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钱没资源,他靠做这个,一周拿到50万!

 独在西湖钓小鱼 2017-12-17


说钱TV

第二期


盛夏8月,凌晨2点半,上海人民公园的长椅上蜷着一个人,他的四周聚集了六七条野狗,正对着他“狗视眈眈”,因为蚊虫的骚扰,他睡得很不踏实。


他衣着整齐,也并非无家可归,他来自中关村,一位80后创业者。


他此次来上海是为了找一位潜在合伙人,线索只有一篇学术论文的署名,连个电话号码都没有,明天能否见到面都要看老天爷的心情。


此时,他的银行卡里只剩385元钱,为了省钱,他选择在公园长椅上对付一夜。


他叫何江,30岁,陕西西安人,一个半月前从沈阳到北京,为他的第二次创业找融资。



这是《说钱TV》系列视频第二期,今天,我们走进何江的创业故事。



▲点击收看《说钱TV》原创视频



创业的种子从小就已埋下
01



创业的种子在何江还是个少年时就已经埋下。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高考上线但落榜后,他依旧选择了再次复读,因为他不想就此放弃,不想就此向命运低头…


在他高五时,CCTV2出了一档电视节目《赢在中国》,他一期不落的看完,也是这档节目让他在紧张的学习中萌生了最初的创业念头,给他指引了以后的人生方向…



终于接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让他兴奋的并不是“五年寒窗终有尽”,而是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终于可以尝试创业了。


在大学里,他并没有只是安心学习,也没有去打游戏,他去倒卖自行车,摆地摊,组织过同学假期回乡包车……一番折腾后,换来的不是学费,而是一屁股债和挂科,当然还有对他来说最为重要的历练和经验。


即便屡战屡败,他却越挫越勇,从没放弃过创业的想法。


虽然大学的专业并不是计算机,但他知道IT技术是未来的科技发展之本,于是在大学期间他就开始自学编程,到了毕业时,他的编程水平丝毫不比科班出身的程序员差。


2012年末,大学毕业半年后,他拉上大学同学和好友,在沈阳合伙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IT技术外包公司。


起步还不错,从一开始几千块的单子,到几十万的大单,他们都接过。


但因为年轻人以哥们义气为重,6位合伙人的股权几乎是平均分配,导致后来在经营中遇到意见分歧时,没人能做主,积累了不少矛盾。后来其中几位合伙人离开,技术力量流失,首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之后,几位年轻人各奔东西,再次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何江也重新做回了一名程序员。


但他在工作中也没有放弃学习,他同时做过iOS软件开发和Android软件开发,很快就成了公司主要的技术力量。


同时,创业的小火苗也没有熄灭,他一直在工作中寻觅下一个创业项目。



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
02



在2015年,人工智能迅速崛起,做技术的他绝不允许自己在这场革命中掉队。


于是,他买了一个小黑板,下班后就在家钻研AI技术,黑板上写满了公式。



然而自学总是有限的,于是他向公司提出到北京报班学习人工智能技术。


来到北京后,他白天远程工作,晚上就在五道口上课培训。


对自我的不断精进,让他始终走在技术的前沿,这个出身农村,来自沈阳,第二次来北京的年轻人,就这样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践行者。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曾经的创业合伙人老葛正在为女儿学钢琴而发愁,因为自己不懂音乐,完全没法督促辅导。


在对人工智能有了理论上的认识和是技术上的实践之后,何江知道AI的用武之地找到了。


他决定和这位老搭档一起做一个APP,用AI技术来帮助孩子来练钢琴,帮助老师来教琴。


很快他辞去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了相关的产品研发中,合伙人老葛也是一边工作,一边进行声乐技术的研发工作。


自此,加班熬夜成了常态,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他和老葛曾连续两周每天睡眠不到4个小时,就这样过了两个月,他们做出了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哆咪大狮1.0版”。




为找CTO翻论文,睡公园
03



带着初版产品,何江来到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车库咖啡为项目找融资。


车库咖啡给他提供了很多资源支持,并建议他加速组建团队。


为了找到更多技术大牛入伙,他们想到了一条路子——看学术论文。


他翻阅了上百篇中外论文,最后选出了两篇研究音频处理和识别技术的论文,他决定去找论文的作者聊聊。



第一篇论文作者在上海,可惜除了署名和学校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能否见面只能碰运气。


在上海,他为了省钱,就睡在人民公园的长椅上,这才有了开篇那一幕。


可惜,当时赶上了暑假,上海之行扑了个空。第二晚,他又在便利店里睡了一夜,然后启程去了下一站。


第二篇论文作者在广州,他在网上找到了这位作者所在的公司,假扮快递员,向公司前台要到了这位作者的电话,竟然真的联系上了。


论文作者老童看到风尘仆仆捧着论文找过来的何江,也是感到有些意外。


两人一见如故,从咖啡馆到图书馆,聊了7个小时,聊到兴起甚至席地而坐,最终老童决定入伙,成了现在的CTO。



一周时间,搞定50万融资
04



过去两年,资本寒冬是最让创业者郁闷的话题,投资人回归理性,再也不是那个靠一张PPT就能融到钱的时代了。


但是何江只见了3位投资人,在一周之内,就融到了50万种子轮。



对何江来说,融资速度如此快,并非出于偶然。


首先,何江的项目符合两个赛道:人工智能和素质教育,目前资本市场比较看好这两个方向。


第二,何江的项目不仅停留在想法上,而是已经做出了成果,产品“哆咪大狮”已经有了初版原型。


第三,该项目已经有了预期的盈利模式,商业计划做得很详尽。


另外,何江之所以被投资人看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做人务实,做事靠谱。



创业者没有生活 ,创业就是生活
05



晚18:00,北京的夜幕早已落下,大部分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在赶往回家的地铁。


而对何江和他的合伙人们来说,一夜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来北京2个多月,他一直驻扎在车库咖啡,白天做路演见找投资人,晚上研发产品,那一米宽的咖啡桌就是他的办公室,那张硬皮椅就是他的睡床。



北京已经进入深秋,夜里气温不到10度,何江每晚都趟在椅子上只睡几个小时,半夜常常被冻醒。


要是放在两年前,在车库咖啡可能有很多这样的创业者互相取暖,但随着创业潮的低落,创业者越来越浮躁,像何江这样能吃苦的创业者,已经很少见了。


恰好前段时间CCTV做了一个关于中关村创业者的专题节目,镜头拍下了何江睡在车库椅子上的场景,让很多人看了为之动容。



时隔不久,第一笔融资款到账,投资人杜先生让何江和老葛先找个住的地方, 但是,他们并没有拿着这些钱去租房子住,而是租了两个可以弹钢琴测试产品的办公位,每月租金1100元,他和合伙人老葛一人买了一张行军床和毛毯,依旧睡在办公室里。


面对这种苦行僧似的生活,何江只是笑笑说:


“既然选择了创业,就不想什么心理落差了,我现在全身心都在产品上,生活不是我目前去关心的事。”



看到他们的生活,我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问他怕不怕失败,怕不怕别人的质疑,他说:


“我不怕失败,也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如果我考虑那么多,就没心思做好眼前的事了。就算这次失败了,我还是会在音乐教育的路上坚持下去,就把这段经历当做下为一次的准备。”


  

天气凉了,但热血滚烫,梦想再远,但路在脚下。


趁活着,为自己的喜欢的事拼了命折腾,才算不辜负这一生。


从10月起,说钱推出了《说钱TV》系列栏目,目前已经制作了两期关于创业者的视频内容。通过与创业者们的零距离接触,用影像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一批创业者的真实生存状态,让人们了解创业所面对的梦想与现实,到创业者的光荣与辛酸,从而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激励。之后,我们还会关注到更多人群,《说钱TV》致力于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一个个活生生的赚钱故事。希望你在这里,能够得到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