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一次砸碑事件,将中国东北黑龙江的一个小县城推上了风口浪尖,因为历史渊源,方正县在二战之后,一大批满蒙开拓团的人员,被迫留在此地生活,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让当地为这些满蒙开拓团成员立碑那,事情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说起。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政府在1932年到1936年的四年间,分为五次向东北进行“实验移民”,这些移民过来的日本人,在伪满洲国主要的职能便是:扶植和服务在东北境内现有的日本势力,拉近两国民众关系,协助日本军方维护东北的治安,企图在东北建立以日本文化为中心的价值观,说的简单点就是为了长远的占领东北做打算。 在此情况下,在抗日战争之前和战争中,日本国内累计向中国东北输送移民高达27万人,在苏联大军南下之时,关东军节节败退,日本开拓民在撤退的时候得到消息,在方正县有日本关东军的粮仓,这一消息对这些饥饿的人群简直就像是打了一针鸡血,纷纷往方正县狂奔。 到了地方之后,这些日本人傻眼了,根本没有所谓的粮食,最后15000余人集结方正,在此等着自己祖国的船只接她们回国,望眼欲穿的等了二十年,在此间,大约有5000死于饥寒流疾,方正人民不忍其尸骨散落于荒野,遂以仁善之心将其集整。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后,一部分日本人回国。这些日本人回国后扮演了“红娘”的角色,为方正县的熟人和亲戚介绍日本男人,让她们通过结婚移居日本。 彻底将此处推上风口浪尖的,便是在2011年为日本满蒙开拓团立碑事件了,因为触及到了爱国人士的底线,在建成的当天晚上便被人推到了,最后县政府低调拆除了石碑,虽然是被拆除了,但是当事情被媒体报道出来之后,顿时在网上掀起了滔天巨浪,一时间全国舆论大哗,方正县政府主要人员也遭到了诸多谩骂与攻击。 如今在网上搜索方正县,除了方正县的政府门户,紧跟其后便是中国第一“汉奸县”,这个名头始终一直背负在方正县身上,而且立碑事件加载给方正人民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消除,他们到外地,很多旅馆不让他们入住,去办事很多人会刁难他们,对于这件事,笔者不想多说,说什么都会有人骂,将你们的观念全留在评论区吧。 |
|
来自: 飞龙在天cokvj5 > 《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