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 参考 第一弹的主题是「摩托轮胎的基础知识」,详细介绍轮胎的功用,紧接着第二弹的主题是「看懂轮胎规格的标记」,说明轮胎规格的标记与各部位的名称。之后将陆续推出「轮胎的种类与比较」、「摩托车款与如何选择轮胎」、「更换轮胎的时期与轮胎的使用寿命」、「轮胎的制造年月日」等总计8项全新企划的主题。 一.摩托车轮胎的基本知识 摩托车轮胎的基础知识与轮胎的功用 你知道轮胎的「4大基本功能」吗? 再重新复习一次轮胎的功用,如果没轮胎的话摩托车就无法行走,几乎毫无例外的,所有的摩托车几乎都需要轮胎,这么重要的轮胎,你究竟了解多少呢?首先,为什么会有轮胎呢?轮胎究竟又是什么样的东西呢?以下就为各位重新说明轮胎的功用。轮胎必须具备 「支撑车子与负重」、「传达驱动力、制动力」、「改变、保持车子方向」,以及「缓和来自路面的冲撃」这4大基本功能。具备这4项基本功能的东西被称为「具有弹力的空气容器」,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注入空气的轮胎。 ![]() 支撑车体重量与负重 支撑车体、人员、行李等重量,主要利用轮胎内的空气量与压力,支撑车体的重量与负重,因此保持适当的空气内压十分的重要。 传达驱动力、制动力 为了使车子前进或停止,需要将引擎、煞车的动力传达到路面,这主要是透过轮胎橡胶的摩擦力,在急速起步或紧急煞车等超过轮胎的极限时,就容易发生车子空转、打滑的情形,十分危险。 改变、保持车子方向 车子在骑士的操控下往想去的方向转弯或保持直线前进,这项功能主要是透过轮胎橡胶的摩擦力与弹力以及轮胎结构的坚固性执行,一旦转弯时速度过快超过轮胎的极限,就会发生无法往想要转弯方向前进,十分的危险,因此骑乘时请留意行车速度。 缓和来自路面的冲撃 这也就是所谓的「骑乘舒适度」的性能,可以缓和凹凸路面所造成颠簸冲击,这项功能主要是透过轮胎内的空气量与压力、橡胶的弹性以及轮胎结构的弹性,因此轮胎的胎压过高或过低都不行,请维持在适当的胎压。 摩托轮胎的基本知识 看懂轮胎尺寸规格标记 说明摩托车轮胎规格的标记方式 摩托车轮胎规格的标记内容基本上和汽车轮胎一样,不过也有部分特殊的标记内容,首先先来介绍这些数字究竟是标示轮胎哪些部位的规格。 基本的规格标记有: ①轮胎的外径 ②轮胎的总宽度(包含胎面[tread]宽度在内,轮胎的最宽处) ③轮胎高度(从胎圈[bead]处到轮胎中央处的长度) ④轮圈直径等四项尺寸。 根据这四项基本数据,轮胎上会出现如下的规格标记:(轮胎的总宽度)/(轮胎的扁平比:轮胎高度与总宽度间的比率)-轮圈直径(表记范例:请参考下图),这些数据并未标记到精细的1mm单位,只概略地标示而已。 一般轮胎尺寸规格的标示范例 ![]() 这是一般轮胎尺寸规格的标记范例,数字的宽度、记号主要依据用途或车款,有各式各样的数值,这样的标记方法是统一的,并不会因为制造厂商的不同而有变化。 标记处一般通常都会在轮胎的侧面部同时标记出制造厂名、品牌名等。 ※以灰色标记的部分也是标示轮胎特性的重要资讯。 摩托车轮胎的标记,一般轮胎的总宽度通常以10mm为单位,扁平比则是以5%为一单位标记。 如标记内容为190/55ZR17,这表示轮胎的总宽度约为190mm,扁平比为55%,所以轮胎的高度就是190×0.55=105mm。 因此,轮胎的外侧直径就是两侧轮胎高度:105mmx2再加上轮框直径17吋,所以概略地计算外侧直径的话就是(105mmx2)+17吋x25.4mm≒642mm,正确的尺寸规格还必须确认各轮胎厂商提供的数据(Bridgestone 普利司通记载在产品型录里)。 ![]() ※因为扁平比55%是以百分比计算,所以乘上轮胎的总宽度的话就会得出概略的「轮胎高度」 ※以1英吋=25.4mm计算 有关轮胎的尺寸规格,各种尺寸大小轮胎的外侧直径、总宽度范围JATMA都有详细规定,因此各轮胎厂牌都根据此规格设计研发。 另外为了避免与汽车轮胎的标记混淆,摩托车轮胎的标记特别以10mm作为单位标记。(赛车用轮胎的标记又是另一种标示) 二.看懂摩托轮胎规格的标记 轮胎的规格名称 ![]() 轮胎外径※ 轮胎最外围的直径 胎面宽度※ 轮胎胎面纹路两端的直线距离 轮胎的全宽※ 轮胎最宽的部分的直线距离,以图为例,因为胎面部分最宽,所以胎面宽度就是轮胎的总宽。 轮胎高度※ 轮胎外径减去轮框直径后再除以2 适用轮圈宽度 依照轮胎性能的不同,轮圈宽度分为标准轮圈和适用轮圈两种。 标准轮圈:最适合该轮胎的轮圈宽度 适用轮圈:适用轮胎宽度的上限值 胎冠 R 以厘米(mm)为单位,表示胎面的曲率半径 ※安装适用的轮框,在规定的空气气压下,以无载重的状态(无负重状态)测量。 轮胎的尺寸与类型 ![]() 扁平比: 轮胎的高度除以轮胎宽度,再乘以100后得到的数值。 以轮胎高度(H)为轮胎宽度(W)的百分比数值。 ![]() 依照轮胎的设计、形状不同,「轮胎总宽度」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 ![]() 类型A轮胎 类型B轮胎 类型A 轮胎的总宽 = 轮胎最宽的位置为轮胎胎壁(sidewall)部类型的轮胎。这类轮胎多为小型束带斜交层轮胎。 类型B 轮胎的总宽= 轮胎最宽的位置为胎面端部宽度类型的轮胎。辐射层(radial)轮胎等多属类型B。 轮胎用语整理 胎面:轮胎和地面接触的部位。 轮胎的扁平比:轮胎高度和轮胎总宽度的比率 轮框:用以组装轮胎的圆圈。顺带一提,车辆组装的中心部分为轮毂(hub),轮毂和轮框接连的部位则为轮辐(spoke)。 轮框、轮毂、轮辐整体合称轮圈(Wheel)。 胎壁(sidewall):比胎面更外侧的部位,不会接触到地面的轮胎侧面。 斜交层(bias):指胎体帘布层(carcass ply)以斜向交错重叠形成的结构。另外,胎体的中央上方位置有一层被称为缓冲层的保护层。 辐射层(radial):胎体帘布层从轮胎的中心呈放射状(RADIAL方向)分布,并以束带固定住的结构层。 胎体(carcass):构成轮胎的结构之一,为轮胎的骨架。也称为”case”或”body”。 辐射层轮胎 ![]() 如果是辐射层轮胎的话会在(轮胎的总宽mm)/(轮胎的扁平比%)的后面以「R」(结构)表示,然后再接着标示(轮框直径英吋)、(载重指数+速度记号)。如果属于超过一定最高安全时速的轮胎的话,在结构符号R之前会再加上速度记号「Z」,标示为「ZR(※2)」,最后的载重指数和速度记号则会加上括弧表示。 (JATMA规格) ※1:表示载重指数和速度记号。载重指数是表示在规定的内压下,轮胎可以承载的最大重量。速度记号是根据负荷载重和内压的关系,在安全内压下载重时轮胎可以走行的最高安全极速速度。如标示为“71V”,即载重指数“71”是指在290kPa的内压下,可以乘载的最大重量为345kg。速度记号“V”则是表示轮胎的最高安全极速为240km/h。如果速度记号是属于V范围内的轮胎的话,时速超过210km/h时,轮胎承载的限度会随着速度的增加减少5%-15%,因此在290kPa的内压下载重293kg时最高安全极速可达240km/h。 ※2:最高安全极速超过270km/h的轮胎,结构标示处以“ZR”表示,载重指数和速度记号的部分则加上括弧和“W”。 (如:(73W) 加上刮弧后就表示“超过最高安全极速”的意思。也就是说(73W)是表示超过轮胎的最高安全极速W=270km/h的意思。) ※为了说明与方便辨识,每个数字记号之间会加入间隔以示区别,但实际上轮胎的标记没有间隔。不过,部分轮胎在标记载重指数和速度记号时会加入间隔。 斜交层轮胎(bias) ![]() 斜交层(bias)结构轮胎在标示结构时,使用“-”(分号)表示,下面提到的带束斜交层轮胎(belted bias)则是用“B”表示。 ※为了说明与方便辨识,每个数字记号之间会加入间隔以示区别,但实际上轮胎的标记并无间隔。不过,部分轮胎在标记载重指数和速度记号时加入间隔。 带束斜交层轮胎(belted bias) ![]() 斜交层结构的轮胎以束带层箍紧补强,因此称为带束斜交结构,轮胎标记时在表示结构的部分以“B”表示。由于斜交层轮胎的胎面刚性高,所以适用于较具份量的车款,因此巡航车系多选用这类轮胎。 ※为了说明与方便辨识,每个数字记号之间会加入间隔以示区别,但实际上轮胎的标记并无间隔。不过,部分轮胎在标记载重指数和速度记号时加入间隔。 斜交层轮胎(bias)以英吋表示 ![]() 最近研发的轮胎全都以公制表示各项标记,不过90年代前半期以前推出的轮胎则是以英吋标示。小型带束斜交层轮胎现在仍旧采用英吋标示。这类标示的轮胎虽然不标示扁平比,不过扁平比大约在90~100系数之间。 斜交层结构因为没有束带层箍紧补强,所以帘布层(ply)的角度几乎就决定了轮胎的形状,也因此难以作出扁平状的轮胎,所以这类轮胎的扁平比通常多是系数90 ~100的轮胎形状。 (带束斜交层轮胎结构因为是以束带层箍紧补强,所以能够设计出扁平的轮胎。) ![]() 另外以英吋标示的轮胎中,也有以帘布层指数(ply rating)取代载重指数、速度指数的标示方法。这是因为帘布层指数和载重指数、速度指数同样可以表示轮胎的耐载重强度。 「帘布层(ply)」是指轮胎结构材—帘纱胎体帘纱层,以数层交叠显示强度。 此外,虽然标记“4PR”并不完全表示轮胎结构一定是由4层帘布层所构成的,不过具有同等级的强度。另外帘布层指数也可以换算成载重指数、速度指数,根据上述的标记换算成载重指数、速度指数的话,就是3.50-10 51J。 ※为了说明与方便辨识,每个数字记号之间会加入间隔以示区别,但实际上轮胎的标记并无间隔。不过,部分轮胎在标记载重指数和速度记号时加入间隔。 轮胎宽度记号表示(主要为 Harley-Davidson等巡航摩托用) ![]() 这类标示主要适用于哈雷用轮胎尺寸,不是用数字而是以英文字母表示各项轮胎资讯。从表示适用于摩托的“M”开始,下一个英文字母代表轮胎的宽度(“H”:80㎜,“T”:130㎜等。)。详细的尺寸内容则是根据美国的TRA(Tire and Rim Association, Inc.)规格表示。 ※为了说明与方便辨识,每个数字记号之间会加入间隔以示区别,但实际上轮胎的标记并无间隔。不过,部分轮胎在标记载重指数和速度记号时加入间隔。 轮胎的尺寸基本上取决于车款所要求的特性。 因此,通常会先确定欲安装车款的用途、重量、引擎马力输出、速度特性、设计性等后,再由摩托车厂商仔细决定各车款配备的轮胎尺寸。 除此之外,有时也会出现摩托车厂商要求专门为全新研发而成的车款提供「适合尺寸的轮胎」的情况。这个时候轮胎品牌就会针对能够为该车款带来极限性能的轮胎进行审慎的评估、选择。 如从车款的类型来看,越野车款用轮胎主要多为了提升在不平整路面上的行走性能,所以通常都会选择直径较大的轮胎,主流尺寸为前轮21英吋、后轮18 or 19英吋的组合。 由于轮胎也被要求具有悬吊避震装置的功能,所以轮胎变形量大、轮胎高度较高的高斜交层(bias)结构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也因此这类轮胎的扁平比主要多为80%、90%、100%。 另一方面,运动类、旅行类车款随着车体高性能化,轮胎的也朝着辐射层(radial)化发展,轮胎形状也因此逐渐扁平化。 此外,为了因应引擎的高输出马力化,轮胎尤其是后轮更朝向广宽度化、扁平化发展,高性能车款的主流扁平比一般为前轮70%,后轮55%左右,(强调车体倾斜转弯性能的车款,会要求轮胎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高度,所以轮胎的扁平化受到局限。) 如上所说明的,轮胎尺寸是在考量车子的用途、特性以及规格等各项因素后决定的。也因此试着从轮胎尺寸想像车体性能其实也是一件挺有趣的事。 ![]() 轮胎用语整理 帘布层指数(ply rating):表示轮胎强度的指数。这个名称是来自于初期的绵糸环状轮胎是以数层帘布加强强度之故。 帘布层(ply):是指组成轮胎主体的帘布(cord)层。摩托车用轮胎的帘布一般使用尼龙、聚酯(Polyester)等有机纤维。 载重指数 (Load Index: LI) ![]() 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表示轮胎最大载重量的记号。 速度记号(Speed Symbol: SS) ![]() 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表示轮胎可走行的最高安全极速。 关于内部结构 ( 辐射层/ 斜交层/带束斜交层轮胎) 辐射层(radial)结构 ![]() 辐射层轮胎是指胎体内的帘布层相对于轮框的圆周呈现直角,从横向来看的话帘布层呈现从胎面中心的辐射状(radial之意)排列。另外,由于轮胎和地面接触的部位以被称为束带的强力束带层像传统木桶最外层的钢绳箍紧补强,所以具有即使在高速行走下,因离心力造成轮胎变形、转动抵抗力小等特色。 斜交层(bias)结构
![]() 斜交层结构是指以多层帘纱组成的轮胎主结构层。帘纱的断面方向以40~65°交错层叠。此外,为了提升轮胎的刚性,有时也会在中央处加入被称为Breaker的缓冲帘纱层。 带束斜交层轮胎(Belted bias tire)结构 以斜向交叠配置的帘布层上以束带层箍紧补强的结构。具有介于辐射层和斜交层之间特性的结构。由于斜交层结构以束带层箍紧,因此能够强化胎面部刚性,提升前进/转弯时的稳定性与加减速的性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