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品银锭(下)——上解川锭铭文藏心机!

 h0ping 2017-12-16

地点+有年号时间(XX县+年号XX年)

一品银锭(下)——上解川锭铭文藏心机!

富顺县 道光乙未足色纹银

这类方戳银锭在整个体系中的比例仅次于第二种类型,在铭文的打铸方面,没有明确表示人的名号,只打铸了上解纹银的地域和上解时间。此类银锭主要集中在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早期四个阶段。就目前的遗存来看,道光朝与同治朝的实物比较多见一些。

一品银锭(下)——上解川锭铭文藏心机!

地点+时间 (XX县+XX年)

这是第四种类型的延伸,这样的打铸方式目前多见于乾隆朝,时间上多打铸为五十几年,或是六十年,而在清代在位超过40年的皇帝只有康乾两朝,又因为目前没有发现带有明确康熙年号的川锭遗存由此我们推论,其铸造时间最晚为乾隆时期。这类乾隆朝的遗存,数量很少,能看到实物的县份有:隆昌县、仁寿县、彭县等等,时间上以乾隆五十年以后的为多。

地点+足色纹银 (XX县+足色纹银)

一品银锭(下)——上解川锭铭文藏心机!

太平县 足色纹银

这一类型的早期方戳遗存,内容比较单一,仅打铸了地名和银子的成色。“足色纹银”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明其白银成色的优劣。在清代,川省各地使用平色,比如成都使用的平色是:库平、道平、川平等,而重庆使用的平色是渝平、盐平等,这样在地方上解白银时就会出现平色上的差异。铭文“足色纹银”估计是在地方上解时为了彰显自己银色十足而做的宣传工作。对于其他几类来说,它的信息似乎很少,但是通过笔者对实物遗存的寻找和研究,发现这类遗存应该是清代中后期(具体应是嘉庆、道光、咸丰三朝),白银遗存实物由商号代铸,转变为官银匠统一铸造的过渡性实物遗存。笔者的藏品中有一枚“六十年-仁寿县足色银”,从铸造的形制来说,这无疑是一件乾隆末年的遗存,也是“足色银”目前可以看到最早的打铸实物。

一品银锭(下)——上解川锭铭文藏心机!

乐山县 足色纹银

目前我们发现的实物遗存非常丰富,从府、县到直隶州、直隶厅都有“足色纹银”铭文的出现,可见这类遗存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区域,而是覆盖了四川地区。到了咸丰朝以后,随着税收的不断增加,白银实物上的铭文也越来越丰富,这种单一表明银子成色的打铸方式已经明显不能满足税收的需要,从而逐渐地被各式各样的铭文打铸内容所取代。后期的诸种打铸方式,也或许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由“足色纹银”戳记逐渐演变而来的。

地点+特别内容 (XX县+特别内容)

这类方戳银锭数量较少,内容一般为表明其纹银成色的说明,也有类似于吉语或是口号式的铭文。就目前能看到的内容有如下几个:裕国通商、国宝源流、当面打针、当面针剪、天理良心等。由于其铭文的特殊,目前在川锭研藏方面大家都没有比较确切的结论。笔者也是根据手头资料和对于川锭遗存的认识,试论其特别的含义。

一品银锭(下)——上解川锭铭文藏心机!

富顺县 当面针剪

“裕国通商”从字面上解释类似于对于商业美好的祝愿,白银在清代是大宗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在贸易的载体上打铸此等铭文,也是对于商业的一种美好的祝愿。

“当面打针”或“当面针剪”这类银锭遗存实物很少。乍一看,这样的说法像是去医院做治疗的常规手段,其实其真正的意思也有相似之处。白银作为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在市场上流通,但是由于各地平色的不统一和称量货币自身的缺点,必然会造成货足银短或是货短银足的情况。在交易过程中,白银成色的验查与重量的确认是每个商人的基本功。其中“针”是指开“探洞”,也就是在银锭上开出一个适于检验的探洞,这样可以看到银锭内部是否是夹心,是否有其他杂质。“剪”是指将银锭一部分或是全部破开,这样其内部的情况就可以一目了然。银两作为交易的媒介,其平色最易引起纠纷,最佳的方法就是公开公平,这也是此类戳印所要传递的信息。从中不仅感受到了善意的提醒,同时也是信誓旦旦的保证。

一品银锭(下)——上解川锭铭文藏心机!

德阳县 国宝源流

最近笔者发现一枚“乐山县-天理良心”的早期方戳银锭,其“天理良心”的铭文是第一次发现。笔者大胆推测其意义与“当面针剪”或“当面打针”的意思很接近,类似于表明自己白银成色的优劣,或是对于自己白银成色的信心。


原文:《上解川锭铭文藏心机》-张鹏

资源出处:《中国收藏》2016年11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