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现在小学语文老师会要求学生每一篇课文都会背诵?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

 昵称32901809 2017-12-18

首先,要说一下的是,如果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每一篇课文都会背诵,那显然不科学,适度的背诵才是必要的。那么,何为适度呢?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纲多本”政策,实行了三十年。自2017年9月部编本教材全面投入使用后,全国中小学生将统一更换教材。三年过渡期后,2019年,“部编本”会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等多种形态的教材将告别课堂,成为历史。我们的孩子们在很长时间内,使用的都会是这一套课本。

上面这篇课文,就是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篇明确要求全文背诵的课文。

它是根据《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音律和谐,朗朗上口。编者们采取了单字对、双字对的方式,将课文呈现为一副美丽的画卷,既保留了古韵,也照顾了一年级儿童的认知能力。所以,要背。而教材中,有些对孩子来说很难的,就不必背诵。例如“……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等这类虽然押韵,却不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范畴的课文就只要求朗读,不要求背诵。无论教材怎么换,最终课文都是要背的,这也表达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思想:课文,要背,要科学的背。因为背诵,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背诵的好处很多,尤其是对启蒙教育、义务阶段教育。

一、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语感。

小孩的特点之一是记忆力能力强,理解力较弱。他们背东西不仅不像成年人想象的那么痛苦,还很快乐。因为专一唱歌、专一背书,脑筋就更宁定。一些韵律感强的文章,孩子们很快就能熟读成诵。课本中,通常任何一段,让孩子们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诵读记忆,不给他讲解,偶尔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背诵的诗词、文章,尽管当时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却一直牢记在心。通过积累,曾经背诵过的篇目再次出现时,不用翻译也能体会其中语境。

二、背诵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而且也是很好的学法。

不可否认,人们的阅读能力是存在差异的。相同文字,每个人获得的信息量也不同。文字,负载的信息非常丰富。背下来后,内容才能真正的属于自己,不时回味、咀嚼、琢磨,这实际是一个精读的过程,也是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试问,反复读过成百上千遍的文段,是不是不用刻意背诵也早已牢记在心了呢?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以外,背诵对记忆力也有好处。我们在形容许多大学者时都常用“博闻强记”或“博闻广记”。无论见识广博,“记得”,都是非常重要过程。回顾我们人类古代教育史,算来算去最厉害的就只有一个方法:背。如今,随着科学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学科日渐增多,并不是每个学科使用这个方法都奏效。但,对于语文来说,“熟读并背诵全文”是学生少年阶段不可忽视的学习方法。

认真解读课后题目,并背课文吧。否则以后别人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的梗都听不懂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一定读了假小学。

关注优育说,一起关注儿童自主学习力,探讨学习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