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已经秃了凉了成佛了,可他们曾经有多叛逆你还记得嘛 | 意外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7-12-17




如果问今年躺枪最多的是那一群体。那必定是90后无疑。 


继第一批90后秃了凉了离婚了后,现在又要“出家”了。

 


但想当年,我们90后可是被贴上叛逆标签的垮掉一代呢。

 


说起来,从小到大和和爸妈吵了那么多回的我们,真的应该感恩能安然活到现在。

 

因为这要是在古代,你早就被打死了。




古代和爸妈吵架罪行有多重?

 

我们先来看看前天意外小程序里“云梦秦简”的问题:

 


感谢这位同学给出了标准答案和详尽的推理过程,你一定会是一个好律师的~

 


看见没有,别说吵架,就是你在父母家赖一赖,只要爸妈拿不孝的罪名告你。一告一个准。而且根本不是什么罚去盖城墙舂米的小罪,直接可以打死。

 

这是因为,在古代,不孝可是不赦之罪。

 


云梦秦简中记载的秦律已经有明文规定:

 

“殴大父母,黥为城旦舂。今殴高大父母,可(何)论?比大父母。”

 

意思就是你即便只打了祖父母、高祖父母,就要被“黥为城旦舂”,男的就要被罚去修城墙,女的则罚舂米。

 

而对应是父亲如果擅自杀死了儿子,对应的处罚也是“修城墙舂米”。而且这种事是“家庭内部犯罪”,属于非公室告。家里的人是不能去告官的。

 

但反过来,如果父母告儿子不孝,不好意思,不用经过什么三轮审理,直接就可以“谒杀”(经审定罪后处死)。

 

像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就记载了一个故事,说一位父亲因为儿子不孝,请求将亲生儿子流放到蜀边县。因为要是不请求流放,他儿子就直接被就地正法了。

 


有人觉得,这一定是因为秦朝信奉法家,所以才严苛到不尽人情。那要是看看往后的汉、唐,你估计会哭出来。

 

在汉代,要是子女故意杀害父母或者有想杀害的打算,就是仅次于谋反的重罪。

 

张家山出土的汉简《二年律令》就规定:“子贼杀伤父母……皆枭其首市。”枭其首市,就是斩首示众,死法恐怖程度仅次于腰斩。

 

看!就是这个张家山出土的汉简

 

而同时,子女预谋杀害未遂,或者是殴打辱骂祖父母、父母,包括没有血缘关系的后妈,也要处以“弃市”刑,就是在闹市斩了,表示被大众所弃。

 

但如果子女有过失,父母不小心殴打死了,也只是判 “赎死”的轻刑,拿钱消灾即可。

 


不过,汉代比秦代稍微好点的是,父母告孩子不孝,针对70岁以上的父母,至少会经过“三环”,就是告三次,官府才会审理。这是为了防止父母老年昏聩而误伤子女。但如果一旦告上了,不孝儿女就当场处死。

 


而唐律沿袭汉律,对不孝的处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如还是子女殴打或者谋杀长辈,这罪在唐律中就属于十恶之中的“恶逆”,不仅不能赦免,还得立即行刑。像汉代,至少对谋杀父母和谋杀父母未遂还是区别对待的,前者斩首示众,后者闹市处死。但唐代,则是无论有没有杀,一律处斩。

 

而相对的是父母即使有意杀害子女,也不会判死刑,只是判两年或两年半,要是子女有过失在先,那父母就更不负法律责任。

 

 

 


这样看下来,无数还不会做番茄炒鸡蛋,半夜停电修保险丝要叫醒爸妈的孩纸是不是瑟瑟发抖?

 


别怕别怕,毕竟古人的生活环境和咱们不一样。

 

古代法律之所以对不孝那么严苛,是因为他们维护社会运行的核心是宗法制。

 

宗法,就是以家族为中心,按照血缘关系分亲疏的等级制度。它其实来源于原始氏族社会重视血缘的祖先崇拜。

 

从西周开始,古人渐渐把这些精神制度化,以礼入法,形成了之后支撑封建社会运行几千年的宗法制。

 

在这种制度中,社会其实是高度“自治”的。“父亲”作为一家之长,既是亲情血缘上的代表,也是家族管理上的领袖。官府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协助家族自治,而不是主导者。所以从秦律确立以来,子女有过失,父亲殴打鞭笞子女就属于“家罪”,官府一般不受理。



我们如果看一些清末的电视剧,应该会有印象。一遇到事儿,就请长老裁决。再不行,开祠堂。一般闹到祠堂,都是非常大的事儿了。这种时候,祠堂里长辈的决定是可以关系到当生死的。到这个地步要是还不能解决,才会到官府手里。

 



 


从西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宗法制伴随中国走过旧时代的3000多年。回过头来我们去看这种制度,它当然有不好的地方,扼杀自由,泯灭个性。

 

但它其中关于“孝”的精神,那种从心底里对父母的爱护和敬重,却是在这样一个注重个人主义、人们普遍与父母分离的时代渐行渐远的了。

 

一言不合大吵,做一道番茄炒蛋把熟睡的父母叫醒,没工作靠父母养……好像,也都变得很平常。

 

但是别忘了,

 

 

千万别等到有一天,

 





今天要给大家看的这样文物,非常的高大上。


曾侯乙编钟


我们知道,在先秦时代,礼乐文明是非常重要的。编钟这种东西,一般人是用不起的,得是权贵才行。而且编钟的使用场合还有讲究,不是说你想用就能用的。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你是先秦时代一个掌管礼乐的书记官,以下哪种场合,你可以光明正大地教训他们?


A.一个小国的国君,没别的爱好,就是带兵打仗,每次打仗还得带着编钟给自己和兄弟们奏小曲儿


B.一个大国的大夫,对朋友非常热情。每次请人家来都酒满上,编钟奏起,曲儿唱起来


C.一个小国国君的弟弟,特别迷信,播种了打仗了都得先建议哥哥拜拜神,拜的时候还请一堆乐队舞蹈队敲编钟跳大神


D.一个特别牛逼的国家的新王,没啥本事,但比较孝顺,每次母亲生日都大操大办,编钟、大鼓用起来,特别热闹

 

*请给出你的答案并附上详细解题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