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中微子的奥秘

 物理网文 2017-12-16


摘要:物理学研究应当把探索中微子究竟是什么变来的?中微子质量的测定为啥会有200多倍的差距?等课题作为主攻方向,才能揭开中微子的奥秘。宇丹质论告诉读者,光子和中微子都是核中正负电子在引力线断裂的巨大弹力作用下失去宇丹质外壳产生的。伽玛光子和中微子与普通光子偶和热子偶之不同,仅在于伽玛光子和中微子中的正负粒子是紧挨着的,故正负粒子发射的引力线几乎全部内接,因而具有极强的贯穿本领。

关键词:宇丹质外壳 热子偶 引力线断裂 内接 紧挨着 质量不等

···································

    现代科学宣称,已发现的最小宇宙粒子是中微子。它可以自由地穿过地球穿过太阳,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因而难以捕捉和探测。

科学界认为:中微子研究是当前物理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和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因为在探测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中微子的研究现状如何呢?

   中国物理人认为:中微子质量之探索已深刻地影响到物理学的发展,中微子质量的精确测量更是当前国际物理实验领域的热点,中国物理人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中微子质量的研究中取得辉煌的成就。

读了中国物理人的上述论断,老夫不禁要为其辉煌的成就嗤之以鼻。对中微子质量的探索果真会深刻地影响到物理学的发展吗?

对中微子质量的精确测量究竟是怎样成为国际物理实验领域的热点的?不就是发过诺奖吗?

老夫要毫不客气地说,中国物理人的过份夸张,恰恰表现了他对中微子的无知。

可是,几十年来,国际物理实验领域对中微子质量的探索成就如何呢?

    早在1980年,前苏联理论与实验物理研究所的柳比莫夫实验小组认为中微子的质量应在1646电子伏特之间。

    日本东京大学原子核研究所、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等先后发表了自己的实验结果,都与柳比莫夫实验小组的结果接近。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从80年代初开始也进行了此项研究,得出的结果是中微子的静止质量在30电子伏特以下。

英国剑桥大学欧菲领衔的一组科学家用天文观测结果估计中微子的质量上限约在2.2电子伏特。

美国航天局在华盛顿公布了2001年发射升空的威尔金森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探测器关于宇宙的一批观测成果。利用这些观测成果,物理学家给出了中微子质量不会超过0.23电子伏特的结论。

中微子的探测质量从1646电子伏特之间再到30电子伏特以下,再从2.2电子伏特到不会超过0.23电子伏特,上下限相差200多倍。

还探索到了中微子共有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三种形态,这还是得了诺奖的成绩呀,多么可怜!

我曾经说过,现代科学是摸索表观规律的学问。

你看,那些探索了几十年中微子的科学家们,明明知道中微子可以自由地穿过地球穿过太阳,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因而难以捕捉和探测,但就是没有人敢于提出:

这中微子为啥具有如此巨大的贯穿本领呀?

这中微子为啥叫微子呢?

这中微子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这中微子究竟是什么变来的呢?

这中微子质量的测定为啥会有200多倍的差异呢?

老夫断定,上述这些问题的解决,与中微子质量探测相较,肯定要高出千万个档次的。

二、天然放射现象的启迪

凡是物理学家都知道,放射性元素衰变都要发射出 粒子、 粒子、 粒子和中微子。

凡是物理学家都知道, 粒子是二中子和二质子的三角堆垒的氦原子核, 粒子是负电子, 粒子和中微子都具有很强的贯穿本领。

凡是物理学家都应当知道,中子质量为电子的1836倍(也有说2000倍的),中子失去一个负电子或得到一个正电子就会变成质子;质子失去一个正电子或得到一个负电子就会变成中子。

凡是物理学家都应当知道,核子的粒径为 厘米的数量级,电子的粒径为 厘米的数量级。

凡是物理学家都应当知道,光子质量不等,电子质量也是不等的。

凡是物理学家都应当知道, 光子可以偶转变成正负电子偶,正负电子偶也可以转变成 光子。而且知道电可以转化为光和热。

但是这些可怜的知道份子就像听话的小乖乖一样,爸爸没有教她下楼梯她就只会在平地上行走。这些知道份子明明知道 粒子是二中子和二质子的三角堆垒结构,但就不知道原子核是核子的三角堆垒结构;明明知道中子质量为电子质量的偶数倍,但就不知道核子由数量相等的正负电子交替排列构成;明明知道 光子可以偶转变成正负电子偶,但就不知道 光子、中微子由正负电子偶转变而生。这就是当前全球现象物理学界的现状。

当物理学不以摸索物体运动变化的表观规律为满足的时候,当物理学家不以知道为满足的时候,人类的科学就有希望了。

三、中微子为啥能穿透地球和太阳?

从天然放射现象的启迪中,我们知道核子由正负电子交替排列构成,原子核由核子的三角堆垒结构构成。

宇丹质论指出,负电子发射的是宇丹质阴极导前的电力线,正电子发射的是宇丹质阳极导前的磁力线,电力线和磁力线可以连接成一条引力线。由于核子中正负电子和核子之间的正负电子是紧挨着的,故正负电子之间的引力是引力线密度最大的强核力。因此,正负电子之间同向引力线的斥力最大,引力线鼓曲的曲率也最大,故引力线储存的弹力势能--核能也最大。

原子核的弹力势能--核能随核子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核子的数量超过铅元素后,这些元素就成为放射性元素了。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一旦受到热子的冲撞,储有最大核能的引力线就会断掉。

要是同时断掉的引力线数量巨大,产生的弹力也就巨大,这巨大的弹力作用到正负电子上,就会弹掉正负电子的部份宇丹质外壳,使其变成正负光子偶;要是正负电子被弹掉的宇丹质外壳更多,就变成更小的正负热子偶了。(见图一 热子偶)

 

 

如果正负光子间距离较远就形成为普通正负光子偶;如果正负光子是紧挨着的,就会形成绝大多数引力线都内接的,具有很大贯穿本领的特殊光子偶-- 光子了;如果正负热子是紧挨着的,就会形成绝大多数引力线都内接的,具有很大贯穿本领的特殊热子偶--中微子了。(见图二 中微子)

 

微观粒子之间、宏观物体之间以及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之间,到底是通过什么东西起作用的呢?不就是通过(至今现代物理学还不承认其存在的)引力线发生作用的嘛!现在, 光子和中微子的引力线绝大多数都内接了,极少向外发射引力线了,与外物的作用当然就极微小了,贯穿本领就极强了,能够穿越地球和太阳了。

那么, 光子和中微子的引力线怎么会绝大多数都内接呢?

像摆在绝缘体上的两块紧挨着的磁铁一样,它的磁力线不都是内接的吗?内接的条件就是N极与S极是紧挨着的。所以紧挨着的正负光子,紧挨着的正负热子发射的磁力线和电力线绝大多数都会内接””

那么,原子核中的正负电子,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变成 光子和中微子来呢?

《科学大统一·宇丹质物理学·原子物理学·(五)粒子产生的原因》一文告诉读者:核子之间接触的中部的那对正负电子最容易变成 光子和中微子。理由是那对正负电子之间的引力线最多而且密度也最大,所以结合牢固不易分离。

四、为啥检测不到质量一定的中微子呢?

现代实验物理学检测到的中微子质量从最高的46电子伏特到最低的0.23电子伏特以下,相差了200多倍。你以为这是检测不准确的结果吗?非也。宇丹质论认为中微子的质量是千差万别的,因为热子的质量范围非常之广,从红外光子质量为7.3 克到(大于宇丹质微粒质量10万亿倍的)2 10 克的热子质量,其间最少有 个质量的值。在这 个质量的值中,只要正负热子紧挨着,它们的引力线几乎全部内接就能构成贯穿能力极强的中微子。由此看来,中微子质量是无定值的,因此,对中微子缺乏认识而却得了诺奖的现代物理学家们对中微子质量的探测实在是白辛苦了。

五、为啥中微子的运动速度会超光速?

    宇丹质论认为,宇宙中天体之间处处存在“宇丹质立体网络”即以太。光子之所以要波动前进,是发射引力线的光子受到“宇丹质立体网络”的阻当,因而不断改变运动方向的表现。由于光子受到“宇丹质立体网络”的阻当,故运动速度为C

宇丹质论认为,恒星光谱的“红移”表明,恒星发射的质量不同的光子经过长途运行,由于光子发射的引力线与“宇丹质立体网络”上的引力线的瞬断瞬接产生的引力,不断拔掉光子表面的宇丹质微粒,而使所有的光子质量普遍减小,故到达光谱仪上就表现出光谱的红向移动--“红移”来。由于光的颜色未变即波长未变,故光子质量普遍减小即意味着光子地振动频率普遍减小了,由便知恒星发射的光子速度减小了。故光速C并非常数。

由上述原理便知,比光子小若干万倍的正负热子紧密结合而又不发射引力线的中微子,与“宇丹质立体网络”几乎不产生引力和阻碍作用,故中微子是以核反应炸出时的初速度运行的,核反应炸出时中微子的初速度必远高于光速。这就是中微子具有最大的贯穿本领,速度超光速的原因。

 2011-10-16 11:22: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