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破解“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

 绿颍 2017-12-17

很多时候我们做了好多,但却被人很多人都说对孩子发脾气有很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父母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这个话题~课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孩子发脾气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在马瑞老师的工作中接触的很多的父母最主要有两个问题,孩子大哭发脾气怎么?另一个是我总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这两个问题其实是有因果关系的。

很多书中写到:妈妈的情绪平和是最好的教育。想一想自己后,赶快在发脾气后讨好孩子,给孩子买好吃的,哄孩子去看电视,孩子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甚至会把挨骂和补偿联系起来,“怎么好像妈妈一冲我嚷,我就有好事儿啊!我好像就没有那么害怕了”,那么此时我们就失去教育他的意义了,那我们作为父母呢,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本来不想发脾气了,想跟他好好说,结果发现根本不管用,这孩子怎么还变本加厉了,觉得我可不能惯着他,我还是得冲他嚷,结果嚷了之后就变成了恶性循环。

先想象一个场景,你加班堵车很晚才到家,一回家孩子就缠着你要陪他玩,厨房里堆满了他的玩具,这个星期已经第三回了,你就会变得特别郁闷和烦躁,自己一个人又要收玩具,又要做饭,老公还出差了,孩子却在一旁依旧央求玩耍,几个来回之后可能就出现了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的情况。

换位思考,其实每个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而来的,将自己替换成孩子的角度,自己在家很无聊等着妈妈,终于找到了一个小汽车和积木来回运送的小游戏,这时候妈妈终于回来了,央求妈妈看自己的“汽车积木游戏”的成果时,收到的却是来自妈妈的怒火。

作为孩子的我们的感受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妈妈那么说我们,我们或许会觉得自己不懂事儿,但我们又是否能从中学到东西吗?这些问题就是在PET中横梁一个好的沟通的标准,当孩子做了我们不能接纳的事情,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并不是在以孩子收不收玩具作为标准,不能光考虑孩子收不收玩具,整件事其实对亲子关系造成的伤害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要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衡量

这四个标准是衡量和孩子沟通是否成功的标准,为什么父母的情绪应该平和?因为父母对孩子发脾气,会对孩子内心的自我认知产生影响,会破坏亲子关系,孩子会真的将指责当真,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孩子,更会产逆反心理,会故意做出对让父母不开心的事儿,孩子会学会父母跟他相处的方式,同样用这种方式来对待父母。

12

父母不对孩子发脾气有什么好处?

1、孩子会很有安全感

父母的情绪不稳定,他会焦虑不知道如何面对是什么局面,孩子的心灵承担着想象不到的压力,对身心发展不易。

2、让孩子感觉到是被爱的

孩子能从父母的笑容里,就知道自己是被爱的,不过正是因为他做错事儿时,做了我们可能会生气的事儿的时候,他最担心自己是不被爱的,这时我们的表现就十分重要了,所以我们的表现就十分重要。

3、维护亲子关系

孩子表现不良的行为,其实是累积了很多情绪的,孩子情绪很差,不理我们,出现暴力行为,所以说关系是第一位的,我们对孩子有多大影响力,不是取决于我们说的话有多正确,而是我们跟他的关系好不好。

4、让养育更加容易

让所传递的价值观更加有效,我们自己经常会觉得自己有三四十年的人生经历、道理想传递给孩子,可孩子就是不听,我们有时希望孩子能够节约、懂礼貌、享受生活不抱怨、会感恩、愿意分享等等的好品质,跟他说的时候却并没有这么做,这些价值观不是用嘴说就能实现的,更多的是依赖于对孩子的影响力,孩子不自觉的想要成为我们的时候,你拦都拦不住。

5、改变孩子的表达方式

我们爱发脾气,那么孩子所学到的也是用发脾气来表达意见不一致,他容易对小朋友发脾气其实就是从我们自己身上学到的。

6、正确的引导孩子

孩子做了我们不能接纳的事,我们对他发脾气的时候,孩子其实没有得到任何成长,他只知道自己做错了被批评,只有害怕的心理,并不知道如何改正,孩子并不能从中学到正确的改成方式,不指责、不代替他去完改成,让他自己有信心去处理这些问题,给孩子机会。

12

我们到底可不可以对孩子发脾气?

在PET中影响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会不会发脾气的因素,不仅仅跟孩子做了什么有关,其实还跟三个因素有关系:

第一跟自己的状态有关,状态好坏都会影响我们对事情的接纳程度。

第二跟对象有关,年龄的不同,所面对的孩子不同都有关系。

第三跟环境有关,在家还是在公共场合等等,都会影响我们对孩子同样一件事儿的情绪。

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为什么有时能接受,有时却不行,因为情绪状态不同,对孩子有情绪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面对这孩子的行为,发脾气是正常的,不必去伪装,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父母,真实的去面对我们的情绪,这样孩子长大了才能作为一个“真实”的人。

12

我们有了情绪到底怎么办?如何去表达?

学会不伤害关系的表达情绪的方式,在PET中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就是“事实+影响+感受”,拆分开来则是,讲述事实+事情本身所带来的影响+自我的感受,这些都是关于我的,称为“我信息”,指责类的语言“你怎么怎么样”则是“你信息”。

“我信息”表达的是整个事实,不带任何批判,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情绪变化,其实也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信息“我需要帮助”,孩子也能从中得到成长,当他知道所做的事情会让妈妈产生影响,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让妈妈产生变化的时候,他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孩子会建立起信心,学会如何体谅别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这一点远远要比收不收玩具,所带给孩子的成长要多的多。

很多时候孩子做的事情确实容易会打扰我们、激怒我们,孩子在努力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确实不会顾及我们的感受和安排,在我们看来他们是错的是不懂事儿的,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不过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已,PET的创始人戈登博士说,所有人其实都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孩子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愿望本身没有错,只是他满足需求的方式影响到了我们的需求,但孩子小时候其实并不知道,我们只是提醒就好了。

生气背后的感受其实就是无奈、沮丧、焦虑、寒心,感受让自己变得渺小,为了让自己显得较为强大所选择的方式就是“生气”,生气本身就是一种伪装,一种刺激情绪,提倡大家讲出内心最真实的情绪。

以上就是我们分享的,当我们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怎么样去表达又不发脾气,但是又能真实的表达自己,不伤害自己,让事情本身得到改善,促进孩子的成长。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总结一下就是,当我们有情绪时,表达我们的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表达。(划重点啦!快拿小本本记下来)

正确的表达情绪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具体的事情不是那么重要,而是彼此的情绪导致了很多麻烦。哈佛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90%的疾病都来自于化解不了的情绪,生而为人最重要的就是绪学会和情绪共处,学会表达情绪走出情。

对孩子来说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能够保护自己在学校免于伤害,满足自己的需求。学会表达情绪能使得我们有更好的社会关系,更多的朋友,意味着有更多的社会支持系统,更少的攻击性和敌意。当我们自己能够正确的、无伤害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关注别的人的情绪时,你会发现身边的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总结一下

当对方做了我们不能接受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表达我们的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表达。这样的话,无论对方是谁,跟我们的相处都能如沐春风,那我们也将会成为最懂他的那个人,整个世界都会变得更美好。

这或许也是这套理论能三次获得诺贝尔提名的原因,感谢大家的聆听与陪伴~祝大家天天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