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简化

 思绪未果 2017-12-17

很多人认为汉字简化是对汉字的一种破坏,其实不然

首先,从文字的工具属性来看。汉字的最基本功用,毫无疑问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那么工具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从来都是越来越便于使用的。就像农具,即使鹤嘴锄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时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但我们不可永远使用鹤嘴锄,也并不能阻碍他本身的发展,从最原始的鹤嘴锄到现在的大型机械化农业工具,从历史上的演进过程来看,都是越来越方便实用的,小到一针一线,大到房屋结社,都是如此,那么汉字作为工具,从甲骨文,到现在使用的汉字,它朝着越来越方便实用的方向变化也是必然规律,由繁到简的简化,也是题中之义。

其次,汉字简化古已有之。汉字简化并不是建国后一下子就简化过来了,可以说汉字的简化过程几乎贯穿于汉字历史始终。比如说,从篆书到隶书,这就是一个汉字简化过程,篆书回环曲折太多,后来人们为了书写方便把多余的曲折改进掉,字形结构上也做了调整,就这样篆书变成了隶书。汉字的这个隶变发生在秦汉时期,直至后来的草书、行书、楷书的出现,汉字都是一直在变,中间有大量的简化内容。

第三,建国后汉字简化的意义。现在大家关注的汉字简化大多是指建国后的汉字简化,其实近代以来中国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简化汉字的呼吁,在民国时期都有大规模简化汉字的情况,只是建国后1964年和1986年两次简化规模比较大。当时的主要原因是扫盲,文盲率太高,简化汉字便于广大劳动群众识字。整体国民的文化素质对于一个国家很民族的影响力不用多说,文字又是承载文化的一个载体,而事实也证明,建国后的汉字简化对于普遍国民素质的提高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尽管汉字简化之后可能缺少一些韵味,但是总体而言,汉字简化活动是利大于弊的。

创建于2017.12.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