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大同墓葬探析辽墓壁画服饰

 大小熊猫哥 2017-12-18

从上世纪以来,山西大同地区发掘了多座辽代壁画墓,墓葬中风格多样的精美壁画,展现了辽代大同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由大同墓葬探析辽墓壁画服饰山西大同

 

近年来大同地区发掘的辽代壁画墓中所描述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式、冠帽、服饰以及车马出行等情景,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契丹民族独具特色的衣着特点。辽代契丹族的服饰形制包括冠帽、袍子、靴子以及服装材质、颜色等方面。

由大同墓葬探析辽墓壁画服饰 大同云冈石窟

 

01.大同辽代墓葬分布及墓室壁画装饰概况

自20世纪以来,西京大同发掘近20座辽代壁画墓。从墓葬形制来看,墓呈南北向,多为砖砌单室墓,墓室平面呈圆形,弯隆顶,在墓室北壁正中大放置棺床。据粗略统计,多数墓室直径都在1.5米左右,墓道一般设置为斜坡和台阶式两种,尤以斜坡式居多。壁画则一般都绘在墓壁和墓顶,有少数墓室,在棺床和墓道两侧绘壁画。

由大同墓葬探析辽墓壁画服饰大同辽墓壁画《出行图》

 

就现有的壁画墓资料来看,不管是辽代早期还是晚期,墓室壁画的布局一般都很有规律,因壁画内容不同,将其从上至下分为三层,上层弯隆顶绘天象图,画日月星辰、桂树及玉兔等;中间绘斗栱、坊、栌、檐等建筑图形;下层绘人物、出行、起居、散乐、侍酒等图案,一般绘于墓室的直壁上,为墓室壁画主要内容所在。

由大同墓葬探析辽墓壁画服饰

 

在墓室壁画中,为了增强生前活动氛围,常绘衣架、剪刀、猫狗等类物,如新添堡许丛赟夫妇墓和卧虎湾辽墓中这类物饰较多。从绘画技法而言,大同辽墓壁画同辽之上京、中京、南京的辽墓及宋代墓葬基本相近,即“人物用单线勾勒轮廓,平涂敷色,门窗、桌、器皿内的水果等敷色不勾轮廓,花卉用晕染法”

02.辽墓壁画人物服饰分析

独特的游牧生活造就了契丹人独具一格的装扮方式与服饰形制。契丹族男装一般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纹饰简朴,色彩较暗。女士一般上穿糯衫,下着褶裙,衫内系带,穿长筒皮靴。因契丹故地寒冷,袍质一般为貂、狐等兽皮为主。与契丹故地相比,大同地区人们的服装形制则有些变化。

1984年大同市发掘的辽代许丛赟夫妇壁画墓,是为数不多的辽代早期墓葬之一。壁画以人物为主,墓室男侍官均头戴展角或曲角的黑色幞头,身着浅黄色或橘黄色圆领宽袖长袍,腰束黄色或白色长带,足蹬黑履。女侍者均头梳高髻,用黄色巾帕包扎,身着土黄色、淡蓝色或橘黄色长裙,白色、土黄色、橘黄色、浅蓝色宽袖襦裙。

由大同墓葬探析辽墓壁画服饰辽代许丛赟夫妇壁画墓壁画

 

从壁画人物来看,不论是人物面容表情,还是服饰规制都具有明显的汉文化因素。由此验证了一个问题,在辽代统治燕云前期,大同地区延续中原汉文化发展,受契丹草原文化影响较小。

有学者提出“此墓壁画内容与格局符合大同辽代晚期壁画程式化的特点”,即“大同辽代墓壁画早期不见出行图,晚期有出行图而无归来图,且晚期墓葬北壁画面中墓主人被隐去,这是大同辽墓壁画中非常独特的现象”。

由大同墓葬探析辽墓壁画服饰大同东风里辽代壁画墓壁画

 

03.辽墓壁画人物服饰的材质及颜色分析

前文提及契丹人的服饰材质,以皮毛为主,其主要原因一是适应北方严寒气候,二是方便游猎生活。

西京地区虽处中原边地,较辽之故地,气候相对适宜,因此,人们常以布帛麻为主,皮毛次之。随着中原汉文化与契丹文化的逐渐融合,辽故地的服装材质也有了明显变化。西京更不例外,大同东风里辽墓所绘男侍和女婢的发式、冠帽、服装、靴子有明显的契丹因素,服装材质均为布帛。

由大同墓葬探析辽墓壁画服饰墓葬仕女图

 

中原王朝对服装颜色有严令,宋太宗曾下令“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并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服皂、白衣,铁、角带,不得服紫”,服装色彩俨然成了等级的标志。

契丹民族色彩等级观念较薄,素有敬天尚黑之俗,又敬巫师,巫师法衣为白色,故契丹人常以黑色和白色为贵,但对服装颜色没有明确的等级划分。从墓葬壁画人物服饰颜色来看,黑色、白色皆有,另有红色、蓝色、褐色及灰色等。

总体而言,辽代大同地区受契丹因素影响较深,以壁画人物服饰而言,在中原汉文化与契丹游牧文化的历史洪流中,大同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