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陵地方文献19种书目提要

 百城主人 2017-12-18

 

    丹阳记  

    南朝地志。宋山谦之纂。山谦之(?~约454),元嘉(424~453)时为史学生,后任学士、奉朝请。受著作郎何承天之委,协撰《宋书》,孝建元年(454)奉诏续撰。除《丹阳记》外还著有《南徐州记》、《吴兴记》、《寻阳记》。原书宋佚,现存清人辑录本。据佚文,该书载述丹阳郡及属县之地理风俗,尤详于诸县山川古迹。主要有三类:建置沿革,含疆域、分野、镇市、坊里、街巷、桥梁、铺驿;地理风貌,山川、湖塘、井泉;名胜古迹,含城阙、宫殿、城郭、堂馆、台观、亭轩、第宅、古陵墓、寺院、碑碣等。体例简明,记述详备,历代多所引用。作为南京地区早期地方志,对研究南京六朝以前地方历史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后世方志编撰也有一定影响。版本:清顺治刊本;清江西金溪人王谟辑编本,收于《汉唐地理书抄》嘉庆本;清人安徽歙县人黄■辑,扬州《汉学堂知足斋丛书》道光本;《说郛》本,内容极简,仅有7条,但流传最广,有清顺治浙江李际期《说郛》宛委山堂重刊本(系顺治四年姚安陶珽增订本,后又收入《四库全书》)、民国十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民国十九年上海印书馆铅印本、1988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说郛三种》第6册。    

    六朝事迹编类  

    史地杂记。南宋张敦颐撰。绍兴三十年(1160)撰成,14卷。张敦颐,字养正,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历知舒、衡二州。是书乃其在建康(今南京)的江东路安抚使兼知建康韩仲通幕中任干办公事时,为补"图经、实录"之脱漏而作,书成由建康府学刊刻。全书分总叙、形势、城阙、楼台、江河、山冈、宅舍、谶记、灵异、神仙、寺院、庙宇、坟陵、碑刻14门。作者以六朝以来80余种典籍与所存碑记相参订,材料详备。故其内容虽然超出六朝,上溯吴越,下及唐宋,致有"失于断限"之讥,也不能掩盖其较高的存史价值。《四库全书提要》还认为作者宣扬北伐必败,过于卑懦,是主和派的论调,但也承认其说法至少比虚夸形胜者要切实。版本:2卷本,丛书本有明《古今逸史》、清《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有清初冯知十家抄本、清不不通阁抄本、清嘉庆沈兆沄校刊本、清道光辛丑张氏宝德重刊本(1841年)、清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14卷本,清光绪十三年宝章阁仿绍兴建康府学刊本、清末刊本;14卷附识1卷本,清道光庚子金陵张氏校刊宋本(1840年);1卷本,名《六朝事迹》,皆丛书本,有《说郛》、《锦囊小史》及明末《五朝小说》和民国扫叶山房《五朝小说大观》中的《宋人百家小说琐记家》;解放后校点本,1989年11月南京出版社王进珊校点本、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张忱石点校本。版本之多正反映其受重视的程度。另,所谓14卷、2卷、1卷,只是分卷、排列不同,内容还是一样的。     

    景定建康志  

    南京现存最早的官修志书。南宋马光祖修,周应合纂。景定二年(1261)成书,50卷。周应合,原名弥垢,号淳叟,自号溪园先生,武宁(今江西九江境内)人。淳佑(1241~1252)进士。景定(1260~1264)年间任江东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兼明道书院山长。南宋乾道(1165~1173)、庆元(1195~1200)年间建康两次修志,但不完备,且无地图。马光祖设局钟山阁,聘周应合修志。该志前有序、表、笺、目录,正文分五类:留都录、建康图、表、志、传。表记大事,志分总序、疆域、山川、城阙、官守、儒学、文籍、武卫、田赋、风土、祠祀,分志下又有细目若干,传分序、古今人表、分传(有10类)、拾遗。此编撰体例为后世广泛采用。其内容合乾道、庆元两志,并经增补、考辨,保存了大量史料,由于两志与所引大部分图书已经佚失,该志已成为研究南宋以前南京历史地理极可宝贵的重要文献。该志还是除《雍录》外存图最多的宋代方志,所存地图19幅大多按上北下南绘制,反映了中国绘图史的进步。明代已近失传,幸有清江南织造曹寅家藏全本,朱彝尊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借得抄录,复传于世。版本:现存最早为明影宋抄本,续有清《四库全书》本、清钱大昕抄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嘉庆六年(1801)孙星衍《岱南阁丛书》刻本和七年金陵孙忠愍祠刊本、1990年5月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影印本,其中以孙星衍的两种嘉庆本较佳。南京出版社正计划出点校本。 

    至正金陵新志 

    元张铉纂。至正四年(1344)刊,15卷。张铉,字用鼎,陕西人。长期任教集庆路学。集庆路学曾于天历(1328~1330)年间修《集庆路续志》,但未加详审。至正三年(1343),集庆路总管府聘张铉入局,续补《景定建康志》,年底撰成。书首有序、修志文移、修志本末、引用书目。正文分地理图考、通纪、世年表、疆域志、山川志、官守志、田赋志、民俗志、学校志、兵防志、祠祀志、古迹志、人物志、摭遗、论辨。体例、篇目大体沿袭《景定建康志》。除景定志外,还广为辑录近百种书籍,许多今已佚失,所参引者尤以丰富的元代南京地方史料最为珍贵。该志本末明晰,考订较精,少有芜杂附会之病。有图18幅,在宋元明方志中也不多见。其刻板至明嘉靖中尚存。版本:元代集庆路学初刻本,明正德十五年(1520)补刻本,清《四库全书》本,民国《南京文献》本,明初、清代、民国3种抄本(皆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七十二年(1983)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1990年5月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影印本,1991年12月南京出版社田崇点校本。  
  
    洪武京城图志 

    明王俊华纂修。1卷。洪武二十八年(1395)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王俊华奉命纂修成书并刊刻行世。专记明初京师南京情况,有“皇城”、“京城山川”、“大祀坛”、“山川坛”、“寺观”、“官署”、“国学”、“街市桥梁”、“楼馆”等9图,正文分宫阙、城门、山川、坛庙、官署、学校、寺观、桥梁、街市、楼馆、仓库、厩牧、园圃等13类,以为图解。书前有杜泽(承直郎、詹事府丞)序、王俊华记、“皇都山川封城图考”。版本:明洪武刊本(原书六十叶,半叶十行,字仿赵孟頫,大而悦目,清藏书家朱绪曾赞曰:“古香触手,与宋元佳刻无异”),明弘治五年(1492)江宁知县朱宗重刊本(附南京户部主事王鸿儒题记),清抄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无杜泽序,编为六十叶,缺二十一、二十九、三十九、四十一、五十四等叶),民国戊辰(1928)南京中社影印弘治本,1947年3月南京市通志馆《南京文献》第三号,1991年上海书店《南京文献》影印本,1988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24册影印本。  
   
    南畿志  

    明闻人诠修,陈沂纂。嘉靖十三年(1534)刻,64卷。陈沂(1469~1538),字鲁南,初字宗鲁,又字石亭,自号小坡。先人以医籍居南京,遂入上元县(今南京)籍。正德进士。官至山西太仆卿。少有文名,博学多才,善书画,篆隶皆称能品。初与顾璘、王韦号“金陵三俊”,后与宝应朱应登合称“江东四大家”。致仕后,在南京筑有遂初斋,杜门著述。闻人诠赴南京任提学御史,于贡院开局,聘已致仕的陈沂率各地郡学诸生22人编辑《南畿志》,越3年而成。南畿有应天(治今南京)、凤阳、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庐州、安庆、太平、宁国、池州、徽州14府及广德、滁州、徐州、和州4州之地,约合今江苏、安徽两省。该志分总志和各府州分志两部分,其中总志3卷,包括都城图、南都纪、地理图、畿土世代表、命官、户口、田赋、水利、戎备;府州志载府图、沿革、区域、城社、建置、学校、祠墓、古迹、宦迹、人物、列女、方外、艺文。古事主要取材《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及各郡县志书,今事惟取官书。《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其“开各省通志之先河”(其实陈沂在前一年已先完成40卷《山东通志》的纂修,再早的还有成化年间所编17卷《山西通志》,《提要》当是以体例之完备、内容之充实而言),分别总志、分志的作法措置适当,全书“体例简要,剪裁有法,良史才也”。版本:初刻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明隆庆、万历间修补嘉靖本(仅存28卷,藏台湾),初刻抄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1941年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台湾影印嘉靖刻本,1988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24册影印嘉靖刻本;另单行有《南畿志图》,现存嘉靖刻本和日本东洋文库影印嘉靖本。 

    后湖志  

    明代专志。南京户科给事中兼管后湖黄册库事务赵官等编,南京户科给事中万文彩、李万宝、陆凤仪等续编。正德九年(1514)初成。明初下令全国编黄册,十年一造,送户部,于后湖(今玄武湖)建库保存。黄册以里(110户为里)为单位,记载所属每户的丁口、事产、乡贯、姓名,作为赋役依据,封面为黄纸。由于鳞次栉比的木构建筑一旦遇火,往往是焚毁整片区域的建筑,水面环绕的后湖湖洲因此成为黄册的理想置放地。最初册库建于旧洲(梁洲),每10年增建30间左右,放置新造的五六万本黄册。至崇祯十五年(1642),册库增至960间,分布于今梁洲、环洲、樱洲三洲,藏黄册超过170万本,成古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档案馆。正德(1506~1521)间,赵官为记其事,历时3年,八易其稿,始成8卷、附录诗文2卷。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20)、天启(1621~1627)等朝又陆续增订,增为11卷,分事迹3卷、事例7卷、诗文1卷。事迹记后湖沿革、形势、黄册数目、黄册库架、黄册职官、巡湖职役、后湖界址、后湖公署等;事例为文件汇辑,包括黄册编造、库房建造、禁例、黄册库内部制度等;诗文记晋至明有关后湖及黄册库纪事诗文。该书辑录明代南京后湖赋役黄册库史事,具有档案馆馆志性质。其内容依据《诸司职掌》、《大明会典》、黄册库奏录和存留案卷以及编者之见闻,是研究明代黄册制度及户口、赋役、里甲、财政、官场纲纪等方面的重要文献。其中有关玄武湖的内容,成为后来诸种湖志的蓝本,为研究玄武湖历史也提供了重要史料。版本:明刊本(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影印明刊本(南京图书馆藏),1987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本(一函七册)。  
   
    金陵古今图考 

    南京图志。明陈沂撰。1卷。正德十年(1515)陈沂应邀修府志时始编,次年书成刊刻。专纪金陵建置,自列国至明代有图15幅。因金陵城郭规制历代差异很大,故又作互见图以分辨。有自序,每图并附文说明。对研究南京史地有重要价值。版本:初刻本,明嘉靖四十年(1561)刻绿紫套印本(又作《嘉靖金陵古今图考》,简称《金陵图考》),明天启四年(1624)金陵朱氏(之蕃)重刻本(与《金陵图咏》、《雅游编》合刊),清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民国戊辰(1928)南京中社影印明天启刊本,1929年南京中社影印明正德初刻本,国学图书馆传钞本(南京图书馆藏),1947年3月南京市通志馆《南京文献》第四号,1991年上海书店《南京文献》影印本。  
   
    南雍志 

    明代国子监专志。明黄佐撰。24卷。黄佐(1490~1566),字才伯,号泰泉。广州香山(今广东中山)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历南京翰林院少詹事、南京国子祭酒等职,因与大学士议论不合罢归。撰著有《乐典》、《泰泉集》等以及两广志书多种。永乐迁都后,南京、北京皆设国子监,南京国子监又称南雍。景泰七年(1456)南京国子祭酒吴节曾撰《南雍志》18卷付印,嘉靖(1522~1566)初南京国子祭酒崔铣重纂未成。嘉靖二十二年(1543),黄佐携国子监丞赵恒、博士王制、博士周瑞、助教梅鷟,在崔铣遗稿和吴志基础上增删成书,次年刊刻。后历朝又有增订。志分事纪4卷、职官表2卷、杂考12卷、列传6卷。体例仿《史记》之纪、表、志、传,而略有不同,如“事纪”仿本纪,职官为表,人物为传并附论赞,而杂考分规制、谟训、礼仪、音乐、储养、经籍等6考,仿志例。卷首凡例后还列有引用书目88种。天启三年(1623)南京国子祭酒黄儒炳又撰《续南雍志》18卷首1卷。南雍诸志留存了大量明代太学教育制度及印刷出版等方面的史料。版本: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初刻隆庆增修本,明嘉靖刻隆庆万历增修本,明嘉靖刻隆庆万历天启增修本,清国子监精抄本,民国二十年(1931)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影印本,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第749册;《续南雍志》有天启初刻本,1980年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3册本(另有71年或76年影印本的记载,未详)。 

    龙江船厂志 

    明代专志。明李昭祥撰。8卷。嘉靖三十二年(1553)成书,时有刊本。李昭祥,字元韬,上海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三十年(1551)升工部主事,驻龙江船厂,专理船政。因船厂管理混乱,岁无定法,遂以两年时间撰成该书。书分训典、舟揖、官司、建置、敛财、孚革、考衷、文献等8志,一志一卷。内附各种船图26幅。为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作者博考载籍,严谨选材,故资料翔实,富有实用价值,是记述明代造船史和官营手工业管理史的重要文献。过去专家多认为龙江船厂即为郑和下西洋建宝船的宝船厂,据近年考古发掘所见,其实宝船厂位置应在龙江船厂之北侧更近于龙江口的地方,现仍保留有若干巨大作塘的龙江船厂也曾经制作过郑和的海船,2005年5月在龙江船厂遗址上已建成郑和宝船遗址公园。版本:民国三十六年(1947)国立中央图书馆《玄览堂丛书续集》(郑振铎编)影印嘉靖本,1999年3月江苏古籍出版社王亮功校点本, 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78册影印《玄览堂》本。民国影印本质量很差,模糊不清者占了全书的1/5,无法辨认的达5000字。王亮功校点本着实下了不少功夫,据《南船记》等书核补,除10余字外复原了绝大部分内容。  

    万历应天府志 

    明代南京方志。明应天知府程嗣功主修,汪宗伊、王一化等纂。万历五年(1577)刊,32卷,现为仅存的明代应天府志。汪宗伊,武昌崇阳(今湖北崇阳)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万历初为应天府尹,后累官至南京吏部尚书。酷好治史,有著作10余种,其中关系南京的有《南京尚宝司志》、《南京大理寺志》、《南京吏部志》等。应天府于永乐、正德间均曾修志:永乐十六年(1418)明廷普诏郡县修志,永乐《应天府志》应于此时所修;正德年间,徐霖等两次应邀修志,于十四年(1519)修成。此二志今皆不存。万历府志分为郡记3卷,沿革表1卷,历官表3卷,封爵表、科贡表各2卷,荐举表、诏令表、风土志、山川志、建置志、官职志、学校志、田赋志、祠祀志各1卷,杂志3卷,宦迹传2卷,人物传3卷,勋封传、一行传、列女传、杂传各1卷。万历二十年(1592)补刊时又增补15年历官表和记事。该志所记明代典章制度与金陵往事颇与史传相合无谬,对沿革、战争叙述尤详。此志在清顺治年间被知府林天擎用作底本,稍作修改,刊为顺治《江宁府志》,后佚。版本:万历初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万历二十年(1592)补刊本,中国书店1992年《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影印本,齐鲁书社1997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03册影印明万历初刻本。  

    万历江宁县志  

    明江宁知县石允珍主修,邑人李登、盛敏耕、顾起元修纂。万历二十六年(1598)刻。作志者为当时南京文章名家,历来受人称许。李登,南京人。拔贡。曾用家藏“合字”(即活字)印其自著《冶城真寓存稿》,又有《重刊详校篇海》。盛敏耕,字伯年,号壶林。上元(今南京)人。万历中期在世。为以书、画、文章擅名一时的盛时泰之子。有才而沦落,与张四维、陈所闻等友善。善散曲。顾起元(1565~1628),字太初,一作璘初。江宁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谥文庄。著有《蛰庵日录》4卷,《客座赘语》及《金陵古金石考》、《说略》等,均列入《四库总目》并传于后世。县志共10卷,凡表三、志六、传五。分别为第一卷沿革表、地理志,第二卷建置志,第三卷版籍志、户口志,第四卷祠宇志,第五卷古迹志,第六卷官守表、宦绩传,第七卷科贡表,第八至十卷人物传。该志体例较《正德江宁县志》为精,采录甚严。《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其“体严而事广,文简而义该”,堪为良志。版本:万历初刻本,1985年南京古旧书店发行、广陵古籍社影印线装本。  

    金陵梵刹志 

    南京最早的佛教专志。明葛寅亮编纂。53卷。万历三十五年(1607)南京僧录司刊。葛寅亮,字水鉴,号屺瞻。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南京尚宝司卿。《金陵梵刹志》是其任南京礼部郎中时仿北魏《洛阳伽蓝记》所编。专记南京佛寺,是研究明代佛教史的重要参考书。首2卷为皇帝诗文、诏令等。其后分记灵谷、天界、报恩三大寺和5所次大寺,及所统32所中寺、中寺所领120所小寺。废寺别为1卷。末附《南藏》目录、寺规条例。每寺则详记殿楹、寺产、山川、古迹、人物及名贤题咏等。版本:万历初刻本,天启七年(1627)金陵兼善堂补刻序文本(凌大德所绘,傅汝贤、张承祖所刻图版被认为是寺志插图的典范),民国二十五年(1936)10月镇江金山江天寺影印天启七年本,1980年明文书局(台北)《中国佛教史志汇刊》第一辑第四册,1987年11月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本(一函十二册),1995年(台北)宗青图书出版公司《中国佛寺志汇刊》本,1996年8月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中国佛寺志丛刊》影印本,1997年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43~244册民国本,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18~719册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民国镇江本。 

    金陵琐事  

    南京掌故笔记。明周晖撰。正续8卷。万历三十八年(1610)刻。周晖(1546~?),字吉甫,号漫士,又号鸣岩山人。上元(今南京)人。诸生。隐居不仕。博古洽闻,多识往事,驰誉乡里。早年与朱之蕃等结白门诗社。卒年80余。有诗集《幽草斋集》(已佚)、曲论《周氏曲品》等。《金陵琐事》有4卷,续和再续4卷,另有《琐事剩录》8卷(一作4卷)。书前有作者自序和焦竑所作引。专记明初以来金陵掌故,上涉国朝典故、名人佳话,下及街谈巷议、民风琐闻。周晖交游广泛,老而好学,所记信而有征,如海瑞事迹、倭寇犯南京等皆可补正史之缺。故该书历来受学者重视。版本:国家图书馆图书馆藏初刻万历庚戌刊本,正、续共8卷,此本后有清文浩堂张滏补辑本、道光元年(1821)江宁李鳌刻本、光绪江宁傅春官重刊本、1983年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本、1985年台北新兴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第16编影印本;清乾隆四年(1739)江宁张氏木活字本(清张滏补辑,4卷);1935年中央书店铅印本襟霞阁主人辑《国学珍本文库》第一集(2卷);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万历本影印本(全二册)。  

    客座赘语  

    南京掌故笔记。明顾起元撰。10卷。万历四十五年(1617)撰成,次年刊。顾起元(1565~1628),字太初、璘初、隣初(一说是其号),号遯园居士。或说名培,以字行。江宁(今南京)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授翰林院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历任左谕德、右庶子、国子监祭酒、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吏部左侍郎等。万历后期辞官归隐,在南京城西凤凰台侧(今花露岗39号)建遯园(“遯”即“遁”,以示归隐的决心),埋首著述。后七次婉拒朝廷征召为相,园内有友人所题七召亭。天启年间,南京官员建魏忠贤生祠,请其撰文,“辞以手疾”。其于经史子集、诗词曲画、文字音韵、方言俗语等均有涉猎。学识渊博,尤勤于撰述考证。诗文亦蔚为大家。主要著述有《中庸外传》、《顾氏小史》、《金陵古金石考说略》、《雪堂随笔》、《客座赘语》、《遯园漫稿》、《四书私笺》、《嬾真草堂集》等,今存者30余种。顾起元与客座谈时,常涉及金陵故事,遂命侍者随时记录,积数年札记而整理成篇,以期裨益地方史和考订载籍,是为《客座赘语》之由来。该书专记南京故实,如户口、赋役、方言、典章制度、名胜古迹、艺林掌故、乡邦文献、习俗风尚等,内容丰富,尤偏重明代史事,为研究南京历史地理、都城风貌的重要史料,也可补史乘之阙,与同期的《金陵琐事》可视为明代南京的百科全书。版本:现存最早为万历四十六年(1618)戊午戴惟孝刊本;清道光中汝南家塾刻《赖古堂藏书十种》本,为1卷本;清光绪间甘氏津逮楼刻本;清光绪三十年(1904)傅春官收入《金陵丛刻》,重新刊印,此本较为流行;1987年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本,今人谭棣华、陈稼禾点校,1997年第二次印刷;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260册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另有清末陈作霖所辑《冶麓山房丛书》本《客座赘语摘钞》,又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记有清写本。  

    帝里明代人文略 

    南京现存最早的断代人物传。清路鸿休辑。24卷,其中订辑大意1卷、总目条例1卷。路鸿休(1623~?),字子仪,晚号青岩逸叟。上元(今南京)人。 明崇祯十三年补博士弟子员。因家贫以卖诗画自给。著述有《尚书纪闻》、《遗民行略》、《青岩诗集》等。鸿休以南京人文甲天下,而郡乘所载百无一二,乃于80岁时开始纂辑明代的南京人物传,与友人汪檥(字道邻)遍访各宗族家谱,参阅《金陵琐事》、《客座赘语》、《存征录》等书,历4年而成,时为康熙四十五年(1706)。该书仿正史、郡志体例,将王侯、官族、名流、技艺等各类人物以宗族为基础,分为天宗、王宗、懿宗、勋宗、品外宗、大学士宗、尚书宗、文武甲科宗、宗系可考、宗系未考等10门。内容尤重于风教,史料多不见于方志。晚清陈作霖编《金陵通传》即略仿其体例。版本:道光三十年(1850) 五月金陵甘氏津逮楼排印本,乃甘熙之兄甘煦以聚珍板所印,这也是南京少见的以木活字排印的图书。书初印后,甘煦又寄书金陵藏书家朱绪曾,邀其补阙数十条并志略。  

    康熙江宁府志  

    清代南京方志。有陈开虞本和于成龙本。陈本修于康熙六年(1667),江宁知府陈开虞(字大亨,陕西关中人)主持,邓旭、白梦鼐纂修。邓旭(1609~1683),字元昭,号九日。明末自寿州迁金陵,遂为江宁人,卜居城南秦淮河畔万竹园。为邓廷桢五世祖。顺治四年进士,授检讨。八年,典江西乡试。仕至甘肃洮珉道按察副使。古体诗为钱谦益、徐乾学、王士祯诸大家所推重。存《林屋诗集》九卷。白梦鼐,字仲调,号蝶庵,江宁人。明诸生。与兄梦鼎合称“金陵二白”,又与余怀、杜濬在南京国子监考试累居榜首,并称“鱼肚白”。因忤马、阮,陷狱,入清得释,康熙九年进士,官大理寺评事,十九年尝典福建乡试。该志次年刊,为清代首部江宁府志。共34卷,分图纪、沿革表、疆域志、山水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科贡表、历官表、官绩传、人物传、古迹志、灾祥志、祠祀志、寺观志、摭佚16类。其中“图纪”收有春秋至清初金陵城邑、山水图17幅,及周亮工跋、高岑(金陵八家之一)绘“金陵四十景图”40幅,其图之多在方志中颇为少见,“金陵四十景”更是影响久远。“寺观志”记大报恩寺尤详。于本修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江宁知府于成龙(字振甲,汉军镶黄旗,一作镶红)主持。分23类,共40卷,现存34卷,未刊。在前志基础上补充了康熙七年以后内容,体例略有调整,如增设“帝王世系”和“艺文志”。版本:陈本初刻本和于本抄本皆存。于本抄本有日本内阁文库藏康熙二十二年精抄本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康熙二十三年稿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因有织造曹家史料,为红学界所重。  

    江南通志  

    清代方志。有康熙本和乾隆本两种。康熙本始修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两江总督于龙成等奉命创修,延聘何洯、宋曹(负责总校,书成不愿具名)等,开局江宁,次年成书。有舆地、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8志,下列34门,共76卷。附山川等图50幅,由侨居江宁的《芥子园画传》撰者之一王概负责绘制。雍正七年(1729)署两江总督尹继善等奉诏重修,九年(1731)十月于江宁开局,至乾隆元年(1736)十月两江总督赵宏恩任上始成,次年刊刻,是为乾隆本,也是通行本。卷首增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朝诏谕、御制诗文4卷,正文仿史例列有10志、68门,较旧志增河渠、杂类两志,共200卷。内容于康熙朝事增补尤多,记江苏详于安徽。其体例门目分类谨严,多有参考价值,常为清代修志者采用。编者认为古迹一门“非仅供博览,实为论世考地之资”,应详实记载。反对在艺文志中博采诗文,主张分经、史、子、集汇编,“有关地方利弊及考订古今兴废者,则附入各门”,题咏之作一概阙而不录。乾隆本原属黄之隽等编纂,后又易手。黄氏后在《骭堂集》中称,是书刻本与原纂多有舛互,而且有许多遗漏重复,都是后来纂修者窜改所致。黄之隽(1668~1748),安徽休宁人,徙居华亭。字石牧,号痦堂。初名兆森,字若木。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雍正元年(1723)授编修,提督福建学政,旋迁中允。乾隆元年,荐试博学鸿词科,因年迈未能终卷,罢归。囊无余资,惟嗜蓄书,归里时编入目录者2万余卷,另有杂书800余册。著有《■(上广下吾)堂集》50卷(又《补遗》2卷、《续集》8卷)、《香屑集》18卷,又有杂剧、传奇。参与两志纂修者多为当时俊彦,如邓汉仪、宗元鼎、梅清、顾栋高、秦蕙田等。版本:两志初刻本皆存。乾隆本通行有四库全书本,后有台湾的京华书局影印乾隆元年刊本(1967年初版)、华文书局影印乾隆二年重修本(1967年8月初版),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四库全书本(1995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本(1987年,三函二十册)。

    江宁金石记  

    南京文物专志。严观辑。8卷,附《待访目》2卷。嘉庆九年(1804)赐书堂初刊。严观,字子进,号述斋。江宁(今南京)人。学者严长明长子。太学生。幼承家学。乾隆四十三年(1778)为钱大昕导游江宁古迹,五十五年(1790)在毕沅幕。曾补《元和郡县志》9卷,协助姚鼐分纂《江宁府志》。因父亲谈及乡邦文献时,嘱托他留意金石文字,以补志乘之阙。遂历时3年,寻山访友,遍拓金陵1府7县的碑刻。自汉迄元,依时代为次,录其全文,附以考证。又将取求而未得者编为《江宁金石待访目》2卷,作为附录,也有同年张敦仁刊本。章学诚称其“于古录之存者,必证以今之所见;又于今之所见,补古录之所无”,必择可知者加以考订,不转抄文辞以求全备。严观于金石文字用力甚勤,还撰有《江宁石刻记》1卷、《湖北金石诗》1卷,校辑孙星衍、邢澍所撰《寰宇访碑录》12卷。《江宁金石记》版本:嘉庆九年赐书堂刊本,宣统二年江楚编译书局刊本,1977年(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厂房史料新编》影印宣统刊本,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910册影印嘉庆九年刻本;《待访目》2卷,除嘉庆九年张敦仁刊本单行外,尚有光绪乙未元和江标刻《灵鹣阁丛书》本(第二集)、《丛书集成初编》本(影《灵鹣阁丛书》)。

    http://tieba.baidu.com/f?kz=1509081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