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繁华二马路

 陆安桥1871 2017-12-19

老万州有条二马路!

二马路因其繁华而闻名于峡江上下,但是要在繁华的前面加上“曾经”二字,随着三峡库区水涨成平湖,二马路已经从人们眼前消逝十多年了。

一百年前老万州(还是称“万县”更顺口吧)还没有二马路,一百年后新万州已没有了二马路。在不足一百年的历史中,二马路如同昙花一现,曾经有过无比艳丽的时刻,更如同浪花一闪,便无声地消逝在了岁月的深处。

谁说无声?恰恰相反,万县二马路在史册上留下的痕迹难以抹灭,曾经演绎过有声有色的辉煌时代,创造过声名俱隆的繁华时代。尽管老万州的大小马路有过近二十条,却只有二马路最有名气。

据蓝文惠在《繁荣半个多世纪的二马路》一文中说:“它是万县商贾云集、内外物资交流最繁荣、经济最活跃的一条商业大街。它过去对万县的经济发展起了重大有作用,半个多世纪里,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万县的繁荣。万县曾一度与老四川的成、渝并称,其间二马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万州文史资料》第七辑)

所谓“半个多世纪”,准确地说,应该是从1926年到2000年左右的70多年时间。

为什么叫二马路?顾名思义是万县修的第二条马路,在它之前应该先修了一马路。根据史料记载,一马路和二马路其实是同时在1926年初修建的,以苎溪河为界,一马路修在城东老城区,长1984米,宽9米,二马路建在城西新区,长988米,宽也是9米,当时还没有修建连接东西城区的万安桥,所以两条马路虽然同处于长江北岸,却又只能隔苎溪河相望。

万县老城筑于城东,有城墙环围,千多年来都是万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西则是敞散之地,在未修马路之前只能算是荒郊野外。1929年横跨苎溪河可通汽车的万安桥建成后,万县城的经济中心迅速移易于二马路。在吴名国所撰的《万州下半城淹没记》中,这样写道:“二马路建成前,城区胜利路(胜利路建于1945年之后,作者此处所表达的意思是后来的概念即写文章之时——笔者注)、南津街曾一度是万县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增辟万县为通商口岸,二马路建成后因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

二马路起于万安桥头终于凉水井,在这条仅只有988米长的街道上,集聚了万县各路商业精英,有金融业、银楼业、绸布业、糖果业、酒坊、酱园、钟表行、中西药铺、百货业、餐饮茶旅业、旅馆业、茶社、文化产业、航运业和老字号及特色商铺。一些耄耋老者至今在摆龙门阵时,还会津津乐道地提及老万县的知名店铺,如成康绸布店、长泰丰糖果店、万申祥百货店、考奇餐厅、吟雪酒家、同泰大旅社、阅江楼茶社、老胡开文笔墨庄,等等。

新中国建立后,二马路上没有了解放前那么多的商铺店肆,却仍然是万州最繁华的一条街。在50后和60后万州城民的记忆中,二马路的概念已经缩短了近一半,只是从万安桥头到百货站,因为繁华市景集中在这一段,有百货公司、新华书店、保元堂,是万州最大的百货商店、书店和药店,饭馆食店有美味春、小桃园、好公道、问津等,店铺有大昌祥布店、庆丰百货店、工农百货店、老胡开文文具店、乐器店、玻璃店、日杂店、糖果店、钟表店、还有庐山照相馆、蓝心服装社,刺绣艺品社,紧挨着新华书店的是京剧团,京剧团旁边有家小店,是全城唯一卖牛奶面包的,市民就称之为“牛奶店”。这段路上还有人民银行,还有市委招待所,要算是最好的旅馆了。城里人买东西喜欢逛百货公司,乡下人进城逛了二马路才算没有白下一回街。

文革中,二马路是大字贴得最多的地方,曾一度从新华书店沿街扯到了大桥头,临摹的那幅流传全国的漫画《群丑图》,就贴在京剧团与新华书店之间的巷道口,占了书店整整一面墙壁。大字报虽然是用墨汁写在纸上的文字,但是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不亚于炮火连天的战场。当时有一句“时代用语”叫做“文攻武卫”,大字报就是“文攻”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所谓两条路线斗争,不啻于针锋相对甚至你死我活的激烈战场,所以大字报上遣词用句,无不透着态度蛮横、气势汹汹、唯我独尊的架式,然而单从语言文采上讲,也不乏精彩之作,所以,看大字报也就成了那时人们的一种精神消遣。

二马路的繁华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初,随着白岩路的修建和高笋塘商圈的兴起,万州的商业重心才逐渐上移到太白岩下。而二马路的真正冷落与萧条,则是在本世纪初因为三峡移民大拆迁,二马路上的房屋在从2000年起陆续拆除,到2002年,已经拆得面目全非了。

就在2002年的年末,我特别去体验了一下夜走下半城的感觉。有人劝我,现在晚上别去二马路和胜利路,黑咕隆冬的有啥看头,房子拆了,人都搬走了,怕不安全呢。他的好心劝告有道理,但我还是去了。

车下西山路,就没有了高楼大厦,街上灯光稀疏,看不到几个行人,临江一边的楼房已拆迁殆尽,一览无余地可见夜幕下船行江上那流动的灯火,沿江逶迤着黑黝黝的群山剪影。下了车,我沿着二马路走,往日那些熟悉得象自己手指头一样的地方,全都成了瓦砾场,细雨飘洒其上,清微可闻其声,周围的那种静让人真觉得有些心悸。一路数着巷道过去:何家沟、小关庙、真源堂、五显庙、昙花寺、百步梯。我没有走进巷道去,从街上就可以看见黝黑的巷内也是面目全非了。嘿,我看到一家理发店灯火通明,还在开门营业,这是个老字号理发店,就在百货公司对面,原先这可是有名的国营大理发店呢,惟一的“坚守”者,在这时候,让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亲切。

到了2003年,连那点“莫名的亲切”都没有了,二马路彻底消逝于江水之下。现在,走在北滨大道上,还可能看到有人指着一处江面说:看,就在那下面,就是二马路,曾经繁华得很呢!

    你顺着他手指的地方看去,什么都没有,只有平静的江水轻轻摇荡……

     


                                               郭虎撰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