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九地篇》解说(11·7)

 独坐天明 2017-12-16

11·7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通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塗;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解说】

    1、这一章,要划为三章也可以的:到“死地也”为止,可作一章,是提出六种地区的略说,亦即给出它们的定义;“是故”领起的讲“吾将”怎样做的九句,自然更可作为一章;末几句是概括地指出“吾将”那样做的“兵之情”根据,专作一章也有道理。但这三部分紧密相关,又总共才一百七十余字,我就把它们当做同一章的三个“段落”来处理了。

    2、第一段头句只是重复本篇第三章头一句的意思,但说话的用意不同了:那里是要用这意思启发听话人产生“所以要深入进去”的想法,故而说了“深则专”后,是继续大讲该如何使士卒们“专”;这里只是想全面地陈述部队在敌国境内会遇到哪些“地”,所以说完“深则专”,又用一句“浅则散”加以明确后,就转讲别的“地”了。——接下讲的六种“地”,“绝地”不好同其他五种“地”并列,因为它只是用来提示“我军”已在敌国境内,不该属于本篇讲的“九地”,本篇第一章也就没有提到这名称(“越境”即越过国境,进入敌国;“师”为动词,征伐义;“绝”是隔绝义,也有越过义,“绝地”显然非指所在地的地形特点;所以我怀疑这“绝地”乃动宾结构)。其余五“地”,在第一章也都下过定义,说法不尽相同,但意思差不多,比照地阅读,可加深领会。例如“衢地”,那里定义为“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这里说是“四达者”,就只是详略不同,可以互相发明。又如“围地”,那里说是“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这里说是“背固前隘者”,更可通过比较,知道“背固”是指背后面有险阻,即有迂回难行的山路,因而后退时要绕远,很不容易。这里说“死地”就是“无所往者”,这“无所往者”自然该用那里说的“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来解释。为什么不把九地都列出来说一遍,对争地、交地、圮地不予定义?对此我就只好回答说:你去问孙子本人吧!

    3、第二段的九个“吾将”句,“将”字是语法书所谓的“情态动词”,相当于“应该”、“必须”;每一句应重在领悟其意蕴,不要太看重翻译,注意到以下三点,就不难懂了:①每个“吾将”实行的“做法”,都是根据该“地”定义所指出的特点规定的,所以一定要同定义句联系起来考虑,若联系不上,就修改你原先对二者的理解,直到想出的两个新解协调了,即能够相互“推论出来”为止。例如,此章开头说的“深则专,浅则散”,显然起了给“散地”下定义的作用,再参考本篇第一章说的“诸侯自战之地,为散地”,可知“处散地”时部队还在本国境内,一般说来,此时军心不会稳定,必有许多人不愿出国作战,甚或有逃跑的念头,因此,“吾将一其志”是针对这个“兵之情”而言的,于是,“一其志”的含义,以至具体内容,都可能把握到了,对第一章说的“散地则无战”,也理解得更深了。又如“重地,吾将继其食”句,“继其食”不好懂,但由定义“入深者,重地也”,又联想到第三章说的“深入则专……掠于绕野,三军足食”,就知“继其食”是什么意思了。②九句中有七句含有“其”字,但指代对象不统一,多是指代“部队”,或有关的“地”,“争地”句中却是指敌军,在“轻地”句又改用“之”字指部队,“死地”句中的“之”字则是指敌人,这自然要说是本章修辞上的一个缺点,但是个事实,不要企图通过改变事实的途径去帮助孙子“掩饰”这缺点。③这几个字的含义比较偏:“属”是连接、跟随义;“趋”是“紧追”义;“结”字特指交结,亦即“结盟”;“进”字是“越过”的意思;“塗”通“途”;“阙”指豁口。

    4、末尾说的“兵之情”,就是上章讲的“人情之理”,接下三句是概括其具体内容,因而和第三章说的“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意思差不多:“围”是指被围困,“御”是抵御义;“斗”含“争胜”的意思,故比“御”进了一层;“从”在这里是特指服从“去拼死战斗”的命令,因为“过”是过分的意思,即是指“甚陷”, 从主体的感受方面说,是超过了一般的“不得已”所意味的“可忍耐度”的。     

   【辨析】

    这一章,由于内容简单明白,句式更不复杂,所以极少有谈得上误解的注译,只是有些翻译,因为太拘泥于字面,也就未能把语境赋予的特定含义准确地揭示出来,如果只看译文,是会造成误解的。例如末一句,郭著译作:“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就会听从指挥”,陶著只少了“十分”二字;黄著翻译为:“身处绝境就会听从指挥”,就都让人纳闷:服从指挥是军人的“天职”,怎么要限定在部队陷入危险境地以至处于“绝境”的时候?难道孙子会认为,士卒在平时是可以不听从指挥的吗?

   【译文】

    进入敌国境内后作战,一般规律是:深入敌境则军心稳固,浅入敌境则军心容易涣散。离开本国进入敌国境内进行作战了,部队所在之地一律叫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衢地;在敌国境内纵深的地区叫重地;虽在敌国境内但离该国中心尚远的地区叫做轻地;后有险阻前为隘路的地区叫围地;无路可走的地区称为死地。因此,在散地,要注意统一部队作战的意志;在轻地,要务求部队各部紧密相连;在争地,要迅速出兵抄到敌人的后面;在交地,要谨慎防守阵地;在衢地,要主动去巩固与列国的结盟;到了重地,要注重保障军粮的供应;进入圮地,要加速行军,争取尽快通过;遇到围地,要首先设法堵塞缺口;陷入了死地,要向敌人显示出殊死奋战的决心。这是因为,士卒心理的规律是:陷入敌军包围就会抵抗,形势逼得紧了才会奋起战斗,身处绝境,则你即使带领他们去拼死,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地听从你的指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