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帝国“三征安南”,为什么始终拿不下安南小国?

 蜀山笔侠 2021-01-26

安南,就是现在的越南的前身,这个名字是从唐代开始沿用的。

元朝安南图

安南从秦朝开始,就被南海尉赵佗征服,建立南越国。后来赵佗接受汉高祖的册封(南越王),南越国成为汉朝的藩属国。唐末大乱后,直到北宋建立,中原王朝无力统一安南,安南又脱离中原而自立。它的存在有点像中国东北的高丽等政权一样,一会儿独立,一会儿臣属,中原王朝始终鞭长莫及。

到了南宋的时候,当南宋和金国正在遭受蒙古人的荼毒的时候,安南也经历了重大的变故。安南原来是由李氏做国王,史称“后李朝”(李贲所建立的称为“前李朝”)。后来权臣陈守度废掉了皇帝李惠宗,立了一位女皇帝,就是李惠宗年仅7岁的女儿——李天馨,是为李昭皇。然后陈守度又让自己年仅8岁的侄子——陈煚(音囧)娶了这个女皇帝李昭皇。最后再让李昭皇将皇位禅让给陈煚,于是安南“李朝”变成了安南“陈朝”。这真是一个无限心机的故事,主人公的用心良苦真是让人望尘莫及。

在这之后的第二年(1227年),蒙古灭亡了西夏;再过7年(1234年),蒙古又灭了金国;20年后(1254年),蒙古又灭了和安南隔得最近的大理国。蒙古人的意图很明显:南宋有长江天险,这里很难突破,于是他们只有从大理和安南取道,从后方进攻南宋的腹地,这是蒙古人惯用的大迂回战术。大理一灭,安南便完全暴露在蒙古人的铁蹄面前,安南是想躲也躲不了了。

越南和云南的地缘关系

3年后(1257年),蒙哥汗派大将“蒙古四獒”速不台的长子——兀良合台向安南发起了第一次进攻。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蒙古军的安南军,被蒙古军如摧枯拉朽般的击败,并被攻占了国都升龙。国王陈煚被迫逃到海岛上躲了起来,差点跑去投靠南宋。但最终陈煚选择了坚决抵抗,并在东步头击败了蒙古军(又是在海边,蒙古后来征日也是败在海边)。蒙古军在撤退的过程中又遭到了安南地方武装的袭击,由于他们这次只是试探性的进攻,只带了30000人,又孤军深入,所以不久就撤出了安南战场。战后,陈煚担心蒙古再次来袭,便向蒙古称臣纳贡。

一征安南图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发动了两场征日之战(1274年和1281年),结果都遭遇了大败。忽必烈一刻也不闲着,日本的事还没画上句号,马上又对南方的安南动手了。他组织了50万大军,派皇子脱欢和大将唆都以征讨安南更南边的占城为由(此时安南表面上还是元朝的臣属国),行“假道灭虢”之计。此时,安南国王为陈煚之子陈日烜(陈晃),他组织安南军抵抗。结果和他老爹一样,被打得大败后弃都逃跑,其弟弟陈益稷投降。但安南好在它的地形和气候,山多崎岖,雨多湿滑,使蒙古军马无法施展特长,反而大军深入,粮草供应不济。安南军又打起了游击,元军将他们无可奈何,于是脱欢决定放弃安南,撤军回国。结果在撤退的过程中遭到了安南军的一路围追堵截,损失惨重。

二征安南图

忽必烈的这次失败直接导致他放弃了第三次征日的计划,日本人躲过一劫。

过了2年,忽必烈再次任命脱欢率大军30万征安南,并准备立投降的陈益稷为新安南国王。脱欢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采取步步为营的进军方式,小心谨慎,果然顺利的打到了安南的都城升龙,陈日烜早就跑到了茫茫的大海上。不过这次安南也采取了有效措施应对元军,那就是:坚壁清野及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术,避免正面决战。这种战术让元军很难受,消灭不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又抢不到东西,一大帮军队又要等着吃饭,粮草问题又成为脱欢的心病。结果越担心的事情越容易发生,负责运送军粮的张文虎船队被安南水军击败,粮草全部被沉,张文虎逃跑(征日本的败将叫范文虎,这两“虎”应该叫“猫”才对)。脱欢看粮草被劫,补给无望,于是又只有无奈的下令撤军。和上次一样,撤军又被痛打落水狗,蒙古的第三次征安南又宣告失败。

三征安南图

陈日烜还是挺知趣,打了胜仗还是向忽必烈低头,派遣使者向元纳贡。忽必烈心有不甘,还想四征安南,结果如何呢?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