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笔记51:汉武帝的酷吏

 墨香笙樵 2017-12-18

:《资治通鉴》笔记51:汉武帝的酷吏

酷吏都是很“cool”的,冷血无情,比如前文提到的汉景时的“苍鹰”郅都,皇帝的儿子犯到他手底下,也跟孙子似的,说弄死就弄死,其他的皇亲国戚还值得一提吗。这样的官员去扫黄打黑、反腐败,那得多大力度啊。

汉武帝更喜欢用这样的官员,史上酷吏此时为盛。

第一个是张汤。

张汤起步是负责修订法律法规的,弄得非常严苛。之后,做到了廷尉,主管全国的司法刑狱。张汤是跟任何人都玩心眼的,特别善于讨好皇帝。武帝喜欢儒家,他就经常去求教大儒董仲舒和公孙弘,执法也多借鉴儒家的传统。审判某个案子时,先揣测皇帝的心思,皇帝想从宽的,他就找出从宽的依据轻判;皇帝想从严的,他就找出从严的依据重判。对皇帝之外的王公重臣,他也尽力讨好,而且对亲戚故旧也都尽心帮助,所以,口碑还不错。

不过,汲黯对他的评价是:

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

从事司法出身的干部可能都相对教条一点,缺少政治家的胸怀。

但这样的人做爪牙是适合的。所以,张汤深得武帝器重。

一个人越是能讨好人,越是能得罪人。汲黯等很多大臣跟张汤都关系紧张,彼此争斗,其中有个叫颜异的大臣,私下对于武帝发行白鹿皮的钱币有点意见,被张汤逮住了,报告皇帝说:作为大臣对国家政策有看法,应当当面向皇帝提出,不应腹诽。颜异被斩。此后,大臣们就光剩下谄谀了。

有三位丞相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之前都是张汤的上司,张汤显贵之后,以打击他们来立自己的权威。“三长史”抓住张汤一个把柄--有个商人是张汤的朋友,总是能搞到第一手的政策信息,从而投资致富。武帝震怒,自己跟张汤秘密研究的想法,竟然被卖给了商人。张汤无以自明,自杀,并遗言,陷害自己的是“三长史”。

张汤死后,家中不过五百金,老母亲用牛车葬他,有棺无椁。武帝便后悔了,把“三长史”全部杀掉。

第二个是义纵。

义纵赴任做南阳太守,当地有一霸叫宁成,也是酷吏,老百姓评其“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这个宁成对义纵送迎不大恭敬,于是,义纵上班第一天就把他给办了,把宁家给砸个稀巴烂。南阳的小伙伴们都给吓呆了。之后,他又到定襄当太守,当时监狱里有两百名犯人,有轻罪也有重罪,来探视的家属朋友也有两百来人,他全部给抓起来斩了。同时上报朝廷,犯人们要集体越狱,全部正法。定襄人不寒而栗。

武帝很欣赏这种风格,提拔他做右内史,主管部分长安辖区的治理。

不过,义纵非治理之才。有次武帝大病之后,路过他的辖区,看到路况很差,大怒:义纵以为我会病死,再也不走这条路了吗?!不久后,因为不大点事,就把义纵杀了。

第三个是王温舒。

王温舒九月赴任河内太守,先配备好五十匹驿马。然后,便在辖区内展开严打活动,短短时间抓捕上千人,全部重判,轻的杀头,重的满门抄斩,家财全部作为赃款充公。五十匹驿马昼夜兼程上报情况,批文两三日就回来,立即执行,血流十里。到十二月时,整个地区晚上没人敢出门,狗叫都听不到。

武帝也很喜欢,重用。

几年后,王温舒犯罪自杀,满门抄斩。同时他的两个弟弟和两个亲家也因为其他的罪过被抄斩。古代重罪不过夷三族,他被夷了五族。

武帝好用酷吏,所以各地官员便争做酷吏,都比谁更狠。底层官员和老百姓动辄死罪杀头,加之,连年征战,大兴土木,洪水旱灾,人相食也时有出现,所以造反的就很多,大有秦末之势。仗着汉武帝强大的铁腕统治,全部能以强势镇压下去。

有个叫王贺的官员负责镇压工作,期间,释放了不少的人,武帝嫌其手软,但他不以为意,讲:

吾闻活千人,子孙有封,吾所活着万余人,后其其兴乎!

我听说,救活上千人的,子孙可以封侯。我释放救活上万人,后世子孙应当会很兴盛吧。

他想的没错,若干年后,他的孙女王政君成为中国在位最长的太后之一,他的曾孙王莽则做了皇帝。

在最绝望的年代里,这种善意永远温暖着中国人。另一个类似的故事是,有个叫隽不疑的官员,每次审案子回来,母亲都问他:今天给几个犯人平反、解脱冤屈、死罪得活?要是有,母亲就很高兴,没有的话,就一天都吃不下饭。因此,隽不疑为官,严而不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