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键数据揭晓!人民币可能又要……

 昵称45203933 2017-12-18



人民币贬值预期回潮的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要快一些。


根据外管局今天公布统计数字:


2017年11月,银行结汇9753亿元人民币(等值1474亿美元),售汇10251亿元人民币(等值1549亿美元),结售汇逆差497亿元人民币(等值75亿美元)。


而十月份银行结售汇是顺差,金额为183亿人民币。也就是说,结售汇从正183亿变成负497亿,一个月的时间净差额近700亿人民币。


银行代客结售汇,黄线为售汇,蓝线为结汇


可能有的朋友不太了解结售汇的含义,暴哥简单解释下。结汇指得是,我们手头原本持有外汇,但是打算把外汇卖给银行,换成人民币的行为。而售汇则相反,是我们准备用人民币换美元的行为。


从结售汇的定义上我们能够明白,银行结售汇的数据其实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供求变化。如果对人民币的需求多,人们肯定选择多结汇,如果对人民币的需求没那么多,人们更多的选择售汇。


那么什么促使人们对人民币需求的变化呢?除了基本的贸易、外出、留学等换汇因素,大家对于人民币升贬值的预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从上面的图上大家可以看到,在2014年之前,蓝线一般是高于黄线的,也就是结汇大于售汇;2014年之后,从2015年开始,这个趋势开始逆转,售汇规模大于结汇。


而人民币的汇率恰好也在2014年摆脱升值通道,重回贬值。


人民币走势


其实很难说是人民币的实际贬值让大家产生贬值预期,进而在结售汇上做出反应,还是由于先有了预期,做出了结售汇的变化,才在人民币汇率走势上做出回应,但归根到底,这种预期显然是更有利于人民币贬值,而非升值。


外管局今天还有一个数据很重要,是银行代客远期结售汇合约。


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840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1632亿元人民币,远期净售汇792亿元人民币。截至本月末,远期累计未到期结汇2178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售汇7977亿元人民币,未到期净售汇5799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说这个数据重要的呢?


因为远期合约可以说正是对人民币前景的直接反应。


举例来说,假设现在企业和银行签订1年期远期结汇合约,合约价值1亿美元,执行汇率价格是6.5;到明年年满一年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假设)升值为6.0,此时企业选择终止合约,兑现利润,收获5000万人民币的利润。


怎么赚钱了?逻辑是这样的,因为是结汇合约,所以当人民币升值到6.0的时候,企业可以选择按照此前6.5的价格执行1亿美元的兑换。即外汇市场中1亿美元价值6亿人民币,但是企业通过远期结汇合约,按照6.5的汇率执行,等于1亿美元换到了6.5亿人民币。


也就是说远期结汇操作意味着企业和机构预判人民币升值,而远期售汇操作则表示人们判断人民币后续要贬值。


当然有预期,不见得就能成功的反应在人民币汇率上,但就像此前暴哥说过的,我们很难分辨是预期导致了下跌,还是下跌促进了预期,总之两者从结果来说往往有很强的相关性。


下面这张图就是远期未到期结售汇差额和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



红线为人民币汇率,黄线为远期未到期结售汇差额


最后暴哥想说,我们在分析经济问题的时候,仅通过一个月的数据往往其实并不能说明趋势性的变化。但对于人民币来说,从结售汇的变化来看,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一直存在,这种贬值预期让人民币没有从贬值趋势逆转为升值趋势。而此前央行的动作,也只是把贬值预期尽可能的缩小,没有彻底做到让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当然人民币升值过快,进入升值通道,短期来说也是不太符合我们经济利益的。


2018年,如果美元加息能够按照目前的路径,那么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可能会继续的加大,不让人民币在这种预期下过快贬值,可能仍然需要我们在货币政策上适度采取一些动作。


央行最近采取减半操作其实是很聪明的做法,因为对市场预期来说,其实重点不在你做了多少,更关键可能是你做了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