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府文宗:北朝后期河间邢氏之家族文化

 田牧 2017-12-18

学府文宗北朝后期河间邢氏之家族文化
王永平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河间邢氏家族虽然自有其渊源但其家族门第之士族化则奠基于汉魏之际。作为留居河北之世族北魏太武帝时期其家族代表人物受到重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其家族代表人物邢峦等不断受到重用。北魏后期及东魏北齐之际其家族才俊辈出成为北朝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世族之一。河间邢氏在文化上保持着汉儒的学术传统经律兼修精擅礼制这不仅成为他们入仕的基本条件而且推动着北朝胡人统治者的汉化进程。邢氏人物多能属文出现了以邢卲为代表的诸多文士这在文学地位日益显著的北朝后期对于其家族文化声誉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邢卲等人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富于包容性其思想作风表现出明显的玄学化特征。
  关键词北朝河间邢氏家族文化儒学文学
  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全面推行汉化以来北方地区汉族世家大族的政治与社会地位迅速上升一些家族不仅世代为宦而且在文化上人才辈出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局面。对此以往学界已有所关注在魏孝文帝重建门阀制度推动鲜、汉上层通婚等方面颇多研究在世族个案研究中对清河、博陵崔氏及河东裴氏等显赫门第则多有专论。不过相对而言对其他非势家类型的文化士族则似乎关注不多。其实诸多地位相对弱小的家族构成了世族社会的主体应该加以特别的关注。有鉴于此本文以北朝中后期河间邢氏家族作为个案专题考察当时其家族文化等情况从一个侧面透视北朝士族文化的面貌。
  一、引言河间邢氏的渊源及魏晋之际其家族门第的奠定
  关于河间邢氏家族之缘起《急就篇》卷二“邢丽奢”条颜师古注“邢本姬姓之国周公之胤也。”《元和姓纂》卷五邢氏”条载:“周公第四子封于邢后为卫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唐杜牧《樊川集》卷八《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铭并序》曰“邢氏周公次子靖渊封为邢侯国灭因以为氏。西汉宇为太尉子绥为司空曾孙世宗光武时为骠骑将军世宗玄孙颙因居河间。颙当曹魏时参太祖丞相事终于太常。邢有河间南阳君实河间人太常后也。后至晋魏已降皆有官禄。”《新唐书》卷七十四《宰相世系表四上》说“邢氏出自姬姓。周公第四子封于邢后卫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王应麟在《姓氏急就篇》卷下邢氏又说邢侯周公之裔后以为氏。”《新校互注宋本广韵卷二载邢姓出河间也本周之胤邢侯为卫所灭后遂为氏汉有侍中邢辟直道忤时谪为河间鄚令因家焉。郑樵通志·氏族略周同姓国条下载邢氏侯爵周公之第四子受封于邢。今邢州治龙冈是其故地也。僖二十五年卫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邢氏出自姬姓周公第四子靖渊封为邢侯其地广平襄国县是也春秋鲁僖公二十五年卫文公灭邢子孙以国为氏。齐大夫邢公晋大夫邢伯邢侯勇士邢蒯其后世为滁州全椒人。汉司徒邢绥之后有文伟相唐武后。综合以上官私谱牒都称邢氏为姬姓”,为周公之子宋以后稍有增补或称周公第二子或说第四子后国灭其子孙以氏为姓并叙及春秋以来邢氏主要人物。不过早期河间邢氏人物少有事迹可述查核正史确实可考的邢氏人物则是汉魏之际的邢颙。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邢颙传邢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也。他积极支持曹操平定河北被称为民之先觉”;曹操对他也颇为信重不仅一再任其为冀州地方官职以稳定局势后以其参丞相军事历任东曹掾太子少傅太傅等职曹丕称帝后以其为侍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太常等。特别需要指出邢颙为宦不仅干能显著而且德行突出时人称之曰德行堂堂邢子昂曹操曾为诸子高选官属”,令曰侯家吏宜得渊深法度如邢颙辈。于是任其为平原侯曹植家丞颙防闲以礼无所屈扰由是不合。说明他以儒家礼法约束曹植颇为严正。曹操一度曾想以曹植为嗣征询邢颙的意见他说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重察之!他显然是反对曹操以庶代嫡的。这体现出邢颙坚定的儒家礼法观念。陈寿在其传末评曰中赞其贵尚峻厉为世名人”,颇能概括其为人行政的作风。邢颙入仕曹魏作为冀州士人的主要代表之一被赞誉为北土之彦”,他受封关内侯官至太常奠定了其家族在魏晋时期地位不断上升的基础。
  关于河间邢氏家族在魏晋之间的仕宦情况,《北史卷四十三邢峦传邢峦字洪宾河间鄚人魏太常贞之后也。曹魏时又有邢贞官至太常。不过查考魏书卷六十五邢峦传》,则未有此记载。如果这一记载属实河间邢氏在曹魏时期有二人位列太常进入统治集团的上层。三国志·魏书·邢颙传注引晋诸公赞载邢颙曾孙邢乔有体亮局干美于当世。历清职。元康中与刘涣俱为尚书吏部郎稍迁至司隶校尉。邢乔在西晋颇有声誉,《世说新语·赏誉篇洛中铮铮冯惠卿名蓀是播子。蓀与邢乔俱司徒李胤外孙及胤子顺并知名。时称'冯才清李才明纯粹邢’”从邢颙子孙在西晋历清职等情况看当时河间邢氏代表性人物已成为当时士族社会的名士其代表性房支已进入士族阶层了。
  北朝河间邢氏代表人物之儒学修养及对其仕宦门风之影响
  从以上所考叙汉末魏晋时期以邢颙为代表的河间邢氏主要代表人物看他们应该具备了一定的学术文化修养。不过在汉晋之间士风与学风激烈变革的时代文化背景下邢氏人物似乎依然保持着汉代经律兼修的传统没有学术上特别具有造诣的人物这既说明在文化上尚处于积累的阶段也与当时河北地区士人学风偏向保守的文化风尚直接相关。
  永嘉之乱中原动荡西晋日渐崩溃中州士族纷纷南迁。与河北地区著名的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及范阳卢氏等世家大族少有南迁者一样河间邢氏在两晋之际也未南徙。十六国时期在诸胡政权统治的背景下其家族代表人物大多退归乡里。魏书·邢峦传载其五世祖嘏石勒频征不至。考察十六国各胡人政权虽间有汉族士人活动的身影但出自著名大族者人数较少影响有限这与当时胡汉之间比较紧张的民族关系及汉族大族名士的心态直接相关。邢嘏拒绝出仕羯赵政权正是如此。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河间邢氏家族代表人物出仕胡人政权是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魏书·邢峦传》载邢峦祖父邢颖,字敬宗,“以才学知名。世祖时,与范阳卢玄、勃海高允等同时被征。”《魏书》卷四《世祖纪上》载神麝四年431)诏曰:
  顷逆命纵逸方夏未宁戎车屡驾不遑休息。今二寇摧殄士马无为方将偃武修文遵太平之化理废职举逸民拔起幽穷延登俊乂昧旦思求想遇师辅虽殷宗之梦板筑罔以加也。访诸有司咸称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勃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皆贤俊之胄冠冕州邦有羽仪之用。
  太武帝拓跋焘此次征士在北魏汉化进程中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其目的在于笼络河北汉族大族扩大和巩固其统治基础。太武帝此次征召的对象皆为河北最具代表性家族的名士即所谓皆贤俊之胄冠冕州邦”,河间邢颖名列其中可见其家族及个人的地位。拓跋焘对邢颖颇为信重,《魏书·邢峦传载邢颖后因病还乡里久之世祖访颖于群臣曰'往忆邢颖长者有学义宜侍讲东宫今其人安在?司徒崔浩对曰'颖卧疾在家。世祖遣太医驰驿就疗。从拓跋焘称誉邢颖有学义宜侍讲东宫的情况看他应当是一位以儒学见长的长者。后来高允以昔岁同征零落将尽感逝怀人征士颂……群贤之行举其梗概”,其中赞誉邢颖说宗敬延誉号为四俊华藻云飞金声夙振。中遇沈痾赋诗以讯忠显于辞理出于韵。”(《魏书卷四十八高允传)
  比邢颖稍晚邢氏另一代表人物邢祐也应征至平城。魏书·邢峦传峦叔祖祐字宗祐少有学尚知名于时。”《魏书卷八十四儒林·平恒传
  时高允为监河间邢祐北平阳嘏河东裴定广平程骏金城赵元顺等为著作佐郎虽才学互有短长然俱为称职并号长者。允每称博通经籍无过恒者。
  高允负责选拔著作佐郎自然要挑选学术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物邢祐名列其中并号长者魏书·儒林传载河北人陈奇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始注孝经论语》,颇传于世为搢绅所称。陈奇是一个博通儒家经籍的经师与河间邢祐同召赴京。陈奇是以儒学特长而被征召的邢祐与其同召赴京”,也当是以儒学经术见长的一位学者。
  此后深得北魏孝文帝重用的邢峦也是凭借其儒学修养得以入仕的。魏书·儒林传序高祖钦明稽古笃好坟典坐舆据鞍不忘讲道。刘芳李彪诸人以经书进崔光邢峦之徒以文史达其余涉猎典章关历词翰莫不縻以好爵动贻赏眷。于是斯文郁然比隆周汉。”《魏书本传又载
  峦少而好学负帙寻师家贫厉节遂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美须髯姿貌甚伟。州郡表贡拜中书博士迁员外散骑侍郎为高祖所知赏。……转中书侍郎甚见顾遇常参座席。高祖因行药至司空府南见峦宅遣使谓峦曰朝行药至此见卿宅乃住东望德馆情有依然。峦对曰陛下移构中京方建无穷之业臣意在与魏升降宁容不务永年之宅。高祖谓司空穆亮仆射李冲曰峦之此言其意不小。有司奏策秀诏曰孝殊问经权异策邢峦才清可令策秀。
  邢峦以其多方面才能深得孝文帝赏识。邢峦也曾参与相关礼制的讨论,《魏书卷一o八礼志四世宗永平四年冬员外将军兼尚书都令史陈终德有祖母之丧欲服齐衰三年以无世爵之重不可陵诸父若下同众孙恐违后祖之义请求详正。于是朝廷诸儒纷纷议论其中太常卿刘芳也上议尚书邢峦奏依芳议
  从北魏太武帝至孝文帝时期河间邢氏家族先后有邢颖邢祐邢峦三位代表人物获得重用这在北魏前期与中期的汉化过程中显得颇为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家族儒学积累及其个人的名士身份。其中就政治地位而言邢峦具有突出军政才干和业绩宣武帝时以都督梁汉诸军事征西将军的身份负责控制汉中和镇摄巴蜀之重任后萧梁出兵徐兖邢峦受命都督东讨诸军事安东将军对稳定淮北的军事局势贡献卓著。魏书本传称其善于治军峦自宿豫大捷及平悬瓠志行修正不复以财贿为怀戎资军实丝毫无犯”,官至殿中尚书加抚军将军。延昌三年邢峦因疾而亡史称其才兼文武朝野瞻望”(《魏书卷六十五邢峦传)可谓一代名臣。以往邢氏代表人物主要从事著作方面的官职邢祐虽曾出任平原太守政清刑肃百姓安之”,表现出一定的行政业绩而邢峦以文史学业入仕长期致力军政事务功绩显著这对其家族地位的提升作用明显。作为儒士而具有军政干才邢峦体现了汉代以来经律兼修”、师吏合一的文化传统这与魏晋以来儒玄双修的浮华士风明显不同。
  河间邢氏人物经律兼修”,尤其精擅礼制邢虬便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魏书·邢峦传附邢虬传
  ()少为三礼郑氏学明经有文思。举秀才上第为中书议郎尚书殿中郎。高祖因公事与语问朝觐宴飨之礼虬以经对大合上旨。转司徒属国子博士。高祖崩尚书令王肃多用新仪虬往往折以五经正礼。转尚书右丞徙左丞多所纠正台阁肃然。时雁门人有害母者八座奏轘之而潴其室宥其二子。虬驳奏云君亲无将 将而必诛。今谋逆者戮及期亲害亲者今不及子既逆甚枭镜禽兽之不若而使禋祀不绝遗育永传非所以劝忠孝之道存三纲之义。若圣教含容不加孥戮使父子罪不相及恶止于其身不则宜投之四裔敕所在不听配匹。盤庚'无令易种于新邑 汉法五月食枭羹皆欲绝其类也。奏入世宗从之。
  邢虬精修三礼之学明经有文思”,他在行政实践中以经释律这也是汉儒的传统。特别需要指出邢虬在礼仪方面对由南入北的琅邪王肃所制定的孝文帝丧礼方面的新仪”,颇不赞同往往折以五经正礼。这体现出作为北朝儒学旧族的邢氏在礼学方面保持着汉代学术传统的特征而与南朝玄学化新仪有所不同。
  邢虬长子邢臧也精于礼制。魏书卷八十五文苑·邢臧传
  邢臧字子良河间人光禄少卿虬长孙也。幼孤早立操尚博学有藻思。年二十一神龟中举秀才问策五条考上第为太子博士。正光中议立明堂臧为裴頠一室之议事虽不行当时称其理博。
  邢臧参与议立明堂的讨论当时称为理博”,可见颇精礼制。邢峦侄邢昕,《魏书卷八十五文苑·邢昕传
  邢昕字子明河间人尚书峦弟伟之子。幼孤见爱于祖母李氏。……受诏与秘书监常景典仪注事。出帝行释奠礼昕与校书郎裴伯茂等俱为录义。
  魏书卷八十二常景传》,常景自孝文帝宣武帝以来一再负责修订法律朝仪明帝时受敕撰太和之后朝仪已施行者凡五十余卷”,是北魏后期典制方面的代表人物。邢昕在孝武帝太昌年间受诏与秘书监常景典仪注事”,说明他具有相当的礼制方面的修养。
  北魏末及东魏北齐之际河间邢氏在经术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邢卲他是邢臧之弟在儒家学术与礼法方面也颇多建树文学之首当世荣之的美誉。北齐书卷三十六邢卲传载邢卲于太昌年间任国子祭酒及至东魏累迁太常卿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是时朝臣多守一职带领二官甚少卲顿居三职并是文学之首当世荣之。”《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景明寺条下载
  (子才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靖虎门业废后迁国子祭酒谟训上庠。子才罚惰赏勤专心劝诱青领之生竟怀雅术洙泗自风兹焉复盛。
  可见在北魏末年邢卲负责儒学教育事务地位显著。邢卲精于朝仪,《北史·邢峦传附邢卲传孝昌初与黄门侍郎李琰之对典朝仪。东魏时期依然如此,《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景明寺条下载邢卲为中书令时戎马在郊朝廷多事国礼朝仪咸自子才出。北齐代魏之际邢卲还参与制定禅代仪注。又邢卲也熟悉丧礼及文宣崩凶礼多见讯访敕撰哀策。”(《北史卷四十三邢峦传附邢卲传)对于邢卲的儒学修养及其礼仪方面的建树,《北齐书·邢卲传有一段较为概括的记载
  ()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吉凶礼仪公私咨稟质疑去惑为世指南。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卲援笔立成证引该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顷。
  可见在儒学方面邢卲涉猎广泛钻研甚深为一代通儒在礼仪制度上他更是驾轻就熟为世指南
  在法律制度方面邢卲在东魏北齐时期先后两次参与修律。一次在东魏时,《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景明寺条下载
  暨皇居徙邺民讼殷繁前格后诏自相与夺法吏疑狱簿领成山。乃敕子才与散骑常侍温子升撰麟趾新制十五篇省府以之决疑州郡用为治本。
  至于邢卲第二次参与修律,《北齐书卷二十九李浑传载其天保初除太子少保邢卲为少师杨愔为少傅论者为荣。以参禅代仪注……删定麟趾格”《北齐书卷四十四儒林·李铉传天保初诏铉与殿中尚书邢卲、中书令魏收等参议礼律仍兼国子博士。”《北史卷三十三李灵传附李浑传所载更为完整齐天保初除太子少保。时太常邢卲为少师吏部尚书杨愔为太傅论者荣之。……文宣以魏麟趾格未精敕浑与邢卲魏收王昕李伯伦等修撰。此事发生在北齐文宣帝高洋之时。不仅如此,《北史·邢峦传附邢卲传还记载了邢卲议律的二则实例
  旧格制生两男者赏羊五口不然则绢十匹。仆射崔暹奏绝之。卲云此格不宜辄断。句践以区区之越赏法生三男者给乳母。况以天下之大而绝此条! 舜藏金于山不以为乏今藏之于民复何所损。又准旧皆讯囚取占然后送付廷尉。卲以为不可乃立议曰设官分职各有司存丞相不问斗人虞官弓招不进。岂使尸祝兼刀匕之役家长侵鸡犬之功。诏并从之。
  可见邢卲对法律制度及其功用确实颇为熟悉。
  北齐时期河间邢氏还有一位儒者。北齐书卷四十四儒林·邢峙传
  邢峙字士峻河间鄚人也。少好学耽玩坟典游学燕赵之间三礼左氏春秋。天保初郡举孝廉授四门博士迁国子助教以经入授皇太子。峙方正纯厚有儒者之风。厨宰进太子食有菜曰邪蒿”,峙命去之此菜有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食。显祖闻而嘉之赐以被褥缣纩拜国子博士。皇建初除清河太守有惠政民吏爱之。
  邢峙不仅精通儒家典籍而且方正纯厚有儒者之风”,是一个学识渊博的纯正儒者。关于邢峙学识之渊博,《颜氏家训·勉学篇载有一则实例
  《榖梁传称公子友与莒挐相搏左右呼曰孟劳孟劳鲁之宝刀名亦见广雅。近在齐时有姜仲岳谓“'孟劳公子左右姓孟名劳多力之人为国所宝。与吾苦诤。时清河郡守邢峙当世硕儒助吾证之赧然而伏。
  颜之推以邢峙为当世硕儒”,绝非虚言。不过邢峙未列入魏书北史邢峦传》,他应该是河间邢氏宗族其他房支的人物。
  由上所述可见河间邢氏自汉晋以来便已形成了家族的儒学教育的传统在北魏汉化过程中邢氏作为北方汉族儒学世族的代表得到重视。在北魏中后期及东魏北齐之际至少有七位邢氏代表人物充任国子博士还有担任国子祭酒等职务者有的还出任皇太子的经学老师或侍读显示了其家族儒学文化方面的优势。邢氏人物多精擅礼法制度他们一再参与历代礼制法制方面的建设这不仅对其家族人物的仕进具有重要的助益而且对促进当时北朝统治者的汉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河间邢氏之世代儒学传承这在其家族孝友门风中也明显的表现出来。关于邢氏孝友门风有几则典型事例。一是邢峦弟邢晏,《魏书·邢峦传附邢晏传
  晏笃于义让初为南兖州刺史例得一子解褐乃启其孤弟子子慎年甫十二而其子已弱冠矣。后为沧州复启孤兄子昕为府主簿而其子并未从官。世人以此多之。
  邢晏注重家族整体利益深得孝友之道。又,《魏书·邢峦传附邢虬传
  虬母在乡遇患请假归。值秋水暴长河梁破绝虬得一小船而渡漏而不没时人异之。母丧哀毁过礼为时所称。
  邢虬恪守儒家孝道。又,《北齐书·邢卲传
  卲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事寡嫂甚谨养孤子恕慈爱特深。在兖州有都信云恕疾便忧之废寝食颜色贬损。及卒人士为之伤心痛悼虽甚竟不再哭宾客吊慰抆泪而已。其高情达识开遣滞累东门吴以还所未有也。
  邢卲个人内行修谨”,重视家族内外的和睦亲善。以上诸人的孝友表现是邢氏家族儒学文化传统熏染的必然结果他们的相关事迹见载于史册固然可称为典型其实其他邢氏人物也当多如此。
  北朝后期河间邢氏代表人物的文学才能及其名士风采
  由上文考叙可见与北朝诸多世家大族一样河间邢氏家族学术文化的核心与传统是儒家经术这是他们保障宗族团结维护家族门第争取仕宦地位的文化基础与优势所在。不过具体考察河间邢氏之家族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在北魏后期以来河间邢氏的一些代表人物在思想作风行为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名士化特征他们或雅好文咏”,性好谈赏”,任情率性与南朝的玄学化名士颇为相似而绝非一般的浅薄陋儒。这有助于丰富其家族文化的色彩增强其家族的文化适应能力。
  河间邢氏代表人物多具有文学才能。如邢峦,《魏书本传称其有文才干略”,他得参与魏孝文帝的文学活动。魏书卷五十六郑羲传附郑道昭传
  (郑道昭从征沔汉高祖飨侍臣于悬瓠方丈竹堂道昭与兄懿俱侍坐焉。乐作酒酣高祖乃歌曰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彭城王勰续歌曰愿从圣明兮登衡会万国驰诚混江外。郑懿歌曰云雷大振兮天门辟率土来宾一正历。邢峦歌曰舜舞干戚兮天下归文德远被莫不思。道昭歌曰皇风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合。高祖又歌曰遵彼汝坟兮昔化贞未若今日道风明。宋弁歌曰文王政教兮晖江沼宁如大化光四表。高祖谓道昭曰自比迁务虽猥与诸才俊不废咏缀遂命邢峦总集叙记。当尔之年卿频丁艰祸每眷文席常用慨然。
  孝文帝喜好文雅士大夫聚会时与诸才俊不废咏缀”,并命邢峦将这些唱和歌咏总集叙记。邢峦受命总集叙记”,说明他不仅常参与孝文帝的这类雅聚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又,《魏书卷十九景穆十二王·任城王元澄传载孝文帝南征后回到洛阳引见王公侍臣光景垂落朕同宗则有载考之义卿等将出无远何得默尔不示德音。于是即命黄门侍郎崔光郭祚通直郎邢峦崔休等赋诗言志。宣武帝时邢峦曾受命负责撰孝文起居注》,《北齐书卷三十七魏收传史臣回顾北魏国史撰修过程时曾说宣武时命邢峦追撰孝文起居注》,书至太和十四年又命崔鸿王遵业补续焉。当时修史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才能。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河间邢氏人物有二位列入魏书·文苑传》,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其家族文化的特色。其中邢臧具有多方面才干在文辞方面为特进甄琛行状》,世称其工。与裴敬宪卢观兄弟并结交分曾共读回文集》,臧独先通之。撰古来文章并叙作者氏族号曰文谱》,未就病卒时贤悼惜之。其文笔凡百余篇。可见邢臧不仅是一位文士而且是一位文学史家,《文谱是很具特色的文学史著作。另一位邢昕好学早有才情”,曾为车骑大将军萧宝夤东閤祭酒委以文翰”;吏部尚书李神俊奏昕修起居注”;天平初应征至邺城既有才藻兼长几案。自孝昌之后天下多务世人竟以吏工取达文学大衰。司州中从事宋道游以公断见知时与昕嘲谑。昕谓之曰'世事同知文学外。游道有惭色。……所著文章自有集录。邢臧父邢虬也有文学才能,《魏书·邢峦传载邢虬所作碑颂杂笔三十余篇
  北魏末年及东魏北齐之际河间邢氏家族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文学之士——邢卲。邢卲的出现及其文学地位的奠定固然有复杂的社会与时代原因但从家族文化的角度看邢氏有重文之传统特别是其父邢虬兄邢臧等早以文才著名为邢氏文学上最兴盛之房支这给邢卲的成长提供了比较优越的家族文化环境。关于邢卲的文学活动及其地位,《北齐书·邢卲传载之甚详
  年五岁魏吏部郎清河崔亮见而奇之此子后当大成位望通显。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族兄峦有人伦鉴谓子弟曰宗室中有此儿非常人也。”……尝因霖雨乃读汉书》,五日略能遍记之。后因饮谑倦方广寻经史五行俱下一览便记无所遗忘。文章典丽既赡且速。年未二十名动衣冠。尝与右北平阳固河东裴伯茂、从兄罘河南陆道晖等至北海王昕舍宿饮相与赋诗凡数十首皆在主人奴处。旦日奴行诸人求诗不得卲皆为诵之诸人有不认诗者奴还得本不误一字。诸人方之王粲。吏部尚书李神俊大相钦重引为忘年之交。
  可见邢卲博涉经史尤擅文学才情勃发。北魏明帝时元叉任尚书令李神俊与著名文士袁翻在座元叉命邢卲作谢表须臾便成以示诸宾”,李神俊赞曰邢卲此表足使袁公变色。北魏之末邢卲已成为最具代表的文学之士,《北齐书本传载
  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卲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于时袁翻与范阳祖莹位望通显文笔之美见称先达以卲藻思华赡深共嫉之。每洛中贵人拜职多冯卲为谢表。尝有一贵胜初受官大集宾食翻与卲俱在座。翻意主人托其为让表。遂命卲作之。翻甚不悦每告人云邢家小儿尝客作章表自买黄纸写而送之。卲恐为翻所害乃辞以疾。
  可见年轻的邢卲以文学才能独步当时。东魏北齐之际邢卲的文学地位更为巩固,《北齐书本传载
  词致宏远独步当时与济阴温子昇为文士之冠世论谓之温邢。钜鹿魏收虽天才艳发而年事在二人之后故子昇死后方称邢魏焉。
  《北齐书本传又载其有集三十卷见行于世”,其子邢大宝有文情
  由上所述邢卲在文学方面自少长于作文在政治应用文体方面文思敏捷文章华丽即所谓文章典丽既赡且速”;其入仕后在抒情文章也才华横溢藻思华赡成为士林楷模雕虫之美独步当时。邢卲之文学地位与成就之所以臻于如此境界固然与其家族文化之积淀不无关系也与当时北朝之文学氛围密切相关其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邢卲很注意取法南朝之文学艺术精神。邢卲模拟南朝文学风尚其取法对象主要是沈约。颜氏家训·文章篇
  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邢子才常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忆语也。深以此服之。
  邢卲推崇沈约的作文观念。颜氏家训·文章篇又载
  邢子才魏收俱有重名时俗准的以为师匠。邢赏服沈约而轻任昉魏爱慕任昉而毁沈约每于谈宴辞色以之。邺下纷纭各有朋党。祖孝征尝谓吾曰沈之是非乃邢魏之优劣也。
  可见无论邢卲还是魏收尽管他们相互如何争奇竞胜实际上当时他们都自觉地模拟南朝的文学风尚。作为北朝后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邢卲等人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自十六国以来北方文学艺术长期处于荒废状态自北魏孝文帝以来才逐步恢复其起点相对较低而南朝的文学艺术则取得长足的进步。因此邢卲诸人取法模拟南朝文风是很自然的事。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随着邢卲文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也主张在文学方面应该有所创新提出了一些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思想。他在萧仁祖集序中曾说
  昔潘陆齐轨不袭建安之风谢同声遂革太原之气。自汉逮晋情赏犹自不谐江北江南意制本应相诡。
  很显然邢卲主张文学风尚应随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变化而变化这无疑是正确的。只是在当时邢卲及其同时代的北朝文士尚无法完全摆脱对南朝文学的模拟。此外邢卲主张写作文章应追求精益求精他曾称赞萧仁祖之文可谓雕章间出”(邢卲:《萧仁祖集序》,《全北齐文卷三),其本人在创作中也是追求雕虫之美他还主张文章应表现作者的思想要体现出比较深刻的思想寄托。他称赞广平王为文方见建安之体复闻正始之音”(邢卲:《广平王碑文》,《全北齐文卷三),就是提倡文章的思想要深邃切旨他本人为文词致宏远独步当时”,说明他是自觉实践其这一文学主张的。
  从上文所考述可见河间邢氏主要代表人物在文化上既是精擅礼制的儒者也是才华横溢的文士。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论及南北朝学风差异时曾说过自末俗以来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故南朝通才甚多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他以为邢卲是东魏北齐之际唯一的博涉通才可谓上品之人。邢卲的出现很能说明其家族文化的某些特征。如邢晏,《魏书卷二十二孝文五王·京兆王愉传愉好文章颇著诗赋。时引才人宋世景李神俊祖莹邢晏王遵业张始均等共申宴喜招四方儒学宾客严怀真等数十人馆而礼之。显然邢晏也是一个公认的才士。其他邢氏文学人物都具有这种才士的品格。他们既博通经史具有丰厚的学识又擅长作文表现出炫目的才华。特别难能可贵的是邢氏人物普遍地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名士气质与家族风尚。
  考察北朝后期文化变迁的趋势不能不说文学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官吏选举过程中特别秀才策试非常重视文学才能以致一些宿儒也恨不学属文”(《北齐书卷四十四儒林·刘昼传》)。此外随着与南朝文化交流的不断的深入南朝的玄学化风尚的影响日益扩大像河间邢氏这样具有文学传统的家族相对而言能够比较快地接受南朝新风。北魏后期特别是东魏北齐之际河间邢氏人物表现出明显的名士化特征。如邢晏,《魏书·邢峦传载其美风仪博涉经史善谈释老雅好文咏。所谓善谈释老雅好文咏”,这是玄化的典型特征。又,《北齐书卷二十九李浑传附李绘传载李绘自幼聪颖及长仪貌端伟神情朗俊。河间邢晏即绘舅也。与绘清言叹其高远。每称曰'若披云雾如对珠玉宅相之寄实在此甥。’”又邢晏与李绘清言”,可见他平时常谈论玄理。
  在谈论玄理及生活方式名士化方面河间邢氏最突出的代表依然是邢卲。北魏后期邢卲在洛阳便参与诸名士的交游,《北齐书本传载其少在洛阳会天下无事与时名胜专以山水游宴为娱不暇勤业。当时受南朝士风影响在洛阳形成了一些名士交游雅集的圈子他们或谈论玄理或诗赋歌辞成为北朝新士风的典型代表。北魏之末政局动荡这些名士则以雅聚作为避世的手段。尔朱荣入洛发动河阴之变前邢卲与王昕等名士追随青州刺史元罗终日酣赏尽山泉之致”(《北齐书卷三十六邢卲传》);后来他又与杨愔等人避地嵩高山”(《北齐书卷三十六邢卲传》);东魏北齐之际他与王昕杜弼等人交游谈论性好谈赏不能闲独公事归休恒须宾客自伴”(《北齐书卷三十六邢卲传》)。根据相关记载邢卲是当时士人雅聚的主要召集人可谓名士群体的领袖人物。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景明寺条下载
  (邢卲志性通敏风情雅润下帏覃思温故知新。文宗学府腾班马而孤上英规胜范凌许郭而独高。是以衣冠之士辐辏其门怀道之宾去来满室。升其堂者若登孔氏之门沾其赏者犹听东吴之句。籍甚当时声驰遐迩。
  邢卲作为当时的文宗学府”,深得名士阶层的尊崇。
  邢卲对玄理深有探究,《北齐书卷二十四杜弼传载邢卲在武定六年曾参与东魏孝静帝组织的有关佛理的谈论“(武定六年四月八日魏帝集名僧于显阳殿讲说佛理弼与吏部尚书杨愔中书令邢卲秘书监魏收等侍法筵。当时谈论佛理自然牵扯到玄理。又载杜弼尝与邢卲扈从东山共论名理。二人所谈主要集中在生死等问题上邢以为人死还生恐为蛇画足”;杜弼则从道家的理论出发以为物之未生本亦无也无而能有不以为疑。因前生后何独致怪。进而双方论及神灭与神不灭问题邢卲以为人之生命如植物无不死之理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前后往复再三邢卲理屈而止文多不载。这里说邢卲理屈而止”,颇令人费解二人各持一端很难说服对方。邢卲主张神灭论”,反对佛教恐怕与当时上层社会的主流思潮有冲突讨论难以继续下去了。邢共论名理”,涉及玄学儒学及佛教思想等多方面问题值得关注邢卲的思想在当时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北史卷三十三李孝伯传载李士谦善谈玄理”,曾与客谈论不信佛家应报义”,客曰邢子才云'岂有松柏后身化为樗栎 仆以为然。此人与李士谦谈论引用邢子才的论点可见其学说之影响。邢卲谈理不信佛教应报思想和神不灭论”,坚守儒家的基本思想这与其儒学旧族的文化背景不无关系。
  关于邢卲的名士作风,《北齐书本传载
  (邢卲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有斋不居坐卧恒在一小屋。果饵之属或置之梁上宾至下而共噉。天姿质素特安异同士无贤愚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觅虱且与剧谈。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妻弟李季节才学之士谓子才曰世间人多不聪明思误书何由能得。子才曰若思不能得便不劳读书。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閤为狗所吠言毕便抚掌大笑。
  从上所载邢卲为人之做派颇与魏晋任诞率性的名士相似。这显然是他受南朝玄化士风影响的结果。
  河间邢氏代表人物在学术文化上不仅兼综经史擅长文学成为北朝世族社会的学宗文府”,而且具有名士风采善于谈论有口辩之才显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这使得其家族人物在南北朝使节交往过程中颇受重视。当时南北朝相互间通使使节的挑选很重视才学无不妙简行人”,《北史卷四十三李崇传附李谐传便称既南北通好务以俊义相矜衔命接客必尽一时之选无才地者不得与焉。邢氏人物则一再充当使节和接待南使的主客郎。据魏书·邢峦传》,邢峦祖邢颖后拜中书侍郎假通直常侍宁朔将军平城子衔命使于刘义隆。邢峦叔祖邢祐曾假员外散骑常侍使于刘彧”,这是北魏与刘宋明帝之交往邢祐子邢产假员外常侍鄚县子使于萧赜。产仍世将命时人美之。邢祐父子二人连续出使南朝刘宋与萧齐难怪时人美之。邢晏子邢亢东魏时兼通直散骑常侍使于萧衍时年二十八。邢峦本人也曾兼员外散骑常侍使于萧赜。邢峦侄邢昕,《魏书·文苑·邢昕传载其于东魏兴和中以本官副李象使于萧衍。昕好忤物人谓之牛。是行也谈者谓之牛象斗于江南。其实东魏北齐之际邢卲才名甚著在南朝颇有声名是当时很合适的使节人选。对此南朝怀有强烈的期待,《北史·邢峦传附邢卲传
  于时与梁和妙简聘使卲与魏收及从子子明被征入朝。当时文人皆卲之下但以不持威仪名高难副朝廷不令出境。南人曾问宾司邢子才故应是北间第一才士何为不作聘使?答云子才文辞实无所愧但官位已高恐非复行限。南人曰郑伯猷护军犹得将令国子祭酒何为不可?卲既不行复请还故郡。
  可见当时围绕邢卲是否出任使节南北双方曾进行了外交协商”,南人以为邢卲为北间第一才士”,希望他能出使萧梁。东魏以官位已高搪塞则实在勉强。但无论如何依照当时的聘使标准邢卲是最合适担当这一角色的人选则是没有疑问的。
  综上所述河间邢氏作为兴自汉魏之际的具有代表性的河北世族进入北魏以后特别在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以后其家族子弟凭借深厚的儒学文化根基人才辈出并不断参与到北魏的汉化进程中不仅致力于经史学术方面的研究而且积极参与北朝的典章文物制度的建设中。这既给其家族入仕北朝提供了优越的文化条件也对北朝的深入汉化和民族融合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河间邢氏人物还多具有文学才能世代相承积累日丰以致在东魏北齐之际其家族人物出现了北间第一才士邢卲这样的杰出文人。邢氏家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南学北输的时代背景下邢氏才俊善于汲取南朝士风与学风的精髓其代表人物成为北朝后期玄化名士群体的领袖推动着南风北渐南北文化融通的历史进程。从这一角度看河间邢氏家族在中古社会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值得我们给予应有的关注。
  《学术与探索》2009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