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课 1、备课标。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提示的原则、方法,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准,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次课中去。 3、备教具。上课需要教具的,必须提前作好准备。 4、备学生。通过课前了解,课中接触,课后谈话,批改作业,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学习方法等,准确预见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引导学生学习的步骤和方法,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分层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 8、发挥学年组、教研组的作用,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法,保证备课质量。集体备课每周不得少于一次 9、任课教师必须提一周备好课。 二、上课 1、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严禁空课,如有特殊情况需要串课,教师必须到教务处要有备案。 2、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上下课。 3、教师要在预铃时到达教室门前候课,上课铃响后立即进入教室上课。 4、无特殊情况应站立讲课,上课时严禁使用通讯工具,课堂上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中途离开课堂、随意增加或缩短教学时间。 5、教师应注意进行组织教学,课堂上不得出现学生在课上睡觉、喧闹、打架等情况。 6、教师服饰须符合教师职业形象。 7、课堂上不得有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悖的言行,禁止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无故停学生的课。 8、教务处要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按量化标准扣分。 三、听课 1、校长、教学校长、教学主任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并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2、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课要全面听,力求每学期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 3、课后务必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切实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4、学校要定期对听课笔记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量要符合要求,即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三、四年级每天单科书面课外作业时间不超过15分钟,小学五、六年级每天单科书面课外作业时间不超过20分钟。 2、作业设计应当注重时效性,在难易程度上应当符合学生实际,应当针对学生的个体的认知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选择性作业。作业形式应灵活多样。 3、学生书面作业由任课教师本人及时、认真的逐一批改。评语应恰当,具有激励性。要求学生重做的作业教师要复批,对于活动类作业教师要及时给予检查和点评。 4、作业必须及时批改、全批全改,批改要规范、认真,做到不错批、不漏批。不同科目的作业要按有关要求使用规范、正确的批改符号。提倡批语加等级,批语语气要和蔼,对学生所存在的错误用婉转的语言表达出来,多用表扬、激励的语言。 5、要提高批改质量,教师的批语书写应工整、规范、准确,对学生有示范性和指导性。 6、教导处每月要对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五、教育科研 以小课题为主,全员参与,缩短研究时间,注重实施性。 1、选题 选课题应具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价值性和可能性、超前性,并结合当前教改动态,本校或本地教育实际,以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作出选题。 研究目标应明确,内容应具体,过程应明了,方法应可行,论证应有据。 2、成立课题组 根据课题要求确定人数,据课题内容及项目结合教师个人专长,确立研究人员。 课题负责人全面管理课题的申报立项、批复、资金筹措等,监督过程的实施、协调与课题研究相关事宜。 课题主研员具体负责设计、总结、研究、布置,制定实施方案、实施计划、阶段性总结报告、拟订课题在不同阶段具体实施项目,提出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解决研究的重难点,在理论掌握上应深入,带头积极投入研究实践。 3、课题的申请 学校成立校本科研组,由学校相关领导及上级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从小而实入手,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对教师的教科研进行审批、论证等。 对成绩卓著的要进行表彰,对极有价值的课题逐级上报立项审批。 4、课题的实施 明确目标和任务,分阶段分步骤开展,针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定出时间,安排好日程,做好资料收集。 ①研究人员要作好读书笔记、研究心得、经验教训、方法效果,典型案例或个案的收集整理。 ②收集、整理、保存研究过程中的图片资料、声像资料、课件以及研究小结、阶段总结、经验文章、研究论文或著作等。 ③收集好立项申请书、论证报告研究、方案以及各种审批手续、阶段成果、结题的申报、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评审记录、评委的鉴定等。 ④收集好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及效果反馈意见。 ⑤课题组要定期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结合自己课题研究的实际,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及时处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⑥自觉学习科研理论,更深层次认识研究的目的、任务和实用性,注意收集或摘录与本研究有关的各类资料,善于吸收他人的研究思路、经验、成果等,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六、学习成绩 1、统一考核 每学期举行期中,期末考试。按上级要求,统一命题考试。 2、月考 月考由学科教师命题,向学生公布成绩并作讲评和分析。 3、实践 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创造环境进行实践,并记录成绩,视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成绩评定 按优、良、及、不及的标准进行,并填入素质评价手册中。 5、科学分析 每次考核后都要做客观的分析,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恰当处理,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和提高教学工作。 七、教学工作检查 1、成立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教学工作检查小组,根据以上条款制定教学工作评估标准。 2、教学检查评估小组在对每位教师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检查之后,要进行量化打分,并将成绩和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 检查结果做为相关人员量化考核的重要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