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经典方19:归脾汤

 千里xxxxxx 2017-12-18

归脾汤

【组成】:

白术10克、茯神10克、 黄芪12克 、龙眼肉10克、 酸枣仁10克 、人参10克 、木香5克 、炙甘草5克 、当归10 克、远志10克、 生姜3片、大枣6枚

【功效】: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使用要点】:

治疗心脾气血不足的基本方,临床以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使用依据

【临床加减】:

血虚较甚,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加熟地、阿胶以补血;

崩漏下血兼少腹疼痛,四肢不温加艾碳、炮姜碳以温经止血;

崩漏下血兼口干舌燥,虚热盗汗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碳以清热止血。

【现代运用】:

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煎服方法】:

水煎服,每天一剂早中晚分服。

【注意事项】:

出血属阴虚血热证者应慎用。

【汤头歌诀】: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上面药方出现的一些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读者。

何谓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是指心血不足和脾气虚弱共存的证候。以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腹胀、大便稀溏、倦怠乏力、或见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等为主要表现。

本证常见于虚劳、心悸、怔忡、不寐、健忘、眩晕、血证,也可见于现代医学诊断的贫血、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心律失常、心肌炎等疾病。

什么是气血不足?

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表现为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血虚可见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气血不足属气血同病。气血亏虚则会形体失养,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脉弱等为常见证候。

什么是阴虚血热?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的五行学说、中医命门学说和中医藏象学说,肾为命门,包含真阴、真水、真阳、真火。人体阴虚主要是肾阴不足,肾阴不足导致水不克火,心火倍加旺盛,心主血脉,心火旺盛灼烧血脉,导致阴虚血热症。临床可见阴虚血热导致的月经先期。

病因:

素体阴虚,或失血伤阴,产多乳众,耗损精血,或思虑过度,营阴暗耗,阴血虚少,虚热内生,热扰冲任,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遂致月经提前而至。常发生于素体阴虚,有失血史,久病伤阴史,多产史。阴虚血热多由于体内津液丢失,或内耗造成阴虚,阴不制阳,致使热邪旺盛,侵入血分,成为血热证,可发生在过热、出汗过度没有补足水分,久渴,失水,或者过食燥热食物,及一些药物、还见于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或精神焦虑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