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变应性亚败血症,还是多发性骨髓瘤?

 愚公移山之志 2017-12-19


 

患者杨某,男性,31岁,偏胖,反复发热伴左侧头痛(风池穴附近)一个多月,曾在玉林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

1.发热查因;

2.糖尿病;

3.脂肪肝;

4.贫血查因(多发性骨髓瘤?)

 

入院前两日检查血常规(6月6日)血红蛋白127g/L,血小板277(10^9/L);予抗感染抗病毒等治疗,病情未见缓解;医生建议骨穿,患者不愿意,出院后西药继续口服二甲双胍(每日两次治疗)并服用中药,曾用三仁汤,六一散,青蒿鳖甲汤等治疗;但病情反复不愈,每天下午两点开始发热,时有发热至40度,口服布洛芬后,出汗到次日凌晨四五点热才退下来,但至当天下午两点多钟又继续发热头痛。

7月初,经人介绍到阙冬梅医生处就诊。患者症见午后低热,时有发热39至40度;乏力,胃口不好,吃得很少;咳,微喘;不欲饮水,喜热饮,口水多;二便正常,睡眠尚可,舌苔黄腻。脉滑偏紧,肾脉弱,阙医生曾予蒿芩温胆汤合麻杏石甘汤并配合针灸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之后,7月14日改用四逆败毒综合法(合解三阳类型)加减,处方如下。

 

处方(2017年7月14日)

制附片80,炙甘草15,生姜60,清半夏50,陈皮45,独活30,白芷50,黄芩25,前胡30;白术15,麦芽15,白豆蔻15  炒车前子50,炙麻黄25,杏仁30,鲜竹沥250mL,鱼腥草60。十付,水煎日一剂,分6~8次温服。

 

反应:

服药第三天,头疼消失,发热也退到38度以下,有时喝点稀饭都会自己出汗退热了。但每日下午仍有低热,一般五点后发热,一两小时可慢慢自行退热。已无咳嗽、气喘、头痛等症;胃口较前改善,能食一碗饭(发病前二至三碗)但不能多食,食多易吐。


虽然各项症状均在好转,但此时出现了一个非常不正常的情况。即,在7月31日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发现患者血红蛋白已降至60.2g/L,血小板702  10^9/L,病情非常急迫。患者血压正常:116/80;但脉搏较快,每分钟114次。

阙医生在“火神门微信群”向大家通报了病情,征求治疗意见。火神门张师考虑此病为日晡发潮热!首先是湿郁化热,湿热并重,以湿为主;暑天中暑湿化热,最伤气血,因此血红蛋白越来越低;又由于连日来食少消耗大,气血更难恢复,故处以下方。


处方(2017年7月31日)

制附片80,干姜50,炒小茴30,广陈皮45,炙黄芪45,川芎30,白芷50,黄芩25,独活30,前胡30,荷叶45,清半夏60,油厚朴25,炒苏子30,淡豆豉30,炙甘草5。十付,水煎日两剂,分六到八次口服。

 

反应:

患者服药五天后,还是低热不断,而且又出现了新的情况:之前是午后低热,服药五天后变成了整天都有低热现象,从上午十点之后开始发热,至下午五点慢慢退去。患者偶觉心慌,但食多易吐的现象有缓解,乏力有改善;并自觉开始有发热感,甚至有种发热舒服的感觉。因为之前高热至40度,头痛难忍,但也没有发热的感觉。患者血压121/80;脉搏110左右;舌脉变化不大。故上方去苏子,淡豆豉;加当归25,辽沙参30,白前25,予以养血、补气、祛痰。


处方(2017年8月4日)

制附片80,干姜50,炒小茴30,广陈皮45,炙黄芪45,川芎30,白芷50,黄芩25,独活30,前胡30,荷叶45,清半夏60,油厚朴25,炙甘草5  当归25,辽沙参30,白前25。十付,水煎日两剂,分六到八次口服。

 

反应:

服上方十付后,病人气力明显改善,依旧低热,但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至57.2g/L,血小板729 10^9/L 。此时,王献民老师高度怀疑病人为变应性亚败血症,遂建议患者抽血检查铁蛋白,果不出意料,铁蛋白已升高至1523ng/mL。


若病情继续发展下去,瘀毒瘀血会使血红蛋白全部耗尽,病人会逐步走向死亡,这是疾病发展的规律。同时,血小板增多,是向疾病后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展的基础,非常可怕!因此,治疗上万不可急于求成,立法处方必须大刀阔斧。故以透血毒为主,法宜四逆败毒(透营转气类型)处方如下。

 

处方(2017年8月11日)

制附片90,白芷75,茵陈60,金银花75,水牛角50,独活30,筠姜60,炒小茴30,炒车前子30,生白术45,炙升麻15,炙鳖甲30,炙黄芪50三七25(另炖),广陈皮45,乌梅45,当归25,水蛭30,炙甘草15。六剂水煎一天二剂分6~8次服。


反应:

因病人血红蛋白不断下降,血小板继续升高至正常值的三四倍以上,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家属带患者到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予输血2单位。输血后血红蛋白提高至60.2。住院诊断:

1.多发性骨髓瘤?

2.糖尿病;

3.发热查因。


患者行头颅CT检查颞骨,顶骨骨质破坏。住院期间行两次骨髓穿刺检查,一次检查送往武汉,但还是未能明确诊断。故,医生建议再次骨穿,病人不愿意,要求出院,继续服用中药治疗。


刻诊:

病人症见午后低热,早上觉乏力,下午体温正常,其他无不适,舌苔黄腻。双手轻取脉很沉,几乎摸不到,沉取脉滑带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0.2,血小板748。王献民老师认为应改变治疗思路,按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处方治疗。法宜制川乌为大法,直达骨髓,搜剔托透、达邪外出。

处方(2017年8月31日)

炙黄芪90,制川乌50(先煎2小时),筠姜50,炒小茴香50,人参15(另炖),三七参25(另炖),水蛭60,赤芍60,骨碎补50,广陈皮50,蜈蚣7条,清半夏60,独活30,川羌30,炙升麻25,生鳖甲45(先煎),水牛角75(先煎),炙甘草25。十付,水煎日一副,分三到六次口服。

 

反应:

病人服完上方十付,舌苔黄腻改善明显,但午后体温还是有低热。王师认为发热乃正邪相争,是好现象,估计再发热10~20天左右即可自行退热。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62.2(9月7日为60.2)略有提高;血小板737,稍有下降(9月7日血小板为748) ;治宜继续用制川乌为大法。

处方(2017年9月18日)

炙黄芪120,制川乌60(先煎2小时),筠姜50,炒小茴香50,人参15(另炖),三七参25(另炖),水蛭60,赤芍75,广陈皮50,蜈蚣5条,生白术45,独活30,川羌30,青蒿30,生鳖甲30(先煎),墓头回30,白花蛇舌草60,丹皮30,水牛角75(先煎),炙甘草15。十付,水煎日一副,分三到六次温服。

 

由于在当地买不到墓头回这味药物,致使上方无法按期服用。但病人求生欲望强烈,不愿意中途停药,故在等待购药的过程中继续服用前一处方。直至9月22日新药购齐之后,患者才开始服用上方。在此期间,病人继续午后低热,最高体温至37.8度,心率110以上,其他情况正常。

 

反应:

患者于22日开始服用此方,至27日上午体温基本正常。而且,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已正常,这是在治疗过程中的“副产品”。也就是说,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过程中顺便治好了“糖尿病”。故,自即日起,患者服用降糖药(二甲双胍)开始减半,即,由原来的二次/每天,改为一次/每天。

2017年9月27日,重大转折!

 

患者于27日下午三时左右出现由阴转阳之兆,体温开始慢慢升高,至晚上十时左右体温上升至39度,然后自行下降。嘱病人坚决不能自行服用退烧药,只能多喝水,多休息。当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1.2;血小板691。

至此之后连续三天,病人均反复发热至39度以上,继续服用中药,体温均能慢慢下降。至10月1日早上8时许,患者体温恢复到36.7度;全天最高体温37度,一切正常。

 

至此,自2017年10月1日之后,病人体温完全恢复正常,从此再没有出现发热现象!10月2日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4.2;血小板514。

处方(2017年10月2日)

炙黄芪120,制川乌60(先煎2小时),筠姜60,炒小茴香50,人参20(另炖),三七参25(另炖),水蛭60,赤芍75,独活30,寄生50,青蒿30,生鳖甲30(先煎),墓头回45,重楼30,蜈蚣5条,水牛角75(先煎),丹皮30,生白术45,陈皮45,炙甘草15,清半夏50,炒车前子45(包)。十付,日一付,水煎两次混合,分三到六次温服。

 

反应:

病人体温一直正常,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正常,彻底停用降糖药二甲双胍。

 

处方(2017年10月16日)

炙黄芪150,制川乌60(先煎2小时),生南星60(先煎),清半夏60,郁金50,云苓30,乌梅30,人参20(另炖),三七参30(另炖),筠姜50,炒小茴香50,生白术50,水蛭60,赤芍90,当归30 ,炒车前子60(包煎),独活30,广陈皮45,炙升麻15,炙鳖甲30(先煎),炙甘草15 。十剂,日一剂,水煎两次混合后分三至六次温服。

 

反应:

病人精神好,体温血糖均正常。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4,血小板584;均好转。

处方(2017年10月26日)

炙黄芪180,制川乌60(先煎2小时),生南星60(先煎),清半夏60,郁金50,云苓30,乌梅30,人参25(另炖),三七参30(另炖),筠姜50,炒小茴香50,生白术50,水蛭60,土贝母45,赤芍90,丹皮45,当归30,独活30,广陈皮45, 炙升麻15,炙鳖甲30(先煎),炙甘草15 。十剂,水煎,日一副,分三到六次温服。

 

因个别药未买到,在等待购药期间继续服用前一处方。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87,血小板606,铁蛋白:877,大家心里纳闷,血红蛋白为什么又下降了呢?详细询问病人后得知,抽血前一天,因家人车坏在路上,晚上出去帮修车,天亮才回来,一夜未眠。狠狠批评了病人,目前是冲关养血阶段,非常关键!宜静卧休息,否则一旦病情反复,前功尽弃!

11月3日起服用10月26日处方。

 

反应:

服完五剂后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上升至97,血小板降至362(正常值为300),血糖完全正常(已停服降糖药一个多月)。目前继续服用中药治疗。

2017年11月26日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上升至114;血小板降至342,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


该患者瘀毒痰湿较重,阴霾充斥全身经络,铁蛋白高于正常值三倍以上,血小板也高于正常值2~3倍。通过分析整个治疗过程可见,该患者基本属于多发性骨髓瘤早期。


血小板为什么会升高呢?需要考虑几方面的原因:


1、患者出现急性的应激反应,导致骨髓向外周血释放较多成熟血小板导致;


2、机体存在出血的情况,因为消耗大量外周血的血小板,促进骨髓向外周血释放成熟的血小板(多发生在出血部位已经止血后);


3、血液循环容量严重不足的时候,血液浓缩明显,血小板浓度升高,导致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升高。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血小板增高,可能是疾病发展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前的反应。比如,肿瘤早期,或在生命行将结束之前的反应。临床发现,患者血小板长期高者,最终多以心脑梗,肿瘤而终结生命。


纵观整个治疗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段应用四逆败毒综合法,先将表浅瘀毒祛除;一边扶阳,一边透邪,剿抚兼施;此阶段病人时常还会有发热的现象,乃属正邪相争,随着治疗的不断深入,出现由阴转阳征兆之后,患者就会完全热退。


第二阶段用川乌法,由浅入深而透邪,一层层抽丝剥茧;特别到最后一方,完全深入伏邪之地,直捣黄龙,擒贼驱寇,以期突破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