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续资治通鉴》皆有记载。 ![]() ![]() 宗泽是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金兵大举南侵之际,宗泽请命抗金,愈战愈勇,屡胜金兵,官至天下兵马副元帅,金兵称他为“宗爷爷”。后来,宗泽任开封府尹,联络义军,保卫开封,天下闻名。 一 宗泽(1059年~1128年),字汝霖,父名不详,母亲刘氏。宗泽小的时候就有大志,他性格豪爽,爱读书,经常出外访友求学,喜欢听历史典故、忠臣烈士的故事,尤其喜欢读《左传》与《三国志》。 宗泽于宋哲宗元祐六年中进士。33岁的宗泽在廷试时,直言不讳,力陈时弊,考官对他心存厌恶,将他列入进士三甲中的“末甲”。 元祐八年,宗泽到大名馆陶(今河北馆陶)当县尉。变法派的著名人物吕惠卿恰巧是他的上司。 一天,吕惠卿命宗泽与县令陪同他视察治理黄河。此时恰巧宗泽的长子病丧,但他并没有因此羁留在家,而是欣然前往。吕惠卿得知此事后称赞宗泽道:“真是一名为国忘家的忠臣啊!” 众人赶到河边时,正值隆冬,很多民夫僵倒在地,但是朝中的官吏却手拿鞭子紧紧督促。见此情景,宗泽向吕惠卿上书道:“现在正是严寒,此时调民夫修河堤,不仅会令民夫痛苦不堪,还收不到御河工程想要的效果。如果等到次年初春动工,就能顺利完成任务。” 吕惠卿将宗泽的上书转报朝廷,朝廷批准了宗泽所请。吕惠卿认为宗泽是一个难得的人才,邀请他做自己的幕僚,却被宗泽婉言谢绝。 宗泽在馆陶县任满,先后在衢州龙游、晋州赵城、莱州掖县担任县令。 当时,龙游是一个偏僻的地方,自北宋开国以来就没有一个人登科中举。宗泽上任以后,建立了学校,请儒师讲述六经。从此以后,龙游县有很多人登科中举。 在莱州掖县任职期间,赵佶大炼丹药,派人在全国范围内搜刮牛黄。宗泽对前来勒索牛黄的使者说:“只有瘟疫流行时,牛饮了有毒食物才会结出牛黄,现在天下祥和,牛怎么会结牛黄?使者恼羞成怒,扬言要回京弹劾满城的官吏。宗泽又不紧不慢地说:“你就跟皇上说,这是我宗泽一个人的意思,跟其他人无关。”宗泽因此遭到免职,但全城的百姓免却缴纳牛黄之苦。 “正色立朝不顾死,半生长在谪籍中”,这是宗泽自己写的诗,也是他本人平生的写照。他勤政爱民,治绩卓著,名声远扬,偏偏不肯阿谀权贵,屡受贬谪,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很不得意。 宗泽对北宋官场的腐败和黑暗非常失望,于是辞官归隐东阳(今浙江义乌县东),过起了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 二 金兵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兵分两路大举进攻北宋。虽然金兵西路军受阻于太原,但是东路军却直逼宋都开封。 宋徽宗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下诏传位于太子赵桓,自己当上了太上皇。赵桓继位后,史称钦宗,改年号为靖康。 金兵围攻开封达三个月之久,未能攻克,与宋朝签订了苛刻的议和条约后撤退。 同年八月,金兵西路军攻陷太原。于是金兵东、西两路军会合,再次向宋发起进攻,宋朝面临着灭顶之灾。 在国难当头的时刻,68岁的宗泽准备为国效力,收拾残局。在御史中丞陈过庭等人的极力举荐下,宗泽赶到开封,谒见宋钦宗。不想,钦宗却封他为假宗正少卿,命他任宋朝的“和议使”,向金人乞和。一心有所作为的宗泽万万没有想到,钦宗居然让他担任这样的差事,他难过地对臣僚们说:“皇上派我前去向金乞和,我无法活着回来了!”大家问其原因,宗泽说道:“我如果能说动金人自动退兵当然好,如果不能,我又怎能向金人屈膝而有辱君命呢?” 议和派向钦宗上奏道:“宗泽为人刚正不阿,派他前去议和,对和议有害无利。于是,钦宗收回原命,令宗泽出任磁州(今河北磁县)。 磁州位于金军南下攻打开封的必经之地。当时,太原已经失守,金军合兵南下,河北、山东、河南北面的宋朝官员皆因惧怕金兵,托故不去磁州上任。 这无疑对宗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宗泽在诏令下达的第二天,带着十几个老弱残兵,前往磁州上任。此时的磁州经金兵多次蹂躏,仓库空虚,百姓逃离避难。 宗泽上任以后,一边积极发动兵民维修城池、开浚城河、制造兵器,一边招兵买马。同时,倾尽府库所有金银,捐出自己的俸银,花高价购买了数万斤军粮作为储备,做出长久固守的态势。宗泽向朝廷上疏献计道:“邢、沼、磁、赵、相五州相接,每州可蓄养两万精兵,金兵只要攻打其中一州,另外四州马上出兵支援,如此以来,虽然每州只养两万兵,却相当于十万精兵。”宋钦宗对宗泽的上疏极为赞赏,封他为河北义兵都总管。 金兵夺取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后,准备夺取庆源,必然要从李固渡河,金兵担心宗泽断其后路,决定先派数千金兵攻打磁州。 宗泽临敌不乱,亲自登城指挥作战,打退了敌兵。 金兵败逃以后,宗泽将在战争中获得的金帛全部犒赏军士。 这时,宋钦宗下诏命康王赵构(南宋高宗)出使金国乞和。康王途经磁州时,宗泽对他说:“上一次,肃王前往金国议和,一去不返,现在金人又邀请您前去,您千万要小心啊!” 原本就懦弱的康王自然认为宗泽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折返回相州(今河南安阳)。赵构因此侥幸活命并得以登基称帝,对宗泽心存感激。 不久,金人撕下了和议的面具,再次挥兵南下,包围宋都开封。宋钦宗封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命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速调人马勤王,以解开封之围。 宗泽随康王率兵支援开封。他认为应率兵攻打李固渡,如此以来金军孤军深入,后路被切断。开封之围不日可解。但是,众人不从。宗泽只好独自引兵渡河。 勤王师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会集,研究救援开封的方案。宗泽说:“开封被围日久,入援已是刻不容缓,应马上发兵,以解开封之围。” 此时,枢密院事曹辅带着宋钦宗的蜡书赶到,声称现在金人同意和议。众将听后皆感到轻松很多,宗泽却说:“金人素来狡诈。此时议和,只是为了延缓勤王师去开封的时间。现在皇上急切地盼望救援之师,我们应马上率兵解开封之围。即使金兵没有议和的诚意,我军也已到达城下。” 但是汪伯彦却劝康王先派宗泽率军南下前往开封救驾,而让康王率精兵前往东平(今山东东平)。 宗泽率兵赶到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时,遇到金兵的阻截,宗泽率军与金兵先后交战13次,皆获胜。当时,抗金名将岳飞正在宗泽的军中服役。宗泽给康王去信,劝他将各路兵马会集到宋都开封。他又给北道总管赵野、知兴江府曾擀、河东北路宣抚使范讷去信,请他们合兵入援。但是赵野、曾擀、范讷认为宗泽为人狂妄无知,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宗泽率孤军奋进。都统陈淬认为金兵势众,宗泽不应孤军深入。宗泽下令处斩陈淬,众将士跪地乞请不要斩陈淬。宗泽赦免了陈淬的死罪,命其戴罪立功。陈淬带兵前行,遇到金兵时,奋勇杀敌,屡败金兵。金兵攻打开德,宗泽命孔彦威率兵迎敌,打得金军大败而逃。金人再次攻打开德,宗泽命权邦彦和孔彦威率兵出击,金兵再次失败。 宗泽率军赶到卫南(今河南汲县)时,部队经过多次战斗,已是将多兵寡,先锋军报告说前方发现金营。宗泽仍然率军与金兵交战,金兵败走。宗泽率军向东而行,金兵的援军赶到,宋将王忠孝不幸战死,宋军前后都是金军营垒,此时金兵十倍于宋军。宗泽高声对宋军将士们说:“如今进退皆死,我们要死中求生!”宋军将士们见已无退路,个个以一当百,奋力杀敌,杀得金兵大败而去。 宗泽估计金兵势必夜袭宋营,于是传令宋军,天黑以后拔营。当金兵发动夜袭时,只得了一座空营。从此以后,金人惧怕宗泽,称宗泽为“宗爷爷”,不敢轻易与他所率之军对阵。这时,宗泽出其不意向金军发动袭击,金军败退。康王赵构命宗泽担任徽猷阁待制。 就在宗泽率军南下屡胜金兵之时,开封城失陷了,只是众军未得到消息而已。宗泽在得知金人逼宋徽宗、钦宗父子以及贵戚、嫔妃北上的消息以后,亲自率兵经渭州,过黎阳,到达大名府,准备渡过黄河,在金人归途中击杀金军,夺回二帝。但是,由于其他勤王师的不配合,他的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宗泽一介书生,平生未经刀兵,没承想,到了暮年,却遭逢乱世,被迫拿起武器,骑上战马,驰骋疆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明代学者黄道周作《广名将传》选录了从西周到明代170多名大将作传记,其中南宋名将,宗泽名列第一。 三 金兵掳走徽、钦二帝以后,年迈的宗泽多次上疏请康王赵构即帝位,处理国事,安定民心。他在上疏中说:“现在天下人都将希望寄予大王身上,大王如果能近刚正而远柔邪主人,纳谏诤而拒谀佞之言,恭俭而抑骄侈,勤于政事而忘逸乐,则天下人为之感到安慰。” 宗泽隐约看到这位新皇帝身上存在的问题,赵构称帝后的所作所为与宗泽的希望截然相反,这证明宗泽不仅有满腔爱国之心,忧国忧民之情,更具有远见卓识。 赵构于靖康二年五月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史称高宗,改年号为建炎。宗泽谒见高宗赵构的时候,力陈复兴大计。抗金名相李纲深为宗泽忧国忧民之情所感动,二人感慨万千,推心置腹,议论国事。 赵构本想将宗泽留在身边任职,因奸相黄潜善作梗,便命宗泽担任龙图阁学士,出知襄阳(今湖北襄樊),不久再次调往前线,改知青州(今山东益都)。 开封府尹出缺以后,李纲极力推荐宗泽,说此人“卓荦有气节,不诡随于世”,并称“绥集旧邦,非泽不可”。于是,赵构将宗泽调到开封,修治旧都。此时,金兵屯于黄河,开封城内能够听到金鼓之声,开封城内楼阁尽废,兵民杂居一处,盗匪横行,民心不安。 宗泽通过勤王救汴一事,在军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到达开封城以后,首先将数名危害百姓的盗贼捕诛,又下令:“偷盗者,一律军法处置。” 当时河东有个叫王善的巨寇,拥兵七十万,车万辆,准备攻占开封,军民们非常不安。宗泽一人单骑到王善的营中劝道:“如今国难当头,国中如果有一两个你这样的人物,何愁平息不了敌患呢?大丈夫应为国立功,你不要失掉这个机会啊!” 王善被宗泽的满腔爱国热情所打动,率众解甲而降,听从宗泽调遣。 金兵大批人马屯于真定、怀州和卫州之间,准备攻打宋朝。宗泽对此非常忧虑,于是他与诸将商议,做好准备。宗泽在开封城以西依据地势修建24处坚壁,在黄河边修筑连营城寨,并联络河东、河北各路民兵抵御金兵。 金兵于建炎二年自郑州抵达白沙,离开封近在咫尺,开封城内人心惶恐。汴京诸将慌忙向宗泽汇报,请示御敌方案。 宗泽正在下棋,淡淡一笑,说:“何事张皇,统制官刘衍等人在外必能御敌。” 一盘棋下完,宗泽这才从容披挂甲胄,登上城头,布部伍,撤吊桥,指挥队伍备防,同时挑选了数千精锐,绕到敌人背后,断其归路。 从城头下来,宗泽传命京城内的灯火一切如常,不必惊慌。 主帅如此镇定自若,军心民心很快安定。 宗泽认为,军力孱弱的宋军如果想要扼制金兵南侵,保卫开封城,收复中原的疆土,就要提高战斗力,还要依靠百姓的支持。因此,宗泽在开封上任以后,便派人四处联络各地的民兵,招纳忠义之士,发展和壮大宋军的抗金力量。 抗金名将王彦是一个有才干的爱国抗金将领。他原本是张所的部下,张所被贬以后,王彦率领张所旧部继续坚持抗金活动。 王彦在卫州新乡大破金军,威震河朔。随后,他所率人马被大队金军围攻,王彦突围以后,率人马退守卫州。因王彦所率领的士兵脸上都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的字样,因此百姓称他所率领的军队为“八字军”。“八字军”屡败金兵,名震中原。 宗泽非常欣赏王彦,当王彦准备前往开封与他商讨北伐计划时,他马上同意,并将王彦所率的“八字军”调到开封,保卫开封,抗御金兵。 岳飞原是王彦的裨将,两人意见不同,岳飞从卫州新乡突围以后,率所剩人马进入太行山继续从事抗金活动。岳飞所率人马,在天寒地冻的太行山内受饥挨冻,在金兵的围困之下只好投奔宗泽。 岳飞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下级军官,还未展现杰出的军事才能。何况岳飞不听从上级命令,违反军纪,擅自率部离去,本应接受军法处置。但宗泽认为岳飞是一个难得的将才,将其留在军中。岳飞与金兵交战多次凯旋。岳飞因此被提升为统领官。随后又升为统制。 北宋、南宋交替期间,社会混乱。金兵的掳掠和破坏,政治的腐败和赋税徭役的繁重,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有的人揭竿而起,为穷苦的百姓伸张正义;有的人啸聚山林,为一己之私利,打家劫舍。宗泽以其战略家的阔大胸怀,以“抚”为主,联络各路人马军队,准备收复中原。 但是,奸相汪伯彦、黄潜善等人却恶意攻击宗泽抵抗金兵、收复中原的准备工作。他们不但命宗泽停止招抚活动,还称宗泽所招抚的各路民兵为盗贼、流寇。 宗泽对此非常气愤,向宋高宗上疏,认为这些人只是出于无奈才会啸聚山林,他们勤王的义举如果得不到鼓励,反受迫害,将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宗泽对各路民兵的评价很有远见卓识,但宋高宗却没有采纳。抗金名将岳飞是唯一将宗泽的想法付诸实际行动的人。高宗绍兴十年前后,岳飞采取了宗泽的战略举措,在中原各路民兵的配合下,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在东京保卫战中,宗泽指挥的军队虽多,但都是由盗贼、溃兵、流民临时拼凑起来的,后勤粮草供应不上,武器装备极差,和久经沙场的金人骑军并不在同一档次,可是,他凭着必死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最终获取了完胜,南宋军民备受鼓舞,抗金热情高涨。 宋高宗在宗泽担任开封府尹留守东京时,虽已登基称帝,人却远在江北的扬州。宋朝的将士们急切地盼望赵构重返开封,收复中原的旧疆。因此,赵构能否返回开封是当时举足轻重的大事。宗泽前后向赵构上疏二十余道,详细介绍了开封的防备情况,言词恳切地请求赵构重返开封。 宋高宗被宗泽在疏奏中所表现的爱国忠君之情打动,下诏“择日还京”。但是,在张邦昌等人的调唆下,诏书成了一纸空文,宋高宗不但没有返京,反而南迁。 宗泽面对这种形势,心中忧愤,背上生了毒疮。诸将前来询问他的病情,他不谈自己的病情,反而对诸将说:“我因二帝遇难而积愤至此。你等如果能歼灭敌军,我死而无憾!”诸将流着泪表示一定尽力。 建炎二年七月,宗泽的病情不断加重,当他自知不久于人世时,对家事只字未提,只是满怀悲愤地连呼三声“过河”而与世长辞,年已70岁。百姓们得知宗泽去世的消息以后,号啕大哭,哀痛不已。宗泽死后谥号“忠简”。 |
|