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篇 第二章 妇科病证 第四节 痛经

 鉴益堂 2017-12-17
  妇女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称为痛经。痛经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见于青年妇女,又称功能性痛经。而后者是指由慢性盆腔、生殖器的器质性病变(如炎症、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的痛经,多见于育龄妇女。
       【病因病机】
       一、气滞血瘀:情志不舒,肝郁气滞,血行受阻,经血滞于胞中而生腹痛,或生产余血内留,蓄而成瘀,不通则痛,导致痛经。
       二、寒湿凝滞:久居湿地,或经期淋雨,或产后感受湿邪,致寒湿客于胞宫,血为寒凝,寒凝湿滞,行经时气血壅滞,不通则痛。
       三、湿热蕴结:经期、产后,湿热之邪内侵,或内蕴湿热与血相结,湿热蕴结而阻滞胞宫,从而导致痛经。
       四、肝肾亏虚:平素体虚,或多产房劳,或大病之后,损及肝肾,气血亏虚,胞脉失养,不荣则痛。
       【辨证论治】 根据疼痛发作的时间、程度、性质,辨别寒、热、虚、实: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多属虚;疼痛剧烈多属实,隐隐作痛多属虚;疼痛拒按多属实,喜按多属虚;刺痛多属血瘀,胀痛多属气滞;冷痛、得热痛减多属寒;灼痛、得热痛增多属热。临床上常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蕴结、肝肾亏虚证。
       一、气滞血瘀
       【证候】 小腹胀痛、刺痛拒按,经少不畅,血有瘀块,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涩。
       [证候分析] 肝主疏泄,喜条达,肝气郁结,血行不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则小腹胀痛,刺痛,拒按;冲任气滞血瘀,则经少不畅,血有瘀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涩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 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 膈下逐瘀汤加减。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生姜;经期延长,量多者,加三七、炒蒲黄。
       [针灸治疗] 可选取气海、血海、中极、太冲、三阴交、阳陵泉。诸穴均用泻法。
       二、寒凝湿滞
       [证候] 小腹冷痛,或绞痛拒按,得热痛减,形寒肢冷,苔白腻,脉沉紧。
       [证候分析] 寒客冲任,血为寒凝,瘀滞冲任,经行之际,气血壅滞,不通则痛,则小腹冷痛,或绞痛拒按;得热后寒凝稍通,则得热痛减;寒伤阳气,阳不得布,则形寒肢冷。苔白腻,脉沉紧为寒凝湿滞之象。
       [治法] 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 温经汤加减。乳房、小腹胀痛者,加乌药、香附;腰腿酸软者,加川断、杜仲。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肾俞、次髎、命门、中极、水道、地机。诸穴平补平泻,肾俞、次髎、命门加灸。
       三、湿热蕴结
       [证候] 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经色黯红,紫稠有块,有热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 湿热蕴结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气血壅滞,不通则痛,则小腹灼痛拒按;胞脉系于肾,湿热阻遏腰部经脉,则痛连腰骶;血为热灼,则经色暗红,质稠有块,有热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治法] 清热除湿,祛瘀止痛。
       [方药] 清热调经汤加减。带下多色黄者,加黄柏、苍术;腰酸者,加杜仲、川断。
       [针灸治疗] 可选取中极、水道、行间、阴陵泉。诸穴均用泻法。
       四、肝肾亏虚
       [证候] 小腹绵绵作痛,喜按,经淡量少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证候分析]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亏虚,冲任胞宫失养,不荣则痛,则小腹绵绵作痛,喜按;肝肾亏虚,血海不能满盈,则经行量少,质稀;肝肾精血不足,外不能濡养肾府则腰膝酸软,上不能荣养清窍则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细弦为肝肾亏损之象。
       [治法] 补养肝肾,调经止痛。
       [方药] 调肝汤加减。胸胁、乳房胀痛者,加柴胡、延胡索;腰痛明显者,加桑寄生、杜仲。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肝俞、肾俞、太溪、太冲、三阴交。诸穴均用补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