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40立方推水池养的鱼高于18亩鱼塘收益!年产值可达162万元

 昵称10744611 2017-12-18



池塘生态推水养殖


池塘密布、绿树环绕、果树飘香……位于浩渺北江畔的佛山市江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边农业”),引江水入池塘,拥有良好的养殖环境。最近,一项生态环保的推水养殖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成为了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首个池塘生态推水养殖示范基地。


佛山三水因三江汇聚而得名。同样,江边农业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有此名。江边农业执行董事李壁华告诉记者,推水养殖项目自今年4月投入使用以来,已收获了两批鱼,产值达80余万元,实现了绿色、高产、高效、无病害、零排放。“640立方(推水池塘)养的鱼就超过了18亩鱼塘养的鱼(的产量)!”他笑呵呵地介绍说。


井然有序,分养殖、集污、净化三区


驱车沿着长长的江畔大堤,经过一小段密林,江畔生态农庄跃然眼前。离大门十余米一口池塘,记者就看到了靠岸处并排建了4条养殖水槽。“这就是整套项目的精华。”李壁华介绍说,水槽最前端装有增氧推水机,水槽基底约成10°斜角,而水槽两边均设有一排排增氧气阀,源源不断地提供氧气。这个斜角能够让鱼的粪便、食物残渣等废弃物自动流入集污池;而推水的过程除了气动推水让水质不断净化,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流动增氧,所以这样一个小的空间才能达到很高的溶氧度,也是这套系统主要的原理之一。


推水


据了解,他们用这2口共计18亩的池塘来做这个推水养殖模式的示范点。推水养殖水槽水深约2米、长20米、宽4米,这640立方的水体就是鱼生长的空间;而与之相连的10来平米水域就是集污池。李壁华介绍说,在集污池会放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如鲢鱼、鳙鱼和贝类,成为该系统的“清道夫”。


而另外一口相邻的池塘就是净化塘。塘中密布生态基。通过集污塘内滤食性鱼类“生物处理”过的水,再流入此塘,进行深度净化。目前该项目使用的是阿科蔓生态基,净化池里,生态基在四周都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据了解,该生态基是一种用于生态性水处理的高科技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其特殊材质和独特的编织工艺,可以使众多微生物在其上安家,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高效高产,最慢三四年可回本


“这种做法是十分高效的,我们之前管理鱼塘就要看管整一个塘,现在18亩的水域就只要看顾这四个养殖水槽。理论上来讲,养殖效益要比普通的池塘高30%。”李壁华说。


李壁华


谈及收益,李壁华给记者算了算这笔账。该套设备配套成本约40多万元,理论上每立方水体可容纳150斤鱼,鱼苗到上市约3到4个月,加上天气原因,每年可出鱼2到3批。那么,640m³水体的产量约27万斤,以每斤6元的市场价计算,年产值可达162万元。


虽然,这个数字还有部分停留在理论。不过,按照目前的养殖情况来看,李壁华对它的前景很是看好。据了解,江边农业这个项目进行了7个多月了,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从7到9两的鱼苗到2斤规划上市,因为考虑到极端天气影响、农场停电等养殖风险,目前每立方水体容纳量约为100斤。到目前为止,已经上市两批鱼。按均价六元一斤来算,两批约13万斤的鱼,产值达80多万元。“这个池塘生态推水养殖,虽然设备很贵,但保守来算,三四年肯定能回本。”李壁华称。


从池塘间栽满绿树的林荫小道步行至北江畔,道旁清新柠檬味相送,蔬果树木郁郁葱葱。“池塘不用怎么管理了,每天就这么散散步、遛遛狗,不也很写意吗?”李壁华笑言。


 生态环保,基本实现零排放


“你看,养殖水槽外面的集污区所起的作用就相当于是一个卫生间,水流推动养殖鱼类的残饵和排泄物到卫生间,那里面是不是就很干净了?水体干净了,病害就少了。”李壁华说。


生态基 

 

养殖的人都知道“养鱼先养水”。而在众多水质指标中,氨氮对水生生物毒害最大,而鱼类呼吸、排泄,水中植物腐烂和残饵等有机物分解后都会产生氨氮,若水中缺乏足够的微生物对氨氮进行进一步转换,从而造成水中氨氮急剧上升,使养殖效益下降。水中氨氮在阿科蔓生态基庞大微生物系统的作用下,沿着氮循环的路径,逐步被转换亚硝酸氮、无毒的硝酸氮。使水中氮含量长期维持在较低浓度水平,维持水质长期稳定。


经生态基净化后的水再由净化塘流进养殖水槽,正是这样的一个闭循环,不仅减少了看管的人工,更大大减轻了养殖对环境的压力。“该模式主要是应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技术净化池塘水质,使养殖用水循环利用,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零排放,或者说至少达标排放。”李壁华说,如果是集污区的污泥超过一定量,他们会用集污泵进行收集,做成有机肥,然后再来种树种菜。这种环环相扣的环保做法,也正是他推广这套系统的初衷。


现代化捕鱼设备

 

注重生态,多次引领健康养殖


这样敢于尝试生态养殖,在江边农业并不罕见。江畔生态农庄还是瘦身鲩养殖示范基地之一。在200多亩的生态农场里,记者看到江畔农场自创的“瘦身循环式跑道”。李壁华介绍说,成鱼养殖至可上市前一两个月,就会把鱼从静养区抓捕起来,放进循环跑道,不投喂任何食物,让它们“运动健身”。“我们把它们叫做‘运动健身鱼’,这样养出来的鱼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每斤价格也比普通的鲩鱼高4到5块钱。”


而“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也是李壁华一直坚持的理念。在该公司瘦身鲩养殖池塘的静水区与循环跑道之间,也利用了水位差,让养殖用水处理后再利用,与“推水养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这里每个池塘都配有现代化捕鱼装备,实现机械化捕捞。“现在是每天都有人来收鱼,所以这个也是很必要的。”他说。


在采访过程中,李壁华一直强调 “科学养殖”和“绿色发展”。4年前,从事酒店经营的他看到了水产养殖业的前景,投身其中,现在他池塘、酒店两边跑,已经成长为一名很专业的水产人。除了与佛山市农业局、三水区农林渔业部进行的这个项目,李壁华早期还与珠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创新了多种养殖模式,其产品也在市面上相当畅销。



转载声明

本文来

本文来源:海洋与渔业杂志,作者:廖静、罗茵,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