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梯制造车间改善之我见

 GXF360 2017-12-18

电梯制造车间改善之我见

文/胡俊敏·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工厂就像人的身体,要想运转良好,不仅要求各个器官、各个部分本身完好,更需要这些部分相互配合好。一个运行良好的工厂,生产状况必须物流有序、生产均衡、信息通畅、工作有效。这也可以作为企业的一个改善、进步的目标。我们可以把生产车间,从大到小,按三个方面来观察分析车间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改善建议,它们是物流系统、生产线、工作单元(岛)。

从物流系统这个宏观方面来看

整个车间物流布局不合理,产品不能在各个工作单元(岛)之间快速、有效的流动,且生产节拍不固定、物料缺料、等待、搬运无序、随意,形成浪费。

这主要与目前的生产线布置方式及生产计划安排有关,工厂目前生产安排主要由各个工作单元(岛)负责按工艺流程安排生产,电梯的各个部件按各自的工艺流程,在各工作单元(岛)分别加工、检验,再进入装配、装箱等,最后由叉车将各个区域的箱子搬运入库。但是,由于这些工作单元(岛)之间存在着生产不平衡、不同步,造成了最后总装及装箱等待、缺料及无谓的搬运:如在安全部件装箱区,某些部件已经装好,准备进行装箱作业,但是装箱件的部分自制部件或采购件还没到位,只能积压存放在装箱区等待物料齐全后再装箱,形成了等待浪费。

各生产线内部来看

原车间是按工作岛布置的,不是按生产线方式布置,各工作岛之间运输距离长、生产信息不及时、通畅,不能按单件流方式生产。

每个工作岛没有一个固定的生产周期(Cycle Time),都是“隔墙抛砖”,只顾自己生产,对其他工作岛的进度并不了解。虽然都是按照订单走的,但是重合度差,甲工作岛在生产A订单的部件,但乙工作岛可能正在生产B订单的部件。等到每个工作岛完成一定数量的物料后,就把这些“推”给下一个工序生产。而下一道负责生产的人员把这些物料运到自己工作岛之后,还得照着订单一个一个挑,因为他并不知道这些运过来的物料具体对应哪一份订单。简言之,就是前工序有什么,下工序就做什么。结果形成了前面有积压(过量生产),后面有等待的“推动式生产”。

最为明显的现象是:在装箱区,装完盛一定数量的成品木箱后,等待叉车搬运,由于每次搬运的时间间隔波动较大,叉车司机很难按节拍及时将木箱搬运入库,造成了成品区木箱积压而阻碍生产。

工作单元(岛)内部来看

工作岛内部虽然有操作指导书为员工的操作提供详细的指导,表达也很清晰,但是否合理,是否能起到作用,没有人来监督检查,这样就养成了员工随意操作的习性,不按单件流方式生产,个人习惯按批量加工生产,使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出现波动,产品形成积压,影响整个产品出货。

各个工作岛生产不均衡,员工熟练程度有很大差异,人机配合不好,造成生产的波动,影响整个产品正常出货。

改善建议

合理调整布局

利用精益生产的工具(Lean、Fishbone、Milkrun、kanban、One piece flow、6S)对各产品线进行工艺分析(图1),按分析得出的数据调整布局,按产品的生产节拍、物料组成、生产工艺,将不同的小工作单元按工艺流程组合成一个类似鱼骨状的生产线,各个小工作单元(鱼刺部分)严格按规定的节拍准时的、有序的生产,不多做也不少做,采购件按时间同时到达,汇总到生产主线(鱼骨部分)实现单件流生产(图2)。图3所示为生产线布置示意图。

图1 精益生产的工具

图2 工艺流程鱼骨图

图3 生产线布置示意图

多和员工沟通、交流,改变员工的观念

通过现场的观察和了解,发现目前员工的积极性并不高,缺乏自信,甚至抵制或惧怕变革。很多员工对时间分析和动作分析很反感,认为这是对他们的监督,对他们的不信任。这和员工的知识结构和长期的生产习惯有很大关系,但最主要还在于一个观念的问题:员工眼中只是一个简单的雇用和被雇用关系,而没有把自己看成是公司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所以,还需要管理层和员工更多的沟通、交流。

我们应该努力创造这样的现场环境:认可和信任每一个员工的能力和特点,为了每个人的成长,比如,可以给与他们有一定难度但能做到的课题,由他们面对和解决课题,最后对于他们的成果和付出的努力进行适当鼓励,使每个人为能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而骄傲。

每个人作为企业人不断成长,企业自身也不断成长;不断维持和改善这种环境;为了让平日里辛苦工作的员工能得到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按期轮流到各个生产区域开会。会议本身只是一种形式,可以很快结束,后面大部分时间可以是部门负责人等查看现场。在现场由工段长或班长陈述他们工作的过程和成果,部门负责人悉心倾听,并给与肯定和鼓励。这样,在场的每一个员工倍感荣耀。TPM、TQM,这里边的“T”(Total)必须要每一个员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能动作用。

增强员工的时间意识

图4 标准作业组合票

在所有的生产区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员工没有形成强烈的时间概念。公司制定的日生产计划,每天的生产进度都有记录。一层办公区的饮水机旁边有看板形式的进度展板,同时生产线工人本身手头也有一份进度记录表。这只能说是一个“宏观”的进度计划,每天的计划执行情况一目了然,但是,每个小时的执行情况呢?每分钟呢?上坎架组装区域是否了解门机装配区域的进度呢?对于同一个订单,上坎架组装进度到底是超前还是滞后于门机组装进度呢?只要有一个组装区域进度不合拍,最终会影响到整个订单的完成进度。因此,首先单个区域内部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观念,注意平衡好件与件之间的节拍。要消除浪费,首先必须实行标准作业。标准作业有三个要素:生产周期、作业顺序、标准在制品。这三者缺一不可,最好在标准作业指导书中表示出来。但是目前,公司还没有推行严格的标准作业指导书。上面提到公司目前采用制造操作指导书,但这种指导书最大的缺点就在于没有将时间表达出来。虽然上面标出了作业顺序,但由于没有规定时间,所以员工在具体操作时只注意内容,而顺序是随意的。这就使得进度无法保证,且在测时的时候偏差非常大,员工之间的生产速度也是参差不齐。标准在制品数也无法表达出来。用标准作业组合票可以很好地分析和反映单元周期、人机配合状况和标准在制品等,如图4所示。

标准作业指导书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改进。考虑到电梯生产的特点,有些单元需要的时间很长,而且有些外购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组装调试的速度,所以要严格按照节拍精确到秒是很困难的。但一定得有个标准,可以由工程人员和单元员工共同实验商定,并试着慢慢变革已有的指导书,这需要工段长的悉心指导和每一个员工的积极配合。生产信息在各区域之间横向传递可以通过看板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就是实行拉动式生产。这就必须变革现有的生产方式,使用严格的看板,建立看板系统。这之前必须实现生产能力平衡,制定标准作业。具体实施方面必须改变叉车的取货方式,可以制定“列车时刻表”式的“Milkrun取货时刻表”,由Milkrun拉动各个区域生产。Milkrun带着一定数量的取货看板严格按照时刻表到规定的货店(Store)取货。对应的生产区域按照返回的生产看板数量生产,这样,每个区域的生产进度完成情况可以从货店的存货多少反映出来,一目了然。

巩固“6S”成果,注意“5定”

在车间里走动,随处可见“6S”,这是很让人欣慰的。员工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现场也很干净。但是某些细节做得还是不够的,比如门机装配区的工作台工具放置还是没有到位,无关物品明显,员工操作时经常出现寻找工具的现象,这完全可以通过“6S”来避免。同时,必须注意“5定”,即“定位,定时,定容,定量,定质”,具体的含义这里不再赘述了。

图5 按单件流作业模式调整后的实际生产线布置图

提高对供应商的要求,实现精益供应链

要实现精益生产,不光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供应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共赢关系,积极发展可靠的供应商。接到公司的订货看板后,供应商必须把需要的物料以需要的数量在需要的时间按序送达公司,并严格堆放在规定的区域。

供应商的失误对于公司来说也是一种浪费,供应商送货不仅要求准时,而且要求保质。可以适当提高对供应商产品的要求,比如,限速器外购质量(如毛刺、弹簧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检测时间,所以某些生产时间的缩短可以靠提高供应商质量来实现。图5所示为按单件流作业模式调整后的实际生产线布置图。

结束语

由于时间和篇幅所限,我暂时只能简单地谈以上这些,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最后想谈一下自己的感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纸上谈兵,要去实践才行,平时搞生产是这样,搞改善也是如此。它不仅仅要靠理论来做指导,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来认识和运用这些理论,否则,就达不到我们所要到达的目的。一切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如果你不去实践,而只是照抄照搬书本上的教条,那也只能是本末倒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