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孩子发脾气,真的是因为孩子做错了吗?

 龙叔文馆 2017-12-19



 1 


早上吃过饭,我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就边出门边对小桂圆说:妈妈不等你了,先到地下车库把车开出来,你快点哈。


结果我把车开出库后,等了一会儿,她还没有下来。


我越等越心焦,再等下去,不但她迟到,就连我也得迟到了。


干脆把车熄火了,准备上楼找她,结果听到一阵脚步声,小桂圆已经跑出来上了车。


一路上遇到好几个红灯,我一看时间来不及了,心情渐渐焦虑起来。


忍不住对着小桂圆起来:刚刚在家在家磨蹭什么呢?拖拉半天才下楼。


她听出我的不悦,不敢回答。


我越发生气:“怎么不说话啊,说!”


她声如细丝:没有做什么,我穿上外套,背上书包,戴好帽子,穿好鞋子就赶紧下楼了。


我又接着说:以后别拖延,你看看,现在迟到了,你就得挨批,说不定还会被罚。


她瑟缩成一团,一声不吭。


到了校门口,她飞快地下了车。


看着那小小的身子,背着大大的书包,一路跌跌撞撞地跑着,到了校门口,停下脚步,乖乖地排着队在辅导员那里签名,我突然一阵心酸:孩子迟到是她自己的事,被老师批评也是迟到的代价。


我为什么会莫名地滋生出坏情绪,并冲着她发脾气?


那么小的孩子,她一边要承受着迟到挨批的压力,一边还得承受着来自母亲的狂风骤雨。


我是真的为她好吗?


不对孩子发脾气,真的有那么难吗?


 2 


刚到单位,同一办公室的青也进来了,怒容满面,身上的戾气并没有因为来到单位而化解。


一坐下就把手里的包往桌上一扔:气死我了,一大早我家熊孩子就把最喜欢的水晶花瓶打碎了。


原来,青在双十一刚刚花了好几百大洋,买了大水晶花瓶,喜爱的不得了,天天都要擦一遍。


今天早上,青的孩子一早起来,就去动那个花瓶,结果把花瓶打碎了,青气得狠狠地揍了一顿孩子的屁股,最后也不送孩子上学,让她老公送去,自己一路上生着闷气来上班了。


青诉苦:也不知怎么回事,我家孩子就是又淘又不听话,从小到大,家里东西都不知道被弄坏多少,就是一个破坏大王。


正在这时,青的老公发了个语音过来:老婆,刚刚毛毛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他想帮你干点家务活,知道花瓶是你的最爱,本来想帮你擦花瓶,谁知道一不小心,刚擦了一点,花瓶就晃了一下,摔倒地上了。毛毛说:爸爸,你跟妈妈说,不要生气了,以后我挣钱买个花瓶赔给你。


青听完后,愣住了,突然抹起眼泪来:我平时也不是那么爱发脾气的人啊,为什么对着孩子我却像变个人?


为什么对着我们最爱的孩子,常常会从温柔的小绵羊瞬间成为咆哮的母老虎?


所以,当下有句话正流行:总是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说:引起个体产生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个体自身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


他说:假设外界的诱发事件为A,那么针对这事件引起的看法、认知为B,因此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就是C,这是合理情绪疗法中的基本原理。


我的坏情绪是这样产生的:小桂圆的迟到是A;我认为因为她的拖延导致迟到,是B;冲着小桂圆发脾气是C。


青的坏情绪也是如此产生:打碎花瓶是A;认为孩子淘、不听话、破坏大王是B;打骂孩子是C。


细细想来,孩子犯的错与我们发的脾气有直接关系吗?


并没有。


导致我们发脾气的是我们自己的认知错误。


那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理直气壮地站在心理的据高点,对孩子任意指责。



 4 


事实上,我们自身的认知往往存在许多错误。


这些错误的认知就是艾利斯所说的不合理信念(信念=看法、想法等)。


不合理信念是坏情绪的摇篮。


想要改善坏情绪,必须先改变我们的不合理信念。


不合理信念往往有三大方面:


绝对化要求


 我们经常对孩子有绝对化的要求:你必须这样才行,你一定得这么做才是对的……


这就是绝对化的要求。


我们经常给孩子加上我们理想中的固定模式,一旦孩子偏离,就觉得孩子错了。


正如陈小春在《爸爸去哪儿5》第一期里,因为Jasper走得慢,落在后面,于是又是黑脸又是大吼:快点。


虽然没有正面责备,但浑身上下,满满的都是怒气。


在陈小春的心里,认为Jasper不应该走得那么慢。


孩子走得慢是错吗?


孩子的步伐本就和大人有区别的。


所以应采儿在微博里怼他:腿短不是他的错啊。


一针见血。


过分概括的评价


我们常常把孩子'有时'、'某些'时候的行为,会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


正如青对她的孩子评价为:又淘又不听话、破坏大王。


这是把孩子偶尔的行为,固定在我们的思维里,一旦孩子有些意外情况,就直接打上我们给孩子的标签。


糟糕之极的结果


人生之路,经常有意外发生,但我们常常认为,如果有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是非常可怕和糟糕。


事实上,小桂圆的迟到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我为什么会焦虑?


因为我主观觉得她迟到被罚这件事是极其糟糕的一件事。



 5 


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为了孩子,我们愿意竭尽所能地去爱他。


改变我们自己


没有谁生来会懂得做父母。


也没有生来就完美的父母。


对着我们的孩子,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点点的改变我们自己。


去掉我们心中那个想象中的完美模式。


没有任何理由告诉我们,孩子必须完完全全地按我们的理想状态成长。


放下那个孩子的模板,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的坏情绪完全是多此一举。


改变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看法


每个人都会犯错,孩子也是如此。


我们没有办法保证自己在每件事情上都不出差错,同样的,孩子也是如此。


偶尔的错并不代表什么,也不会带来世界末日,不值得我们大动肝火。


孩子的成长路上,没有一成不变。


杜江的儿子嗯哼,活泼可爱,聪明自信,满满的阳光小男孩正能量。可他对于分离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一旦与爸爸分开,就嚎啕大哭,满心满眼都是“我要爸爸”。


杜江不解:平时在家里,这孩子也没有这么强烈的分离焦虑。


杜江没有要求孩子,你在家怎么样,现在也要怎么样。


他和嗯哼肩并肩坐着:离开了爸爸,有没有发生什么不好的事?


嗯哼说:没有。


杜江接着问:有人伤害你吗?


嗯哼说:没有。


杜江说:那离开爸爸,有什么大不了的。


嗯哼释然:对啊。


杜江趁热打铁:这次呢?


嗯哼随即说:这次也是一样的嘛。


从那以后,嗯哼对于分离不再有抵触。


学习运用黄金法则


陈小春在第一期之后,对Jasper的态度有了极大的改变,他包容Jasper的缺点,接纳Jasper的一切。


他不再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到了第九期,Jasper对陈小春说:你是一个幸运的爸爸,因为你有一个小孩子,那就是我。


所有的付出终有回报。


陈小春付出爱,至终收获了更多的爱。


这就是著名的黄金法则:你若想要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先怎么对待人。


像爱自己一样爱孩子


我们常常标榜自己最爱的是孩子。


其实不然,我们最爱的是自己,我们对自己才是最宽容的。


我们做错事时,会不会先给自己来顿拳打脚踢?


并不会。


我们对自己很宽容,在犯错后,总是会找许多理由,轻易地原谅自己。


那么请尝试着像对待我们自己一样来对待孩子,先看看孩子犯错的背后是什么情由再做决定。


不过,如果你还不够爱自己,这时候的焦虑是对自己的焦虑,那请先对自己好起来,才有能力处理对孩子的焦虑。


与孩子共情,接纳孩子


蹲下来,降低我们的高度,变成小孩子的模样,试着用孩子的心思与视角来对待一切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那么的不同。


真正的共情就是:接纳孩子的一切,无论他的好,他的坏。


对于恶习不姑息,但对于孩子偶尔的错,请细细引导,慢慢引领。



生命是一场漫长的过程。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或早或晚。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这颗心,去贴紧孩子的心,陪伴他们,让他们在面对这个苍茫陌生的世界里,不会孤单。


沐浴着爱成长的孩子,将会开出一树幸福的花。


而我们,至终能听见花开的声音。


我意识到了,正在用这些治愈我的焦虑,如果你还在焦虑里大吼大叫,那就一起来吧,给孩子时间,也给自己时间!


END -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