际,任太太突然一把笤帚扫将出来,赶着吴昌硕叫:“走,走,走。我们的画画时间,被你耽搁了。”

任伯年每天手不停挥,连吃饭、剃头、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也没时间理发,所以每次理发都隆重其事,准备工作就大张旗鼓,煮一大锅开水,磨刀霍霍,理发过程很长,“顾每剃必历数小时之久”,理发难度也大,因为长时间不理发,头发虬结缠绕,鉴于此,任伯年给理发师的报酬也不低,有一位常年受雇的理发师说,每次理发时,“有青色、黄色、红色和白色的颜料,从他的头发里面一簇一簇地落下来。”

大家猜测,任大画家习惯一边抓着头发,一边苦思,所以手指上的颜料滞留在头发里,有人跟理发师开玩笑:“你为任先生理了好几年发,挺赚的嘛,光是收集的颜料都够你开一家颜料铺了。”听到的人都笑倒了,也正因任伯年高频度的画画,他的画技越发熟练,练就他出笔很快,几十个扇面,顷刻一挥而就的功力。

如果说任伯年是平民画家,真是在适合不过了,为了谋生而画画、而去不断尝试各种画法,甚至为了赚多一些,不停笔地画,但他仿佛并不抗拒,而是满怀热情,他的成就,也在这不知不觉间累积起来,他擅长人物、花鸟、山水,又兼诗、书、画、印,上承传统,旁采新知,锐意革新,独具个性,又将传统文人画向现代形态作了转变,19世纪末,中国画历经数变,向世俗和大众的方向演化,这时,任伯年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画坛的奇迹,徐悲鸿称其为“仇十洲后中国画家的第一人”。

来源:美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