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僧取经路线为何“舍近求远”?

 南海老强 2017-12-18

               唐僧取经路线为何“舍近求远”?

                                (唐僧取经像-在印度的唐僧取经地)


    一个父亲给儿子讲故事:在春秋的时候。儿子问:到底是春还是秋?父亲横了儿子一眼接着说:有一个诸侯。儿子又问:到底是猪还是猴?其实没错,《西游记》就是一只猪和一只猴的故事。

    对于许多70,80年代生人来说,六小龄童的《西游记》都是童年时期不可磨灭的记忆。不厌其烦的看了又看,看多了,即便是孩子也会对《西游记》产生自己的疑问。我小时候常常思考的问题有就这么几个,看看你是否也想过?

    1、孙悟空会筋斗云,正好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好像是给取经路程制定的,翻一个直接去西天取经多省事,为什么不那么做?

    因为取经的历经劫难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心路的历练修行,不够81难也要凑够才能取得真经。

   2、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时候所向无敌,怎么取经路上经常连个神仙的小童儿或坐骑都收拾不了?

   唉,说起来这可是看过《西游记》的人都思考过的问题。现在有高人回答了:大闹天宫时,小妖们都是给玉帝打工的,出工不出力;等到取经时,小妖们都是自主创业,谁不拼命。我还觉得,多了唐僧这个累赘,孙悟空束手束脚;还有就是孙悟空被压500年,不似以前那么狂妄自大,后来知道小妖们基本都有后台,也不敢痛下杀手吧。

   3、唐僧为什么屡教不改,总是中苦肉计,上妖怪的当,吃一百个豆也不嫌腥?

   其实TV版的《西游记》取经的故事,几乎每集的剧情都是雷同的,唐僧被妖怪骗,被抓,悟空救,妖怪有宝物,悟空不敌或平手,最后来个神仙大喊一声:孽畜,还不现形?!,一集结束。

    至于唐僧为什么乐此不疲的被骗,从善意的角度想的话,唐僧真的是很善良,他存着“宁肯被骗千次,也绝不放过一次救人的机会”。虽然明知有风险,但唐僧还是于心不忍,万一这次真的是好人受难呢,唐僧确实是“菩萨心肠”啊。

 

    以上几个问题比较初级,属于我们小学时候经常探讨的问题,等到上了中学,接触到世界地理,又发现了个新问题。就是唐僧从西安出发,一共走了十万八千里,换算一下就是五万四千公里。大家都知道,绕赤道一圈,才四万公里,套用某奶茶广告语就是“唐僧走的路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圈”,印度就在亚洲,没那么远吧,完全晕菜。

    看了唐僧的取经线路图,你就知道唐僧这路绕的啊,不会是故意凑够十万八千里图个好听吧?

 

               唐僧取经路线为何“舍近求远”?
                                        (唐僧取经路线图)

 

    抛开西游记的神话成分不说,以上地图就是实实在在唐玄奘法师当年的取经路线图。从地图上看,唐僧要是从西藏或云南进入印度的话,要至少近2/3的路程,唐僧为何舍近求远呢?

 

    1、唐僧当时没有世界地图。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人们对世界地理位置完全是局部认识,我还记得鸦片战争都开打了,道光皇帝还问“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之类的问题。更别说比清朝更早近一千年的唐朝,唐僧当时真不知道该如何走直线。

    2、云南、西藏在唐朝的时候,大部分地区仍属于未开化或未知地区,人迹罕至,路径稀少甚至是没有,唐僧要是能爬上珠峰,再从山那头下去,进藏南,那真成神仙了。

    3、反观唐僧走的这条路,虽然现在看上去很绕远,但在古代,却是一条很成熟的到印度的路线,也是被证明到印度可行的路线,因为这条路线与有汉以来,商旅们走了千年的丝绸之路,正是一条路,请看古代丝绸之路的地图:

                 唐僧取经路线为何“舍近求远”?
                                           (古丝绸之路)

 

    同样的是从西安出发,途经新疆、中亚,然后南下到达印度,这条路是古代旱路到达印度的唯一一条路,所以唐僧走这条路有其时代背景,虽然绕远,但也没办法,毕竟这条路很多人走过,沿途也有补给。

 

    现在对照世界地图,看唐僧当年走的路线,仍然十分佩服唐僧的毅力和勇气,这条路线现在测量的话,其实是一万多公里,虽然没有号称的“十万八千里”,在古代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行程了。唐僧不比商贾驼队,有骆驼也有同伴照应,唐僧依靠自己的双脚硬是走完了这段路程,你可以想见一个孤单瘦弱的背影在大漠里默默一点点的向前走,这份执着的信念还是让人有些感动的。

    看到丝绸之路的地图,也会由衷感叹到古代汉唐盛世,中国的强盛与繁华,贸易通达世界各地。记得看《西游记》时,唐僧自报家门时,一般都会说“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所有接待的国王都会由衷的说一句“原来是来自大唐的高僧”。这句话,其实也隐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唐僧步行万里到这里不简单,又仪表堂堂,谈吐有致是高僧;二则因为大唐盛名在外,国王们见了大唐的人,都会高看一眼,好生款待,并顺利换取通关牒文(也就是护照)。

 

    唐僧取经是盛唐文化繁荣的一个反映,也是古代中国人自信、开放、勇敢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的一个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