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我是@梁宇航。曾国藩的智慧有很多,我们先说一点,曾国藩太会“穷”。 “穷”到让国家相信他没有私心,所以敢重用(满人掌权,汉为异族,不受重用)。 曾国藩致曾国荃家书中:“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念言。” 我不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你们也多想想吧。 曾国藩死后,遗产分给曾纪泽和曾纪鸿两兄弟。这两兄弟也都是勤俭朴素之人。兄曾纪泽在任驻英法外交官的时,贴薪办公,而自己却勤俭的生活。弟曾纪鸿也是这样,在北京做小官儿,工资不多,生活非常拮据。此时曾国藩才去世不久,如果遗产多,也不至如此吧。
曾国藩“穷”,有三条原因。 第一,在官场上,“穷”则保身。 曾国藩是汉人,却仕满清。在清代,汉人不得实权的,容易受排挤。 第二,“穷”则“善”。 对男人来说,钱和权都促使人有野心。曾国藩给九岁儿子曾纪鸿写信“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第三,个人信仰 遵循:仁爱忠恕、礼义廉耻。所为官清廉。 曾国藩还有很多管理和沟通智慧 一、赏罚分明,把“公”字放在前头。 为官者不能太济私,一碗水不端平就容易怨言怨语。 二、功劳给人,罪过归己 会让功劳,会揽过错。 曾国藩:“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 当升官时他说“上托圣皇鸿福,下赖僚友同心,出谋以胡林翼为先,苦战以多隆阿为最,如臣碌碌,何功可言。” 三、善识人,观人入微,能得人才 四、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培养羽翼 五、凡沟通困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六、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视为标杆
七、霹雳手段,菩萨心肠,棍棒加大枣 八、借才夷域,夷域培才,不死板 不能一一尽言,需自己体会其处事为人通信等智慧 康熙说:“有治人,无治法;师古者,师其意,不师其迹。” 做官无标准,做人也没标准范本,重在活学活用。 其实对曾国藩为官我不感冒,只是觉得有智慧。 但是对其人品,对其字。我是非常喜欢的。 清朝善书者多,但是楷书能到曾国藩水平的,不多。 |
|
来自: 丰少少爷 > 《诗词、楹联文化(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