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樊修章先生

 明知豁达 2017-12-18

首先,解说词写得非常的精彩,整个电视片的制作也很好,但是最让人震撼的还是 樊老师对唐诗的理解。我中学时也很喜欢读一些诗歌,大学和研究生的时候还看过一些英文原文的诗歌,也读一些翻译过来的诗(比如泰戈尔、莱蒙托夫)。读来读取去,最后还是觉得唐诗才是诗歌的最高成就(也许是我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偏见吧),以至于后世的人写得诗只能聊以自慰(或者说是自娱自乐),很难达到唐诗的成就。【我最喜欢的两句诗当然也来自唐诗。】

看完《唐之韵》后大概过了一两个星期,我的这位同事说樊先生愿意和我见一面,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当然是非常感激的。记得当时我们去了一个茶馆聊天。樊先生那时已经70多岁了。一聊天,才知道先生也是湖南人,好像是浏阳的。不过,口音已经不太明显了。后来一问,他是1957年北大西语系毕业的,毕业就被打成“右派”,之后就“发配”宁夏。总的印象是樊先生并不健谈,也许是因为先生一生坎坷,也许是先生和我并不熟悉,也许是先生觉得我其实很肤浅。

我对唐诗的理解当然比樊先生浅薄不知多少倍。聊天时我只记得说我个人觉得唐诗里最精彩的还是边塞诗(这大概是和我的心境有关吧)。樊先生大致赞同。

离开宁夏后,我去新加坡工作了一段时间,08年回到复旦之前,我回家看望父母,顺便从湖南带了一些土特产,刚好宁夏的另一位朋友在广州,我便托他把这些土特产带到宁夏送给樊先生和我的那位外贸厅的同事。不想,后来我外贸厅的同事告诉我,樊老师已经故去了。听到消息,只能嗟叹人生无常,斯人已去。

《唐之韵》是樊先生留给我的一个非常伟大的礼物,我相信大家看了之后,一定会觉得即便一直研究古典文学的人也不一定能像樊老师这样对唐诗有这么好的理解。而樊先生本来是做翻译的(歌德的很多东西都是他翻译的)。

所以,希望大家有时间,一定看一看《唐之韵》。这部电视片对特别小孩学习和理解唐诗也非常的好。我的小孩特别喜欢看《唐之韵》,当然他并不太懂。无论如何,他能听到这么美妙的唐诗,听到樊先生生动而且又特别深切的理解,实在是幸事。

晚年的樊先生一直致力于一个三部曲:唐诗(即《唐之韵》)、宋词、元曲。如今,樊先生对唐诗的理解(即《唐之韵》)已近拍成了电视片,不知他老人家对宋词、元曲的理解今后是否也会被拍成电视片。

 

以下是来自百度百科的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036796.htm

樊修章:古典文学学者、翻译家,一九五七年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曾就职于北京外文书店(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宁夏大学。  主要译著《浮士德》、《歌德诗选》、《茨威格小说选》均为译林出版社出版。论著:《晚唐小品文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唐之韵》的撰稿樊修章,是一位古典文学学者和翻译家,他浸润唐诗古韵的文字,处处流淌着诗意的光芒和思想的深遂,为本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作为一名翻译家,由他翻译的歌德名著《浮士德》已在译林出版社再版六次。

  樊先生何许人也?看过《阴阳》的寥寥数人大约不会注意到,它的片尾字幕里,有一个文学顾问樊修章,就是这个樊先生——50年代北大的一介书生,被打成右派远赴宁夏,在农场以烟盒作稿纸翻译了《浮士德》。近期轰动一时的电视系列片《唐之韵》,撰稿也是樊先生。每集结尾压轴的一首唐诗,用的是童声朗诵王维的《送元二使关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惺惺相惜的别情,清凉而恬淡,犹在触手可及的眼前。想必樊先生有意用这样举重若轻的心境,作别气象万千的唐朝,作别三千六百多诗人,也作别自己颠沛流离七十年的往事。

 

还有一位来自宁夏的网友似乎采访过樊先生(应该是为女作家或者记者吧),有更多细节,有兴趣也可以看看:

http://zxqnxbanquan.blog.163.com/blog/static/325267372008720595736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