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对鸡屎”到“聪明花开”,一名草根状元的励志故事

 邈思遐想 2017-12-18



状元故里世泽长


柯潜是著名的状元文学家,后人评论他'为文峻整有法,为诗冲淡清婉,各有风致″。连成化皇帝也哀叹:“柯公历来当官总是凭文学造诣在旁侍从,假如老天再借几年,那么朝廷必定有阶重托,柯公必定大有建树。”


灵川柯朱采风归来,我写了《贤哉!柯维骐》小品一则。有文人说,应该再写一篇柯潜的文章,否则,好像缺少一点什么。

是的,走进柯朱村,柯潜的名字如雷贯耳,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柯姓人家,新居落成,都在大门口石柱上刻着:“士家声大,状元世泽长。”

作者向村里老人了解柯潜的传说

村里的老人们会对客人讲述柯潜的种种传奇故事。据传,柯潜乃壶公山山神转世,小时大智若愚吧?有一天,私塾老师出上联天”,柯潜对不出,后家人用脚尖点地暗示,柯潜看到地上有鸡屎,随口说:鸡屎。于是,柯潜天对鸡屎的传说流传了五百多年。

柯潜画像

后来又传,有一天柯潜看到了壶公山,实然聪明花盛开。原来教书先生见柯潜愚不可及,朽木不可雕,很沒面子,想辞职一走了之。柯潜牵衣顿是,一再挽留。先生只好说,我出一个对,你对得出,我留下,对不出,免谈!这时刚好有一位女子挑橄榄叫卖,先生出题:女子独行随()橄榄(敢拦),柯潜见先生行李包上绣着石榴,遂应道:先生欲去我石榴(实留)。先生见柯潜对仗工整,十分惊讶。答应继续教他读书。柯潜看见壶公山,聪明花开的故事,更是传遍莆阳大地,无人不晓。从此柯潜寒窗苦读。

村里老人向我们介绍读书亭

村里老人向我们介绍说,柯朱乌石下山上盖有一座读书亭,当地人称为四脚亭,离村有一公里,很幽静,是读书的好地方。另有传说柯潜曾在石梯寺苦读三載(l438l440)。据传,有一年腊月,柯潜送先生回家过年,途经一条小溪,先生即兴出对:夕夜过灵溪,足踏满天星斗,柯潜随口对曰:新春悬古画,手扶万里江山。先生大喜,更加悉心培养。功夫不负有心人,天道酬勤,明景泰二年(1451),潜往京城会试,独占鳌头,高中状元,誉满神州。

这里原是柯潜曾经住处的正门

可以说柯潜的传说,能够编一本民间故事书。恩格斯说:“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硗瘠的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柯潜的传说正如此,唤起了全村乃至全县人的文化自信。

柯潜原居住地内景

柯潜中了状元后,被任为翰林院修撰,主持编修《历代君鉴》《天下郡县志》《英宗实录》等,先后主持二次乡试,二次任应天府廷试主考官,并任东宮太子耕读官,后升任翰林学士,授予奉政大夫,官终国子监祭酒。

原柯潜任职期间修撰书籍的地方

柯潜任职期间,清正廉洁,任主考官时,不受请托,拒绝贪贿,秉公办事,选拔优秀人才,朝野称赞他“拔擢公允”。在京时,柯在其住地后盖一座清风亭,并挖个池塘种植荷花,栽种柏树,人称“柯亭”、“学士柏”。父母不幸相继忘故,柯潜请假回乡守丧。潛伤心过度,也于明成化癸已年(1473年)病逝,享年51岁。

作者寻找柯潜的坟墓

柯潜一生搞文字工作,编撰史书,并写了许多诗文,其《竹岩诗文集》四卷,现存在市博物馆。柯潜是著名的状元文学家,后人评论他'为文峻整有法,为诗冲淡清婉,各有风致″。连成化皇帝也哀叹:“柯公历来当官总是凭文学造诣在旁侍从,假如老天再借几年,那么朝廷必定有阶重托,柯公必定大有建树。”可惜天妒英才,柯潜不幸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唏嘘。  

柯潜的坟墓野草丛生,早就不是从前的样子。

不过,话说回来,正因为有了柯潜,才有柯氏“七世联登九进士,九州独占一状元。”的史称,莆田历代状元21人,其中正奏状元9人,明代正奏状元只有2人,柯潜是明正奏状元,殿试第一,状元及第。

村里的学校,孩子们无忧无虑,有说有笑。

也许正是由于有了柯潜,才使得柯朱处处书声朗朗,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从灵川柯山(柯朱)到东山乌石尾柯山(柯氏修史堂),一直到绶溪柯氏修史堂,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