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点儿时间给自己讲故事

 柳河三中刘书含 2017-12-19

同样是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法航447客机上飞行员会陷入认知隧道,形成反应性思维,最终造成了飞机坠毁。


而澳航32号航班却成为航空学和心理学教科书中的典型案例,用于诠释如何在最极端情况下保持专注力。


大家常说,越努力越幸运,但这两个意外事件的不同结果,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自动化时代,越专注,越幸运。


澳航32号飞机装载着与法航447相同的自动驾驶系统,为什么在出现意外时,澳航32号却能实现完美迫降呢?


原因在于澳航32号的飞行员能保持较好的专注力。


他们在执行飞行任务之前,机长都会对他们进行情景模拟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紧急情况下应该看哪些显示屏;警报响起时,应该进行什么操作,眼睛看左侧还是紧紧盯着正前方等等。


也就是说,在飞行之前,每个飞行员会习惯性预测飞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意外,然后提出解决的对策。他们对发生什么意外该用什么方法应对已经了如指掌。


心理学家将这种习惯性的预测方式称为“构建心智模型”。


为什么善于构建心智模型的人能保持专注力呢?因为在构建心智模型的过程中,他们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会在大脑中想象出很多细节。


他们习惯于在头脑中把自己期待看到的情景描绘成“图像”,从而更好地决定应该关注什么或者忽略什么。


心智模型之所以能帮助我们,是因为它给不断向我们涌来的信息搭设了脚手架,它帮助我们确定关注的对象,让我们能够主动地做出决定而不是被动地做出反应。


善于构建心智模型的人特别之处就是他们习惯给自己“讲故事”,总是处于预测状态。通过早上的共读,我们知道如果头脑中的“聚光灯”瞬间被点亮,就会出现认知隧道和反应性思维。


但是,如果我们习惯性地给自己讲故事,创造大脑中的图像,“聚光灯”就不会彻底熄灭。这样一来,当它被迫开启时,我们也不至于被它的强光晃得睁不开眼。


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经济学家和一位社会学家曾经研究过高效人士是如何构建心智模型的。


通过大量调查及数据分析,他们发现那些效率高的员工有三个共同特征:


  • 第一,他们在工作时,每次最多同时处理5项任务。这是一个合理且不超额的工作量。


  • 第二,他们大都倾向于选择尚处于早期的项目。按照常理说,人们往往更愿意加入已经成熟的项目,因为早期项目很容易夭折。但是善于构建心智模型的人却认为,项目之初可以让他们了解更多信息。


  • 第三,他们都很健谈。他们总是在讲述他们的见闻,在会议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构思一场活动该怎么进行,可以说,他们几乎随时都在构建心智模型。


研究结果发现:懂得如何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习惯性地构建有力的心智模型的人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和取得更好的成绩。


而且任何人都能学会习惯性地构建心智模型的方法。


《高效的秘密》也指出:要想成为真正高效的人,就必须懂得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必须构建心智模型,从而获得主动权。


怎样才能构建心智模型呢?作者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培养自己“讲故事”的习惯。


“讲故事”其实很简单:比如你在上班的路上可以想象上午要开的会主题是什么?老板可能会问到什么问题?你该怎样回答?


或者在吃饭的时候,向自己描述所见到的事物及其意义。这样一来,当遇到突发状况时,你大脑中的“聚光灯”就能照向正确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